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虽然有一些在一万年之内曾经喷发过的活火山,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等,但它们近百年来好像都睡着了 在遥远的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年代里,中国大地可不是这样的。中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的“火山环”上,在距今2.5亿年以来的一段时间,火山活动非常活跃。用研究火山的院士刘嘉麒的话说:“那时,火山喷发频频发生,几乎到了翻天覆地的程度。” 如今,它们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可看。 在这些火山遗迹中,最精绝的要数福建漳浦的南碇岛。 南碇岛是一座大陆岛,不是海洋岛,譬如像夏威夷那样。夏威夷岛是因海底的火山多次喷发堆积慢慢从海底升起的,但南碇岛原来是大陆上的一座火山,后来由于地壳沉降,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把它与大陆隔开了。与它同时被隔开的还有许多岛,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台湾岛。 南碇岛处于台湾海峡的西部。我们看到的南碇岛这种玄武岩的石柱群,在海峡中间还有多处。澎湖列岛就有多处六边形的玄武岩石柱出露在海面上。可以想象更多的玄武岩石柱被海水覆盖着。 在船上远远地已经看到了南碇岛。它不是一个火山锥,而是像一个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大海上,或者说呈穹窿状。 海浪很大,我们乘坐的大船无法靠岸,由一平底小船接我们上岸。 说是这个岛由140万根断面为直径25—35厘米的六边形、五边形或者四边形的玄武岩柱子组成的,而且这些柱子紧紧地贴在一起,垂直于海面,就像樵夫的一捆柴,农民的一捆麦。这是这个岛的奇特之处。 ![]() 火山岩的石柱群有许多,但多数是熔岩流淌在大地上,后来冷凝形成的。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因此一般的岩柱都不高,很多是10米、20米,40米以上的岩柱少见。但是南碇岛的岩柱非同寻常,它们非常高。 这个岛最高处海拔高度为62米,这里的海水深平均15—20米,水下部分应该是这些柱子的延续,即使不是,那么这群柱子最高的至少62米。如果水下也是柱子,那么这些柱子的高度将达到80多米。 这些柱子为什么会这么高呢?原因是它们不是由流淌的熔岩流形成的,而是在火山通道中形成的。有一个专有名词称呼它——火山颈。 我站在南碇岛上的高处向下望,石柱的节理垂直而下,石柱好像一束礼花从大海中喷出。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下而上的通道叫火山通道。充塞在火山通道中的熔岩冷却后凝结在通道内,成为近于直立的柱状岩体,由于充塞在通道里的熔岩明显比喷出地表的熔岩和其他火山碎屑物要坚硬和致密。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喷出来的熔岩物质被全部蚀去,剩下来的火山通道中致密的熔岩就呈圆柱状兀立在大地上,称为火山颈。这个过程像剥香蕉一样。 南碇岛是一个火山颈。现在我们看到它的形状像个馒头,不知这个形状是在火山通道里形成的,还是后来风化剥蚀形成的。我倾向于是后来形成的。火山颈露出后,可能是柴捆状、麦捆状或是铅笔状,总之不会是现在的馒头状。馒头状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猜想是外力的风化侵蚀所致。凡棱角突出的地方,风必摧之,雨必淋之,雨雪冰雹等外力必然作用其上,将之消除。因此形成馒头状是必然的。 玄武岩石柱坚硬致密,不破碎,只折断。因此岛上有玄武岩石柱折断后状如鱼鳞的坡面,老百姓称之为鱼鳞石。据考察,海里有岛上岩柱倒塌后形成的巨石堤,在海底延展几百米。海浪不断掏蚀着与海面接触的岩柱群的底部,将其掏空,悬空的岩柱倒下,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海底就有了一条巨石堤。 这个区域平均每年有7次以上强台风经过,海浪可高达8米,海浪的侵蚀作用强烈。海蚀崖、海蚀洞都是海浪的作品。一只大鸟展翅飞向海蚀洞中的鸟巢。仔细看,岩壁上有许多鸟巢,鸟的排泄物把岩壁染白了。 要离开时,想起这个岛到底有多大呢?有人告诉我:320米×210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