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应警惕“空巢综合症”

 東泰山人 2014-01-16
  年轻人离乡别井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年人孤独生活,这种空巢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已渐成常态。人际关系疏远、长期缺乏沟通,让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年人容易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心理专家提醒,这正是空巢综合症的主要症状,若不加以重视,后果不堪设想。

  空巢综合症是影响老人晚年健康的一大杀手

  如果长时间一个人呆在家里,你是否会出现烦躁、失眠、头痛等症状?如果有的话,老人家可要注意了,因为你很可能得了空巢综合症。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余金龙表示,子女长年外出打工,老年人独自在家的现象越来越多,被孤立起来的老人因缺乏交流,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空巢综合症。老人一开始会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继而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消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不良症状。以上一系列心理上的不良症状会诱发躯体上的疾病产生,如胃痛、头痛、胸闷、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等。很多老人对这些心理的小波动不以为然,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必须时刻关注。

  与子女同住也会诱发空巢综合症

  事实上,随着社会急速发展,不同年龄层的代沟逐渐拉大,受空巢综合症困扰的已不仅仅只是空巢老人,就连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也有可能罹患此病。与儿子一家居住在广州的杨婆婆,最近老感到胸闷、脾气暴躁,到医院看病,竟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是空巢综合症的一种表现。据了解,杨婆婆的老伴过世后就一直跟儿子一家同住,但儿子和儿媳妇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家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看电视、上网,很少与杨婆婆交流。老人平时也很少出门跟别人交谈。久而久之,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便患上了抑郁症。余医生表示,空巢综合症已经不再是独居老人的专利,即便与子女同住,如果彼此缺乏交流,也会让老人诱发心理疾病,评判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关键要看他在独处时是否也能感受到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明显达不到这个标准,因为他们往往对子女有一种依赖感,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轻则为暂时的适应性障碍,重则发展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余医生告诉记者。

  独立、多沟通远离不良情绪

  如何才能让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余医生建议,老年人首先要学会独立,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其次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可以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

  此外,老年人还要积极进行自我调适,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新鲜事物,保持心境开朗,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适应力和承受力,还可以排除孤独感,而养宠物也是一个增加生活乐趣的好选择。余医生提醒,当子女不在身边时,老年人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的过渡期来纾缓心理上的变化,这段时间很可能会出现失眠、烦躁等不良症状,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以上,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本报记者 魏静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