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白马英秀经普椿
2014-01-17 | 阅:  转:  |  分享 
  
白马英秀经普椿

文/新虞舜客



“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缕两模糊。”廖廖几字,却勾出了浙江上虞白马湖一幅迷人的诗画。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经亨颐之幼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夫人经普椿的故乡。

经普椿,1933年毕业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从少年时代起,经普椿在她父亲经亨颐先生以及何香凝、廖承志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廖承志爱上白马英秀。大革命失败后,廖承志从日本留学归来后,1929年转赴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组织领导中国海员运动,直到1932年5月才回到上海。在何香凝的子女不在身边的日子里,经普椿经常来到何寓,嘘寒问暖,尊称何香凝为“伯母”,何香凝则昵称她为“阿普”。对她就像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廖承志从心里感激经普椿对母亲的精心照顾。在他看来,这位16岁的“小姑娘”,美丽、质朴,脸上带着几分稚气,充满着青春的朝气,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令人欲醉。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廖承志深深地爱上了这位白马英秀的“小姑娘”。

而廖承志长得风流倜傥,英姿翩翩,也令经普椿神魂颠倒。廖承志多才多艺,懂得几个国家的语言,尤其是他唱起歌来,那浑厚的男中音,使阿普听得如痴如醉。他还会绘画,使经普椿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廖承志和经普椿的恋情很快被经普椿的哥哥知道了,他极力反对这门亲事,认为廖承志是“共党”,随时都有被逮捕坐牢的危险,怕妹妹受株连。

1933年7月中旬的某一天,经普椿来到何寓,满脸愁云,这次她是来向她心爱的承志哥告别的,说是奉哥哥之命,要回白马湖老家住一段日子再来。她明知道这是哥哥“棒打鸳鸯”的鬼把戏,可是兄长之命难违啊!承志听了心里难过,不过也毫无办法,他们只好含泪相送,依依惜别。

1933年8月,中共党组织通知廖承志奔赴川陕苏区,这时经普椿仍在浙江老家,他们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心中感到惆怅。行前,廖承志给经普椿留下一封信,他在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如果你真正爱我的话,请再等待我两年……”

1936年冬,廖承志随长征部队到了陕北,在博古领导下,在红色中华通讯社工作,十分繁忙。到延安后,他立即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和他日夜思念的经普椿写信。他从母亲的回信中才得知,经普椿尚未嫁人,还在痴情地等待着他,这使他十分感动。

1937年12月,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离开武汉,前往香港,组织半公开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为抗日根据地筹集款项和抗战物资。行前,他给母亲和姐姐发去一封电报,告知他抵达香港的日期。何香凝接到儿子的电报后,正在做准备赴港之时,恰好经普椿从浙江上虞回到了上海。由于经普椿临时到来,买不到船票,何香凝便提议让经普椿睡在自己的舱中。同月底,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何香凝偕女儿廖梦醒、女婿李少石和“准媳妇”经普椿等人,从上海乘船到了香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继续谱写他们革命历程的灿烂篇章。

1938年1月初,当廖承志乘火车到广州,再转轮船到达香港时,何香凝等一行人已先期抵港。廖承志到香港没几天,也来不及准备,便在1月11日和经普椿结婚了。婚礼很朴素,没有盛大的宴席,没有美酒,只是个简单的茶会。参加婚礼的,除了廖仲恺、何香凝在港澳的亲属外,被廖承志称为“叔婆”的孙夫人宋庆龄也来了。婚礼开始后,笑容可掬的宋庆龄送给新娘两块精美的绸缎衣料,并亲手把一条光闪闪的金项链挂在新娘的脖子上,然后分别与新郎、新娘握手,热情地祝贺这对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献花(0)
+1
(本文系新虞舜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