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佛塔之演变(1)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1-16

 中国佛塔之演变(1

 

    塔是佛教之产物。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沿着通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后,塔随之传入我国,便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逐渐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寺塔。

    塔原是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所用的建筑物。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其骨殖变为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称之为舍利子,还有其他的身骨、牙齿、毛发等等,也成为舍利。对于佛教徒来说,这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是佛的象征,所以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供奉这些舍利,以表达对佛的虔诚信仰。于是,在事关释迦牟尼一生重大转折的地方,建造了专门的、像样的供奉舍利的建筑物,这样,塔便应运而生了。

    塔在梵文中意指坟冢而言,即最初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物,早期汉译为“窣堵波”、“浮屠”、“浮图”等。然而,塔最初是何等模样呢?古印度的释迦牟尼窣堵波,现已不存,或是经过多次毁坏后又多次重建,已非原物。从现存最早的一个印度佛教塔式建筑的典范之作—桑奇大塔,其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后经多次扩建。我们还可以看到早期埋葬佛舍利之塔的基本形状:它完全是一个坟墓的样子,中央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冢顶上竖一根长杆串连起多个圆盘,长杆四周为一方形围栏称平头。冢下有基台和栏墙,前面还设有供人上下的梯级。半圆冢的外围以栏墙环绕,栏墙四面辟有雕刻精美的砂石制牌坊门。该大塔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位于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

 

中国佛塔之演变(1)
                         印度桑奇大佛塔(重建于公元1世纪  (网络照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
                              印度桑奇大佛塔剖视图  (网络图片)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以北约1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初转法轮处。佛教在鹿野苑附近开始传播开来。据说鹿野苑自阿育王时代起,即备受景仰崇拜。八世纪初,唐朝高僧玄奘西游时,此地层轩重阁,连垣周堵,垣中有高二百尺之精舍,其西南有阿育王所建高七十余尺之石柱,僧徒千余众,为最鼎盛时代。     

    公元13世纪左右,由于受到回教徒的入侵与印度教徒的摧毁,此地遂成废墟。但遗留有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所建的达密克佛塔(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建于笈多王朝公元4世纪到6世纪)。塔总高44米,圆柱形,覆钵顶,用砖砌成,基础是石料。下层直径28.4米,高13米.八面皆雕刻了各种精致花纹和人物、鸟兽等图像。塔身有许多佛龛,现已没有佛像。该塔属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


中国佛塔之演变(1)
                                印度鹿野苑达密克塔  (网络照片)

 

 

    作为佛之表征的塔,是和佛教的教义及其他名物一起传入中国的。从历史上看,在新疆绵延的古丝绸之路上,遗留着许多举世闻名的故城、寺庙、佛塔、石窟寺等。在上述的故城遗址中,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从汉以来建造的土塔。这些土塔都是在佛寺里建造的,采取夯土板筑的方式。它们大多是方形的折角形基座,座上即为覆钵形塔身。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古印度“窣堵波”的模样。因此,除早期佛窟外,这些土塔恐怕是我国最早的佛塔形制了。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我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佛塔。现存遗迹的高度为10.4米,外形与古印度的“窣堵波”相似。其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塔身为八角形,用土坯夹木料垒砌而成,中间填土夯实。塔顶圆形,直径约6.3米,残高约2.1米。塔身的木上,个别部位外缘残留有雕刻纹饰。在塔南侧,塔基与塔身之间,有供攀登用的土坯阶梯,宽约0.3米。佛塔外皮呈红色,在附近发现木雕座佛像,饰有莲花的铜长柄香炉等。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楼兰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20世纪80年代西域研究所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楼兰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1999年《新疆的诱惑》明信片)

 

 

    营盘古城遗址位于楼兰古城西200公里左右的孔雀河北岸的一处缓冲坡上,距尉犁县200公里。营盘古城是个正圆形,直径有300米左右。从残墙的结构可以看出,墙体是用土块夯成的,或用芨芨草、芦苇和着相间的沙土,垒筑而成。古城西北1.5公里处有一片佛寺遗址,佛塔由土坯垒砌而成,基座为方形,塔顶为圆柱型,整体呈覆钵形。佛塔底边长为10米左右,残高5米,由于年代久远及可能的人为破坏,佛塔有部分坍塌。据考,年代大概与楼兰古城相近。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尉犁营盘古城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网络照片)

