分享

泻黄散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泻黄散 方剂来源 宋。《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 组成与用法 藿香叶20克 栀子3克 生石膏15克 甘草90 克 防风120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6克,水煎,不拘时饮服。现常用饮片作汤剂,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脾胃伏火。主治口疮口糜,口气秽臭,吐舌弄舌,烦热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舌下蜂窝组织炎,口腔溃疡,慢性口腔炎症;又有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妇人妊娠呕吐,带下,睑缘炎,脑功能失调,糖尿病等病症。例如: (1)小儿口疮 本方加减,治疗20例。积滞明显者,加枳实、槟榔;大便秘结者,加当归、麦冬,夹痰者,加瓜蒌,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结果疗效满意(《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第5期)。 (2)妊娠期口疮 本方加知母、荆芥、蝉衣、法半夏治疗。患者妊娠 9月,见口腔粘膜、牙龈及舌面多处溃疡,伴口臭涎多。结果;服药8剂后,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如常(《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3)口周皮炎 本方加槐花、凌霄花、荷花、厚朴花治疗。患者鼻唇沟、下唇部分延及颏部,出现红斑、斑丘疹伴糠秕状鳞屑。结果获良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10期)。 (4)滞颐 本方治疗。患儿5岁,喜将舌体伸出口外摆弄,口水涌出,嘴角溃烂,证属脾热弄舌。结果;服药4剂后。口水减少;复进3剂,滞颐痊愈(《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2期)。 (5)牙痛 本方加露蜂房等,治疗2例。患者头痛颊肿,口气热臭,唇焦口燥。结果;服药7剂后,牙痛乃瘳(《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 2期)。 (6)头痛 本方加苏合香、赤芍治疗。患者前额、两眉棱骨痛反复 发作2年,伴目痛鼻干,口臭唇红,便结尿赤。结果;服药15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u期)。 (7)小儿发热 本方加味,治疗250例。其中体温最高40。C,最低37.6。C,发热时间在1一6天。结果:服药1剂,热退者150例,2 剂热退者100例(<四川中医》1985年第6期)。 (8)带下 本方加苍术、黄柏治疗。患者带下色黄而粘臭,四肢倦怠懒动,伴阴部瘙痒,口苦粘腻而臭。结果;服药8剂后,症状消失,感觉良好((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9)睑缘炎 本方加蒲公英、夏枯草、连翘、银花治疗。患者双眼睑弦赤烂,伴渴喜冷饮,口臭易饥。结果:服药15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11期)。本方加蝉蜕、荆芥、生苡仁、蚕砂、苍术治疗。患者月经期双眼睑红赤微肿,糜烂,痒痛并作,羞明流泪。结果:服药5剂后,基本治愈(<中级医刊》1988年第3期)。 (10)中消 本方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患者突然出现身体消瘦,胸闷懊侬,嘈杂吞酸,燥热易饥等症。结果;服药半月余,症状消失而愈 (《新疆中医药)1990年第2期)。 (11)脑功能轻微失调症 治疗10例属心胃热盛证。结果:经治 1个半月至4个月左右,皆有好转,其中4例基本接近正常(<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工。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伏火之证。方用石膏,栀子清泄脾火,配以藿香升发醒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口疮口臭、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烦渴津伤,加生地黄、石斛清热养阴;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泄热;小便短赤者,加滑石利水泄热;高热者,加寒水石、知母清热泻火;心烦不宁者,加灯芯、赤茯苓以清心降火;滞颐、乳蛾,加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鹅口疮,另用冰硼散、中白散外涂局部。 若胃阴虚有热者,大脑发育不全、舌淡弄舌者禁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幼幼集成》泻黄散,由赤茯苓、黄芩、黄柏、黄连、黑栀子、泽泻、茵陈蒿、灯芯组成;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小儿心脾有热,舌不转运,不能吮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