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匾(小小说)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14-01-16

文/王晓松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张老夫妇的果子摊就支了起来。擀面、熬油……老两口一边忙活着,一边聊天。

   “那个刚上任没多久的狗官,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又来白吃。”案板前,张老婆子一边揉面,一边嘟哝着。

    “唉,人家是大老爷,白吃了咱两顿,是赏你脸!果子又值不了几个钱……”张老汉说着,使劲把灶里的柴火往里捅了捅,似乎是在拿它出气。

    “哎,老头子,听说城南柴市街上的药王庙盖好了,一会儿出完了摊,咱们去给药王爷烧炷香不?”张老婆子似乎觉得气氛太不愉快,赶紧要把话题岔开。“咱俩都开始上年纪了,也该求药王爷保佑咱们,身子骨都硬硬朗朗的。”

    “嗐!盖是盖好了,可现在去上香啊,还是早了点儿。”张老汉说,“人家刚盖好没多久,还没拾掇利索呢!再过些日子,等人家都弄好了再说吧!……不好,又起风了!赶紧收摊,要不面和油就刮脏了。”

    就在张老夫妇七手八脚地忙着收摊的时候,漫天的黄沙在大风的裹挟之下席卷而来。

 

    此时,在德州衙门里,新任的知州董其昌正仰望着昏黄的天空出神。“老爷,永济堂的刘老板刚刚又来过了。”管家董平在他身后,犹犹豫豫地汇报。

    “知道了。”董知府微微一笑。

    “您是当世响当当的书画大家,药铺的老板们请您给药王庙题匾,出多少钱都行。可您偏偏又是知府,又不能要人家的钱。”董平试探着说,“他们现在一个劲儿地来找,这可怎么办?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呀。”

    “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董知府低头看了看案几上刚刚落满的一层尘土,说。

 

    狂风渐渐停了,太阳又露出笑脸。张老夫妇重新开始支摊。

    “真倒霉!”张老婆子一边和老伴儿一起往外抬油锅,一边嘟囔着,“赶上这破天气,刚才那阵都白忙活了。”

    “还好油和面都及时弄回去了。要不然落满了灰。还怎么炸果子?”张老汉说。

    “那狗官今天可别再来了!”搁好油锅,张老婆子收拾着锅台说,“要不然……”话说到半截,她突然怔住了,手里的抹布停在了半空中。

    “怎么了?”正在往油锅下续柴火的张老汉一抬头,也愣住了——董其昌正带着管家董平,站在自己面前,朝自己和老伴儿微微地笑。

    “噢,董董……董老爷!”张老婆子结巴起来,“今儿个真早班儿啊……”

    董其昌一边答应着,一边随手拿起锅台旁边的小炊帚,在满是灰尘的案板上写下“药王庙”三个字,认认真真地落了款,钤了章,端详了一番,扬长而去。

    老两口目瞪口呆。

    “这块案板先别擦,会有人来买的。”董平笑一笑,对张老汉说,“你们出个价,我去帮你们联系买家。卖得的钱,就当是董老爷给前两天的早点付账了。”

    ……

    “怎么样?”临近中午,董其昌放下手中的书卷,望着满脸笑容赶回州府衙门的董平,问道。

    “回老爷,老两口真厚道,下了好几回狠心,就要了20两银子。现在案板已经抬走了,估计呀,过不了多久,药王庙的匾就会挂上去啦!”董平说。

    “好!你忙去吧。”董知府满意地对他点了点头,继而叹道:“庶民如此忠厚,何愁德州不兴?”

    出了书房,董平摸了摸怀中——自己骗过刘老板,多要的那180两银子还在,笑一笑,心满意足地走了。


【作者注】

       一、“果子”是一种油炸面食。

       二、这篇小说是根据一则传说故事改编而成的。史实是,董其昌是明末著名书画家,但并未在德州做过知州。

       三、药王庙在德州确实存在过,其旧址在今明月湖边叠翠山上药王亭一带。

(已载《山东文学(8月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