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锁门”倒逼银行“守信”

 007xm 2014-01-16
 


2014-01-15 11:2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汪昌莲

  营业时间,银行门被锁住,急着办业务的人进不去,办完业务的人出不来。13日下午2时许,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的邮政银行发生了这样的尴尬事。处警民警说,老人3年前存钱时,可能业务员没讲清楚,存成了保险,时限是6年,老人以为是3年,而这笔钱未到期取出要扣500元手续费,双方发生纠纷,老人拿来铁链将门锁住。(1月14日《大河报》)

  与银行发生了纠纷,老人用锁银行大门的过激方式讨说法,自然不可取。毕竟,这种做法损害了公共利益。然而,银行被客户“关门打狗”,首先应反躬自省。事实上,老人之所以会怒锁大门,是因为掉进了银行设置的“存单变保单”陷阱。本是去银行存款,谁料不知不觉中买了保险。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尤以老年人群体为甚。因为他们不仅仅有一些余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理财方面很容易被人忽悠。

  在银行中推销保险,本来就是一件需要严格管理的事,银监会对此也做出了具体规定。2010年11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不仅那些无资格证书的银行工作人员,大肆向前来存款的顾客推荐保险,而且一些保险公司的保险员,也在银行的地盘开展业务,并与银行结成“利益共同体”,携手表演“存单变保单”的双簧,忽悠客户上当。特别是,因为有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诱导,顾客糊里糊涂地买下了保险,等到中途想退保,却发现,连本金都要遭受损失。郑州这位锁门老人,便是典型一例。也许,银行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但却失去了储户的信任,陷入了信任危机。

  一名合格的银行工作人员,不是随意夸大一项保险业务的好处,而是实事求是,分析每一项保险业务的利与弊,帮顾客做好理财参考。但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将保险夸得天花乱坠,甚至模糊存款与保险的概念,去忽悠客户、特别是老人。因此,老人锁银行大门,倒逼银行守信经营。不管是出于银监会的规定要求,还是出于对客户的负责,亦或是想走出信任危机,银行都必须严控保险业务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要让顾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买保险。只有这样,银行才能走出“锁门”困境,才能挽回客户的信任。(汪昌莲)

[责任编辑:唐丽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