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权 可能是小时候受到电视剧主题歌的影响,在台湾几乎和我同辈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念出:“酒色财气,四大皆空!”这八个字。讲到“色”,一般民众常联想到的,就是“美色”,所以也有一句警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以此作为修身的戒律。 但是,净化心灵所需的断舍离,并非只有“酒色财气”而已。况且,古籍上的四大皆空,并不是“酒色财气”,而是“地水火风”四大物质要素。 最近这几年,很流行“断、舍、离”的观念,主要应用于居住空间的打扫与清理。不同的作者对自己力行“断、舍、离”的做法与成果,提出令人羡慕与赞叹的主张。尤其看到书上“出清前”和“出清后”对照的画面,都会心向往之,产生“哇,好厉害,我也想要这样”的念头。 若按照书上分享的步骤及方法,确实有可能把居住环境清理得干干净净,整幢房子就像样品屋那样,除了简单必需的家具,完全别无长物。而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执行的技巧,而是“愿意割舍”的心态,斩断人与物品之间的联结,甚至把最珍贵的奖状、旅行纪念品、爱情信物……断然舍弃,获得宽广的空间。 有没有想过,此刻的你,心灵上是空虚的、还是满足的? 眼前最彻底的“空无”,可能是心灵最完整的“圆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丢掉舍弃的,就不会只是最珍贵的奖状、旅行纪念品、爱情信物……还有我们对别人和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必须跳脱于形貌限制、歧视异见、既往经验等,将它们全部都要舍弃,才能重拾初心,找回最纯然的本性。 《心经》提到“五蕴皆空”,讲的就是:放下对“色”、“受”、“想”、“行”、“识”五种元素的执着。“色”是外在的物质条件;其他“受”、“想”、“行”、“识”则是内在精神。“受”是:生理的感受;“想”是:心思的概念;“行”是:信念产生的行为;“识”是:对人事的判断。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生;换个时空,不同组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花开、花落,并非不存在,而是幻化无常的发生,唯有放下对形式的执着,就会知道:青春和衰老,都很美丽;牵手和放手,都是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