 

 

    苏巴什佛寺位于新疆库车东北23公里铜厂河出口处两岸,东寺和西寺隔河相望。古城遗址始建于东汉(公元1世纪),隋唐(公元6至8世纪)盛极一时。

    东寺遗址南北长约535米,东西宽146米,下存房舍、塔庙遗址,均为土坯建筑,墙壁高的为10多米。城内可见三座佛塔,均以土坯垒砌而成。在遗址南端有一排建筑遗存,其中一座佛塔保存较清晰,方形基座,圆柱体塔身,覆钵式顶,塔身外残存一排柱洞,表明原来这里塑有佛像。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库车苏巴什东寺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1987年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库车苏巴什东寺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网络照片)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约40公里处火焰山以南,艾丁湖北岸,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公元629年,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昌故城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较完整。外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夯筑,周长约五公里。外城的西南部寺院面积较大。从遗址看,有寺门、场院、正殿、佛塔及多层佛龛的塔基,佛塔都筑成“窣堵波”式。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佛塔(建于汉代) 198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北约35公里处的沙漠中,它是一组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面积2300平方米。热瓦克佛寺遗址建于南北朝时期,佛塔有院墙、被院落所包围。整个佛塔分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的佛基,佛基高2.5米,边长24米,第二层也是正方形,高2.8米,边长11米,第三层为圆形,中间是空心的,高3.6米,顶部直径9.6米。院墙内有大量壁画、泥塑、佛像。壁画中的故事都是佛教故事。泥塑佛像靠贴在院墙内外两壁。佛塔外还散布着大量红、灰色陶片、佛像残片等。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和田洛浦热瓦克佛寺佛塔(建于汉代)  (网络照片)

 

 

    新疆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古遗址散处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链之间,以佛塔为中心,呈带状南北延伸25千米,东西布展5—7千米。佛塔的建筑形制是方形的台基,覆钵形的塔身。台基共有三层,由下向上逐渐内收。底部第一层直接建筑在雅丹台地上。目前暴露于地表的仅存东北面的一块,其余部分仅能在佛塔下部的直立面上见到。第二层,分别以两层土坯和两层胶泥间隔垒砌而成。第三层,全部用胶泥堆砌而成。覆钵部分全部以土坯拌以胶泥,垒砌而成,高约4.3米,呈圆柱形。佛塔塔基部分边沿残失严重,四角均已不存。佛塔的中心部位,由覆钵顶部向下,现存一个约0.3米见方的柱槽。其中原插有一根木柱,沿着佛塔中心向下达2米多深。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和田民丰安迪尔佛塔(建于汉代末年)  (网络照片)

 

 

    米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若羌县城东80里处。米兰的8座佛塔分布在米兰戌堡的周围,其中5座在戌堡西南约1.8公里处,彼此相距几十米到几百米。戌堡南约300米处有两座,另一座在戌堡东北约2公里处,佛塔的建筑方式分土坯砌筑和夯土堆筑两种,佛塔残高约3~6米,基底宽约4~10米,塔顶为圆拱形,大都已经残破。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若羌米兰佛塔(建于东汉时代)  (网络照片)

 

 

    摩尔佛塔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北30公里的黄土台地上,这里是我国西域古疏勒国都附近的一座佛寺遗址。遗址现有两座残存佛塔,建于魏晋时期(公元3世纪)。东南面的那一座,方形基座,分为逐次递缩的5层。座上为圆柱形塔身,覆钵顶,从底到顶通高12.8米。莫尔佛塔身用麦草调和黄土脱出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成。塔体中空,上部可见攀登的踏脚坑,顶上有圆孔(近景主图)。西北面的另外一座佛塔有如倒置的大斗,底大顶小,塔身残高7米。塔身正面和两侧留有佛龛遗迹,内中当年有雕塑的小型佛像,现已剥蚀一空。此塔应是寺院的中心建筑物(远景图)。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喀什摩尔佛塔(建于魏晋时期)  1987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
                         新疆喀什摩尔佛塔(建于魏晋时期)  (网络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