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派建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建筑

 谁与争feng 2014-01-15

作者: 胡国洪

来源: 2008年06月17日《金华日报》

“婺派建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建筑
———专访洪铁城教授

“婺派建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建筑 - 魚躍鸢飛塘雅鎮 - 魚躍鳶飛塘雅鎮

“婺派建筑”中的马头墙。

“婺派建筑”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建筑 - 魚躍鸢飛塘雅鎮 - 魚躍鳶飛塘雅鎮

“婺派建筑”中的木雕装饰非常精美。

在14日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金华有21项入选,其中“婺州古民居营造技艺”特别引人注目。许多市民都不太了解,金华古民居何以能如此“一鸣惊人”?

66岁的洪铁城是国家级规划专家,担任着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建筑总顾问,浙江师范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等职。与在城市规划方面享有的盛名相比,他在金华古民居研究和保护方面的成果鲜为人知。事实上,12年前,洪铁城就已提出了“婺派建筑”概念,并撰写了《东阳明清住宅》、《经典卢宅》、《沉浮榉溪》书籍和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

6月16日上午,记者对洪铁城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很早就提出了“婺派建筑”这样一个概念,当时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

洪铁城:1996年,我奉调到金华工作,在很多会议上听到不少人说金华的古建筑是“徽派建筑”,我觉得不妥。金华的古建筑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有属于自己的存在特征。我很想为它正名,所以相对应地提出了“婺派建筑”的概念。我们的“婺派建筑”,如果以市本级来说,因为城市变迁太大,已经所存无几。市区现存的天宁寺、侍王府、城隍庙、通济桥等古建筑,是南方几个省较为一致的建筑形式,不具备独立的婺州特色。如果真要叫响“婺派建筑”这个品牌,那应该以东阳、义乌、浦江、磐安、永康和武义等地古民居为拳头产品。他们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单元式经典住宅比较多,且很完整,特别有价值。

记者:您为什么不同意把金华的古民居称之为“徽派建筑”?

洪铁城:说到底,这是文化的流派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体系差别。早在20年前,我在国内学术界抛出一个观点,即“传统民居文化分层法”。我认为就像研究鲁迅作品必须研究鲁迅其人其事一样,要解读建筑作品不知道其业主是何许人、有什么来历是不行的,是房屋业主的人生观、世界观、经济意识在影响、制约着空间的尺度和比例。所以,必须去了解建筑背后的人文内涵。

“徽派建筑”是徽商文化范畴的遗存。经商者一般做事斤斤计较,买地皮造房子经济实惠,因此导致建筑规模不大、天井狭小、没有大厅的最终效果。但是他们有钱,跑码头见多识广,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会不惜金钱搞砖雕、搞木雕装饰,因为他们知晓这不仅有现实的居住空间效果,而且对子孙后代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婺派建筑”则全然不同,它是儒家文化传人的代表作,多是儒家传人为自己构筑的生存空间与环境,东阳卢宅就是代表作。儒家传人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为人讲诚信,为国家为民族讲气节、讲贡献,所以营造的房屋显现出其独特的文化迹象:左右对称循规蹈矩;大空间大院落表示胸怀大志,目光高远;室内室外的木雕、石雕、墨画题材讲究寓教于乐等等。总而言之,是让家人和外人,看到事事处处讲礼义、讲法度、讲中庸、讲和谐。同时,木构件不施油彩,大院落不种花植树,显示朴素与自然的特质,这是读书有知识人对居所宅院文化品质的追求。

“徽派建筑”与“婺派建筑”最本质的区别就在这里:一个是商人住宅,一个是儒家住宅。“婺派建筑”有自己的特色———难能可贵的儒家文化特质,我们千万不要在集体无意识的疏忽中把它遗忘掉。

记者:除去本质上的区别,“婺派建筑”与“徽派建筑”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哪些不同?

