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第162期】吴小莉

 云海575 2014-01-16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致未来——青年力量

  • 1吴小莉:你们就是卓越者的昨日、今日和来日
  • 2吴小莉: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
  • 3吴小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4吴小莉:行动铸就时代
  • 5吴小莉:这就是青年人的力量--传、帮、代
  • 6吴小莉:我们最卓越的力量就是为我们最喜欢的事业头破血流但乐此不疲

  

核心提示在今天这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时代,青年人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在见证着无数当今社会的卓越力量日新月异与更新换代的同时,也面对着自身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困惑。想象力的边界是否是无限逼近的现实?创造与改变的能量是否能够又如何被激发?理想主义的激情怎样才不会日渐平庸直至消失?吴小莉与我们分享着她眼中卓越的青年力量的质素与价值。

本期嘉宾:吴小莉

本期主题图书:《与卓越同行》,2013年10月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以下为本期读书会文字实录

  

吴小莉在凤凰网读书会现场

   吴小莉:你们就是卓越者的昨日、今日和来日

  吴小莉:各位清华的学弟学妹们,以及来自各地的凤凰网的网友们大家晚上好。谢谢大家。其实去过不少的校园,但是回到清华总是让我有回到家的感觉。今天很高兴能够再次有机会站在清华的讲台上,和年轻同学们的分享这个美丽的夜晚。记得我第一次站在清华的报告厅在1999年的,那一年我移居香港在内陆走南闯北到处采访刚好满6年。那一年我也曾经和你们一样,和你们的学长、学姐们分享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点点滴滴,分享了我是如何依照儿时的梦想踏上了传播之路,逐渐地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其实我已经不记得当年我到底说了什么,直到最近有一家出版社为了要搜集社会人士在校园里头对青年学子的演讲,结集成一本叫做《正青春》的书,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当年的讲稿,交到了我的手上。回看那一场和各位学长学姐对话的记录,使我今天再站在这个舞台上和现在的同学们分享的时候,多了一份昔日、今日和未来的传承感。

  2005年我有幸进入了清华经管学院研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的课程,成为了各位的校友。而我想知道的是在座的现场朋友们有2011年之后的入学么?有。所以你们错过了百年的校庆,可能还要再等100年。但是没有关系,你不会错过所有清华同学的传承,因为你有很多的学长、学姐们在这里。我有幸的和在座大部分的同学们一起度过了清华百年的校庆,也因为校庆所以我做了一场纪录片,讲述了清华的故事。也是99这个数字,但是是99年前的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告诉我们何为君子,为清华留下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作为校友,我常常向别人推荐我们的校训,我的另一半甚至请余秋雨老师写下"厚德载物"四个字放在了办公室,而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最刚健雄浑的校训之一,其中的期待已经包含了生生不息的奋进又有厚重沉稳的心灵力量,它描绘最优秀卓越人士的是德行,也为我们这一些每个平凡的个人安身立命的准则留下了记忆。

  就像卓越本身他即是卓越者的非凡之态,又是每个微小、平凡的个体可以拥有脆弱的但是又坚韧的力量。这些我和卓越者的对话,不再只是关注他们的成功、不再只是关注眼下的热点,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未来,他们眼中的未来。而这个未来与其说是他们的,不如说是你们的,因为你们就是卓越者的昨日、今日和来日。

  吴小莉:给今天一点时间,那便会成为我们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卓越?十年前我说我曾经和大家一样,因为我曾经坐在台下,仰望着那些社会杰出人士,在台上说的他们的故事。我那时候认为卓越是一种质地,是每一个人不见得都能够企及的质地。我必须要仰望,在那个还在仰望的年纪里头,我和各位一样,还在理解着我有没有可能成为卓越的一员。但是当成长慢慢地把这种仰望拉成即视的时候,当我采访了无数人,看过了无数的卓越者曾经颓然崩塌,也看过颓丧者忽然奋发,一览众山小,于是我明白,卓越其实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种恒定的质地,而是一种态度。在《我和卓越同行》的书里的六位中国的领袖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其实他们上舞台也有紧张、也有疑虑也有需要肯定的瞬间。透露一个小秘密,有一位受访者,但是我不能说是哪一位受访者,但是一位受访者在采访完毕后给我发了一短信,还不忘来问问刚才的效果好么?所以说卓越之人他们不是坚不可摧,他们只是重视每一次的结果,只是他们遇到失败的时候,比普通人多那么一点点咬牙重新站起来的倔强。他们不是不会犯错,只是在错误面前他们比一般人要快一点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且继续地前行。他们不是不知道恐惧,只是在普通人认为恐惧足以使我们停步的时候,他们多一点勇气说不,我要去面对。真的,卓越与平凡之间只差一点点,差一个极限自我挑战一种精神上逆生长的一点坚持。

