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鸿桥:新经济时代的颠覆VS被颠覆

 常有理 2014-01-16

陈鸿桥:新经济时代的颠覆VS被颠覆

   
发布者: 财富成都3小时前评论(0)
从五个小现象、小趋势可以深刻感受到颠覆式创新是如此的迅猛、剧烈:一是终端被颠覆。二是媒体被颠覆。 三是渠道被颠覆。 四是金融被颠覆。 五是医疗被颠覆。
财富成都读者分享( 文:陈鸿桥 /投行资本论坛) 新经济时代充满着颠覆式创新。对“颠覆”一词笔者有三点认识:

       第一,“颠覆”将贯穿未来十年全球,特别是中国产业变革、企业变革的始终,超出预期,超出想象,挥不去,躲不开,逃不掉。

       第二,今天的颠覆者明天就可能会被新的颠覆者所颠覆。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新经济翘楚Facebook也开始被撼动。如日中天的微信,十年以后再回头看,是否就像我们今天看一百年前国人抽鸦片的感觉一样?

       第三,“颠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行业的彻底摧毁,但是它一定会从根本上改变众多行业的现状、体格与基因,部分行业里的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与职业会快速消失,一些企业的员工会大量缩减。当新东方俞敏洪宣称未来三年要从3万员工裁减到1万的时候,这还不叫颠覆,那什么叫颠覆?过去一批顶礼膜拜的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纷纷在崩塌。柯达发明了首部数码相机,摩托罗拉发明了首部智能手机,但它们最终却倒在互联网、数字化门口,不是它们未认识到这种颠覆性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而是害怕自己的首创技术对自己现有地位的挑战,对创新大方向缺乏远见卓识。腾讯微信主动革了QQ的命,也就在一念之间。

       今天的时代,或称之为新经济时代,或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创客时代。不管叫什么时代,颠覆特征最明显。站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视角,我觉得有四个关键点:信息控制技术是核心;与以往的两次工业革命不一样,中国第一次以主角参与进来;呈现四大新业态: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绿色制造;彰显四大民主:信息民主化、工业民主化、金融民主化、管理民主化,民主化体现在每一个人可以自我创造产品,每一个人可以是一个自组织的创建者,每个人的能量都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掘。《大数据时代》、《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创客》这四本书在美国出版不到几个月就在中国成为畅销书,这样的情况在二十年前不敢想象,那时可能要等几年以后才在中国成为话题。中国人对于新的技术、新的科技已有非常敏感的反应能力、响应速度和较强的承接基础。未来主导全球创新的两大主战场首推美国,其次一定是在中国。
       从五个小现象、小趋势可以深刻感受到颠覆式创新是如此的迅猛、剧烈:

       一是终端被颠覆。智能手机颠覆了手机,平板颠覆了PC。从iphone到iphone 3G、ipad、iphone4、ipad mini,这些就发生在短短五年之内。智能终端开始大面积普及,过去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市值已不及苹果的零头。

       二是媒体被颠覆。北京地区的电视机日均开机率从三年前的百分之七十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报刊亭营业收入2013年同比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在持续扩大。Google的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报纸、杂志的全部营业收入。中国本土的网络广告也即将超过传统广告(报纸与电视)。一些数据令人恐惧,腾讯市值达到九千多亿港元,2013年净增五千多亿,这也同时意味着多少企业和职业在消失?自媒体在快速增长,而传统媒体乃至曾经的“新媒体”在快速下降,此长即彼消,连“新媒体”也很快被无情地打入到传统互联网之列。

       三是渠道被颠覆。“团购”热门了两年就消停了。移动网购用户数量则继续高速增长。未来的货物主要在哪里?不在大型商城,也不会堆在仓储物流中心,而会在路上,在工厂和消费者的两头,我把它总结为F2C模式,即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通过3D裸眼视频可以展示家电企业所有生产过程和各类产品的陈列,你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可以附加哪些定制化元素,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生产,随时随需,这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产能过剩与存货积压的情况,而且还能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要。

       四是金融被颠覆。余额宝的出现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长期垄断、僵化的存款利率体系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冲击。二是利用互联网可以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互联网也是一个生产、创作平台。余额宝的设计有什么高深的金融技术吗?需要复杂的换算吗?不需要。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就想不到,也不敢想。互联网金融演变成为一个热门的新行当也就短短一年之内。

       五是医疗被颠覆。移动医疗未来五年将呈年均百分之五十的高成长性。通过个性化可穿戴式医疗设备与远程诊断,青藏高原边远地区的牧民可以享受北京最顶尖医院的专家诊断、诊治。

       还有众多颠覆者正在引领行业大变革。油页岩会对石化、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带来巨变。Tesla汽车的普及应用,甚至于不知道什么形状,完全电子化、网络化汽车出现之时,传统的汽车生产格局会怎样?乐视网、YY之类的互联网电视普及到每个家庭时,电视机生产商还有活头吗?过去看到的大多是单个、局部性企业的衰变,而如今呈现得更多的是一个大行业的整体性速变!

