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草?小晓风?
酒色财气 适可而止






【酒色财气歌】
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酒是断肠的毒药,色是惹祸的根苗。
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杀人的钢刀。
酒无不成礼仪,色无路静人稀,
财无不成世界,气无反被人欺。
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
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对于“酒、色、财、气”四者,古语云:
“酒乃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为良心蛀虫,气是惹祸根苗。”
只言片语,道出酒色财气四物之危害。但此说未免失之偏颇。反驳的一方则说:“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无财谁肯早起,无气反被人欺。”吕洞宾警世诗: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摧人骨髓枯!”
自古以来,各种观点争辩不休
苏轼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文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了。寺中住持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以香茗美酒素肴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东坡学士很喜欢大相国寺静谧的环境,他是这里的常客。这一天他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有佛印的诗一首。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的诗苏轼历来敬佩,他见此诗写得颇有哲理,但觉得四大皆空,禅味太浓,既然人世间离不开酒色财气,是躲也躲不开的事,那为何不能来个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呢?问题的关键不是掌握一个“度”吗。于是,就在佛印题诗的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乘着醉意运笔,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苏轼的字写得遒劲有力,翩翩欲飞。第二天,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也来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果然视角独特!宋神宗深为赞赏。刘继兴认为,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其文思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给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生动而又不失凝重,真男子,大手笔!文学功底甚深的宋神宗激动之下,乘兴也和诗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君臣在大相国寺以酒色财气为题,先后和诗,各抒己见,别有一番情趣,自此被传为千古佳话。只可惜,大相国寺那堵粉墙上所题的君臣和唱墨宝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各种观点依然在争辩不休。大相国寺幸甚,见证了千年前中华文学的繁荣。在这里,围绕“酒色财气”四个字,君臣先后和诗,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引出佛学禅味、世俗男女、国计民生、社会元气等来,别有一番情趣,难怪都说北宋文坛的天空群星璀璨。
酒、色、财、气若有太过,必损伤寿命,而不及尚可保身。酒之过,害人似剑;色之过,自取夭折;财之贪,劳神成疾;气之过,百病丛生。酒,若能根据自己身体条件适量饮用,可以调和气血。但嗜酒者十有八九饮之过度,古今因嗜酒伤身丧命者不胜枚举。“色”,房事也,是繁衍人类乃至调节感情的正常生理需要,但必须分清是与非,常与过。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经济要素,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对于财,既重视又不迷恋。重视,是说不可无故浪费;不迷恋,是说不可唯财而生。“富贵如花尖之露,功名乃瓦上之霜,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我常念这四句话来提醒、告诫自己。“气”,是指一种精神,人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豁达开朗的涵养。为个人私利天天生气,必然会伤及五脏。这里所谓的“气”,就是病气。“气为百病之首”,就是指不正常的性情可以导致疾病。对于非礼之言,非礼之人,或疑难琐事,我采取不理、不见、不闻的态度,或自写诗词以解之.正气充沛 颐养天年。
贪淫好色太猖狂
悔改前非不改伤
速作善功弥补过
重修祖德子孙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