洪铁城:最大的不同有四点。首先,从建筑外形而言,虽然婺派、徽派民居都是粉墙黛瓦,但我们是“五花马头墙”,他们是“屏风墙”。“婺派建筑”的古民居(包括祠堂),其山墙一般都做成五个台阶跌落式的、高出瓦屋顶的墙体,似马头昂首,所以俗称“五花马头墙”。“徽派建筑”的山墙,好像一挂书画横幅、一面屏风,所以俗称为“屏风墙”。粗看一个样,但实在的区别是一个像马头似飞如跃壮志凌云,一个像屏风舒展有余源远流长。当年我设计黄宾虹公园,其艺术馆的外墙,是马头墙与屏风墙的结合。为什么?因为黄宾虹出生在“马头墙”的金华,而他祖籍却是“屏风墙”的徽州。所以我不偏不倚,将两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婺派建筑”是大院落,“徽派建筑”是小天井。明清时期留下的金华民居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例如东阳夏里墅瑞芝堂、义乌的黄山八面厅,还有永康城里的徐震二公祠,院子很大,多在130平方米左右,方方正正很气派、很亮堂。更有甚之,全国文保单位卢宅肃雍堂的大院子有400多平方米,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最大的院落。但徽州的民居小天井只有20平方米左右,例如歙县棠樾村的程遂林宅天井是26.49平方米,存爱堂天井是25.72平方米。这些数据都是东南大学建筑系师生实测出来的。

第三个区别是单体建筑规模、型制不一。“婺派建筑”最规范的平面形式是“三明两暗”13间房屋为一组,我称它为明清住宅的基本“单元”,民间俗称“十三间头”。“婺派建筑”单元体房间多、院落大、中轴线左右对称,规整而严谨。前后两个“十三间头”拼接,便成“廿四间头”大宅院。徽州民居通常一个单元只有四五间房子,如果后套一院,也不过八九个房间,建筑规模、单元占地只有婺派民居一半,而且户型结构也完全不同。

第四,室内外装饰所长不同。“婺派建筑”外墙多用墨画抛坊,主大门施水磨砖面墙或白石灰面墙;“徽派建筑”屏风墙无墨画抛坊,但砖雕特别精致、考究,是全国

此外,还有一点,就内部空间尺度而言,徽州民居里没有见到婺派建筑中常见的“大敞口厅”的做法。当然,这样细小的差异还有一些。

记者:“徽派建筑”对“婺派建筑”是否有影响呢?

洪铁城:我们知道,在南宋的时候,金华是陪都,社会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当时金华有吕祖谦、陈亮、唐仲友等大理学家、教育家,书院林立,人文鼎盛。金华还是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和全国四大造船基地之一。所以金华当时外来人口特别多,我认为金华城市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本地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大融合。而徽人、徽商、徽文化在金华也留下了许多遗存:一是金华城北雅堂街原有几座民居,有较浓重的徽派特色,可惜在两街改造时拆掉了;二是汤溪镇寺平村至今保留着大量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徽派民居;三是八咏路东段有福建漳州移民建的

其实,在金华的古建筑中看到“徽派建筑”的东西,或者在徽州地区古建筑特别是男祠、女祠当中看到“婺派建筑”的模仿,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是它们本质的区别是无法改变的。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提到婺派建筑的时候都没有将兰溪古民居归属进去,为什么?

洪铁城:兰溪的古民居很多很精彩,古城墙、古堤堰、古民居、古店铺、古戏台、古寺庙、古街巷等等数不胜数。文物界权威罗哲文先生曾对我说,兰溪的东西比很多城市都多。其言下之意是兰溪去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不成问题。但兰溪曾经是十分响亮的古商埠城市,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它的建筑跟徽派建筑已经有所融合,跟东阳、义乌、磐安等地已不属同一个文化体系。换言之,兰溪有自己的特色,不必纳入“婺派建筑”之内。

记者:大家都知道“徽派建筑”具有很高的地位,您相对应地提出“婺派建筑”的概念,这一次婺州古民居营造技艺又顺利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在您看来,“婺派建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洪铁城:“婺派建筑”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流派。早年,很多老专家就认为,东阳民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住宅之一。1992年我参加一次国际会议陪代表们参观,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东阳民居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艺术遗产”。现在我们把义乌、磐安、浦江、武义、永康等地的古民居包括进去,“婺派建筑”涵盖内容就更丰富了。深入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婺派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家住宅,完全可以代表汉民族文化。特别是像“十三间头”,它是最理想、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构造方式,在中国建筑史上应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也特别希望能把“婺派建筑”的品牌打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金华的建筑艺术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