  今天我再到校园来的渊源是推荐这本书,这是一个与卓越者探讨未来、寻找前瞻性结论的过程,于是有人问我我怎么看未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我采访的这些卓越者们人能够为我分享令人振奋的可能性、能够引领未来的方向,但是要实践和真正看到的未来,它其实就在这里,就在校园里、在各位青年人的身上、在各位的身上。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跟十年前更希望和大家聊一聊的不是别人的未来,而是一个在这样一个被科技打破无限可能的时代里,各位,这群新世纪里面青年人的未来,我们这个时代的未来。这个时代是上帝的恩赐,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比任何一个以前的时代都具有更多创造奇迹的机会,在毫无参照的情况之下,去创造你们自己的成功。1999年我到清华做报告的时候,当时南斯拉夫大使馆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轰炸事件,当时各地的年轻朋友们群起激愤,我们做了一个系列报道叫《中国人今天说不》,当时有同学就是你们现在的学姐,学长们问我,怎么看未来十年的中国?我说相信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国力不会同日而语,除了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还有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说有一天世界会接受中国的文化、电影、中国的经济,而我们看到这一切开始发生。十多年后的中国,孔子学院已经在全球各地扎根,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物当中拥有更多的声音,同时也有更多不可回避的责任。今天,便是我们十多年前的未来,而未来,毫无疑问的会从眼下开始发芽。我们常常会有一个误区,都以为未来在远处于今天无关,但其实未来会藏在今天之中。我很喜欢里尔克说一句话他说"未来走在我们中间,是为了在他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所以未来并不在远处,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今天已经决定了我们参与什么样的未来,它走在我们中间。于是,给今天一点时间,那便会成为我们的未来。

  吴小莉:我们是否拥有自由的灵魂?

  吴小莉:与其说我今天想和大家说什么,其实不如说我想为我们将要亲历的未来向大家一起提问,为了这个未来我们做什么样的准备,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拥有自由的灵魂?我听过一个试验,和大家分享。如果把一群生猛的鲨鱼和热带鱼放在一个大的池子里头,中间隔着强化玻璃,那么鲨鱼每一天都要冲撞,它想进的美丽绚烂的热带鱼的圈子但是老是撞不过去,但是到吃饭的时间,鲫鱼就会被放进鲨鱼的池子里头,不过鲨鱼还是不放弃不断地冲撞头破血流终于有一天它放弃了,它用它狩猎本能去等待每一天的鲫鱼,轻而易举地把它吞下肚。有一天,工作人员把中间的强化玻璃拿开了,他不想再用这个试验去困住鲨鱼,但是鲨鱼也不想再追逐那个热带鱼,即使鲫鱼跑到了热带鱼的地方,它躲远处不敢靠近,因为它怕疼。鲨鱼是海里的王,生猛的物种,但是在这个试验之中鲨鱼失去了自己冲破一切的本能。很多人了这个故事这多像爱情呀,肯定,爱过一场之后会不会感觉累感不爱了,但是除了看到爱情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关于自由灵魂的消逝。当鲨鱼决定要被玻璃以外的世界视若无睹的时候,其实那就是一个自由灵魂的丧失,这个鱼池何尝不像我们的世界,有一个养着鲨鱼的鲫鱼我们自由的驰骋的舒适区,也有一个让我们披荆斩棘、头破血流,却不能够保证是否能有所成就但是更大、更斑斓、更不可知的未来。真正自由的灵魂就决定留在舒适区还是决定冲撞可能存在的玻璃,去寻向一个未知的未来。喜欢一句话"坚持下来就是自己的"。其实幼儿对于这种冲撞是没有恐惧感的,因为他们天生下来就有一次永生感,只是一次次的疼痛让我们学习了筑起高墙,我们习惯在高墙之内生活。

  1993年我离开了父母亲,离开了我安逸,看似特别高薪前途一片光明的祖国生涯,我来到香港从头做起,我当时不会说广东话,我也没有亲戚朋友在那里。我本来没有在我原来的工作中遇到挫折我只是想看我没看过的地方,到一个更大的地方去闯一闯走一走,所以我走到了今天。我在采访马云之前跟他聊天,当马云还是书生马云的时候,他会被当成骗子吃了很多闭门羹,到现在他谈起来还是义愤填膺。他去了美国,不信基督教的他走进了教堂,他告诉我他听了牧师的一场永不放弃,他就把这句话带回来当作他的作用座右铭,于是这时候的马云比一般人多坚持了一会儿,往前冲撞就成了游进泳池一边的鲨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