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是那一张窄窄薄薄的车票

 庸庸学馆 2014-01-16
王地

    余光中的《乡愁》广为大家熟知。每到春运,乡愁就是那一张窄窄薄薄的车票,每个归乡人都想来上几张,进到车厢,看真人版的《人在囧途》。 

    春运车票难,主要是指的火车票。一票难求,难到什么程度,几百张票在几十秒内售罄。售票口排一夜长队照样一无所获。网上蹲守到眼花,电话打到手麻,该没票还是没票。求爷爷告奶奶,托熟人找关系,兴许能买到一张硬座或者站票坚持到家,也算不错。有人就此做长诗,有人网上唱神曲,歇斯底里地嚎叫着有关春运火车票的咏叹调。这一张车票就像如鲠在喉的鱼刺,卡在回家的路上,让人不是滋味。 

    春节抢票就够难的了,各种对春运乱象的吐槽更让人焦心:12306“逢节必瘫”,“黄牛”猖獗,运力乏力……当人们回家的念想被春运浪潮隔断,可以想见,外部的压力全集中在了铁路部门应对时的窘迫,铁路部门也势必沦为众矢之的和矛盾的汇流之地。 

    事实上,铁道部门也不是碌碌无为。他们在不断应对。历数铁道部解决一票难求时间表,发现说法年年变化:2007年承诺2010年解决一票难求问题,2009年称2012年基本解决一票难求问题,2010年承诺2020年一票难求将会根本解决,2011年说法再次更改称“2015年一票难求问题将成历史”。 

    依我看,这个问题也别一直难为铁道部门了,因为购票难仅靠铁道部门根本解决不了。如果为了应付春运而盲目增加运力,即使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平时闲置下来的运力导致的浪费也吓死人。 

    中国的人口总基数在那,外出务工求学的人数在那,而运力的上限也在那,这就导致了车票永远会呈现总体上供不应求的局面存在。我们如果把关注点从一张窄薄的车票上移开,看看背后是哪些人最急着回家,兴许能够缓解一下买不到票后内心的愤懑。 

    急着回家的人中恐怕农民工占到一半。农民工为什么要赶着春节回家?那是因为他们内心迫切需要“家的感觉”,很多农民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家,老人孩子都照顾不到,只有春节这几天能抽出时间回家。这说明,这么多年来,农民工融入所在城市问题,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如果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获得相应的待遇和保障,那么就能很方便地在合适的时候与家人团聚。如果家人团聚不难,春节何必一定要返乡?或者全家团聚何必非得要春节? 

    购票大军的主力成员中还少不了学子、北漂和游客。春节举家团圆这种沉甸甸的传统文化,二元制的户籍结构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放假安排的过度集中,形成了大量在外求学、工作的人过年与家人团聚的刚性市场需求。在这种客观情况下,“春运”这个包含节日期间世界最大人口迁移,容纳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等数以亿计的巨大人流,最具“中国特色”的字眼就活生生摆在眼前。 

    面对春运流,面对一张车票,我们有时或许无法瞬间扭转和改变,但把有限的票以公平公开的方式提供给旅客,做好服务工作,这是可以做到的。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充分发挥你的善言善行,这个是最为重要的。 

    看到抱着小孩、行走吃力的妇女,能否上前帮一把?面对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能不能伸手扶一下?得知不会用网络和电话订票的老年人、残疾人,又能不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整个社会都陷入“不跟陌生人说话”的敌意和窘境中,我们能不能让暖色抱成团,让旅途疲惫的人放松,让回不了家的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就显得非常可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