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0108汕头市金山中学2011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2014-01-16 | 阅:  转:  |  分享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必修Ⅰ)

注意:

本试卷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填涂在答案卡上;综合题的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交答题卡及答题纸。

答题卡一律用2B铅笔填涂,注意填涂以下内容:姓名、座号(填和涂,五位数,如10101表示高一(1)班1号,其余依次类推)、试卷类型(单号涂A,双号涂B)、考试科目(涂地理)。

答题卡上的姓名、座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要填涂完整和准确。因填涂不规范、不准确而造成机器读卡失败和对考试成绩的影响,由考生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北极星 B.河外星系

C.空中飞行的飞机 D.彗星和陨石

2.地球若处于海王星的轨道上就会变为

A.温暖的星球 B.无生命的“死球”

C.火热的“火球” D.没有大气的地球

3.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4.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

5.下列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B.120°E的地方时

C.北京的地方时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6.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15°N B.0°C.35°S D.70°N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5°S B.20°NC.20°S D.23.5°N

8.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9.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

A.不会感觉到地震B.会感到先颠簸后摇晃

C.会感到先摇晃后颠簸D.会感到上下颠簸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

A.氮和铝 B.氧和硅C.硅和铝 D.氧和铝

11.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12.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13.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14.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15.喜马拉雅山脉由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读图,完成16~18题。



16.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17.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

18.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A.玄武岩 B.大理岩C.石灰岩 D.石英岩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A层 B.B层C.C层 D.C层以上大气层

20.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1.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中的选择性特征主要是指

①大气的吸收作用有选择性②大气的反射作用有选择性③大气的散射作用有选择性④以上三种作用都有选择性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23.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24.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②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的

③气压带的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④高气压带易成云致雨

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A.1、2月 B.5、6月C.7、8月 D.10、11月

26.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

27.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右图是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P1、P2、P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据图回答28~30题。

28.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A.低气压、气旋B.高气压、气旋

C.高气压、反气旋D.低气压、反气旋

29.甲、乙、丙、丁四点中可能出现晴天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丁地 D.丙地

30.当甲、乙之间的锋面夏季快速移动时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C.伏旱 D.暴雨

31.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①暖空气均在锋面以下②锋面均向暖气团一侧移动③过境后天气均转好④过境时均可能伴有云、雨

A.③④ B.①②C.①④D.②③

32.下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



A.地表径流B.蒸发C.大气降水 D.下渗

33.暖流流经的海区与同纬度的其它海区相比

A.盐度、温度偏低,水温、气温偏高B.盐度、温度偏高、湿度、气温偏低

C.盐度、温度偏高,湿度、气温偏低D.盐度、水温、湿度、气温均偏高

分析下面海洋表面等温线、洋流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简图,完成34~35题

34.表示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岸的是



35.在澳大利亚的轮廓图中有沙漠分布并与洋流相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

36.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h为已知量)。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④表示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2)②表示的地点是____________,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值h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地。③地正午太阳高度H1=____________。

(4)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37.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因为全年受_________________控制。

(2)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因为常年在_________________控制下。

(3)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分明,因为其处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控制地区。

(4)位于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是因为夏季受____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____控制。

(5)位于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是因为此处终年盛行______________风。

(6)大陆东部的广阔季风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







1









献花(0)
+1
(本文系菊影秋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