       马化腾说,2014年将是4G年。中国移动针对4G的广告词:未来已来,意思是未来要出现的早早来了。4G时代将更宽、更快、更清、更廉。我们刚刚还在谈3D打印,4D打印就出现了。3D裸眼使得看3D片不需要戴眼镜。4G+4D打印+3D裸眼+可穿戴式设备+……,未来还有什么不可能?

       “人人组织”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人人制造,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免费为小米手机提供创意咨询和改进方案,小米手机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帮它制造手机。人人金融,使得金融为人人成为可能,移动银行可以把银行的部分功能挪到家里。人人电视,互联网电视使得家庭成员可以当电视台台长,可以创作剧本,可以向全国播放自创短片,可以把现有的电视节目重新组合,自我编辑、策划、定制电视节目单。人人老师,在座的每位,在你的职业生涯当中,一定对某方面有最深刻的体会,可能在某点上,全世界就你最懂,就你最专家,你讲不了一天的课,可以讲一个小时吧?讲不了一个小时可以讲十分钟乃至五分钟吧?当我们把每个5分钟用系统、专业思维整合后就可以组建针对某一学科细分领域的全球最棒的在线职业技术学院,每个人都有机会当老师,办学堂。人人出版,当你需要买一本书时,不需网购,随时随地按照书样彩色打印装订就好。

       互联网的精神、方法、理念可应用到一切领域。互联网决不只是一项技术与工具的发明,还在于能将其“平等、分享、合作、开放、互惠、迭代”的十二字精神应用到众多并非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当中。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个非常重要的论断:“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互联网为中国人提供了极佳的众筹智慧、创意、信息的手段和平台,能真正地把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起来,并直接转化为方便、快捷的创业行动。全世界没有像中国拥有这么多的手机网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一天可以花上三个小时的时间在微信上,这是什么概念?4亿微信用户,每人每天3小时,可以创造多大的海量数据!这又为下一步的大数据、云计算奠定了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互联网经济无疑将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也最有可能率先领先美国。

       阿里巴巴马云认为我们正在经历“天变”。我的理解是天大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天变”。他说到很多人的一生输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新东方教育集团提出要自我变革,我觉得都有点来不及,尽管新东方是那么具有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

       如何看待新经济?首先,从创新的内涵和外延来讲,对创新的理解应该更宽泛、更包容,不宜再用传统的行业划分标准对企业简单归类,不宜狭隘地用技术创新的标准来判别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知道何时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其次,跨业、跨界必将成为行业创新的大趋势,复合型人才、交叉学科研究、跨界思维日显重要。最后,是习惯于制定一系列规划,恪守现有的制度与固有的思维、经验、习惯,让企业来适应,还是通过不断地创新制度来适应企业?规划赶不上变化,制度跟不上需求。今天的创新正呈现出“千军万马、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之状,因而要更多地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最核心的关键词,一是“全面”,二是“深化”。“全面”,给改革创新留下了巨大空间与腾挪余地。“深化”,体现在每个条文背后都有可落地的举例说明,激发我们深入创新的灵感和思路。“全面、深化”带来的就是新改革、新格局、新未来。2014年注定是中国转折性变化的一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IPO年、并购年、创投年,对于互联网来说是4G年,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则是创业年。

       面对中国经济新未来的大潮,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勇于和善于迎接新一轮创业创新机会。过去的空白薄弱环节需要“补课”,过去的垄断寻租领域需要市场化、阳光化、规范化。特别是诸多信息不对称领域恰恰是互联网将要大举进军的领域。不足就是空间,缺陷就是机会。第二,企业组织形式要大胆再造。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第一要务就是推动一批市场化组织、主体的形成。股份制、合伙人、MBO、混合经济、事业部制等等,哪种组织形式最能促进创新、最能激发所有人潜能的就可摸索,先进的组织形式才能吸引到最合适的创新人才。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和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经济的要求。过去一个机构要组建部门时,往往拘泥于办公室、企管部、研发部、市场部之类的传统架构,并呆板地按专业学科对号入座招聘人才。扁平化、“变形虫”的形式将受到推崇。“变形虫”可以弹性伸缩,可以更加灵巧,可以随时组织一个跨领域、跨部门、跨企业、跨学科的团队,也可以随时解散这个团队。最后的建议,就是一个字:抢,与时间、机会抢跑。抢抓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抢抓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这里的“新型人才”更多的是指适应新经济时代创新要求,具有互联网精神、思维以及跨学科知识、创业基因的人才,个人的原有知识、经验也随时会被颠覆掉;抢抓最佳入口;抢抓战略高地。

       颠覆者已经到了家门口,你的角色是“颠覆者”抑或“被颠覆者”?还是做到不掉队、不拉下,跟大趋势、大潮流站在一起?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能如此切身地理解什么叫“日新月异”,什么叫“天翻地覆”,“一切皆有可能”就在你身边。十几年前,“新经济”热了一小段就成了泡沫,但如今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天壤之别。面对新经济,有的人还迷迷糊糊、浑浑噩噩,有的人则如临大敌、只争朝夕。当然,所有的应对都需有脚踏实地的心态、精耕细作的行动力作为支撑,冲动、浮躁、盲目还会一再呈现,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财富成都读者分享自微信公众账号投行资本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