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螺旋世界

 立体哲学 2014-01-17

                           双螺旋世界

                                 王斌

一、天体的双螺旋

 

    传说距今大约6600年前,太极出现在黄河、洛水之间,伏羲在被洪水冲出的玉石上发现了太极图。近似神话的传说使《易经》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太极阴阳图的内涵可谓无所不包,因为宇宙中任何层次的事物都可以用太极阴阳文化进行解析。对《易经》,郭沫若说是“神秘的殿堂”;冯友兰说“宇宙代数学”。对太极图;李政道博士讲:“太极图中所包含的抽象概念已超过了物理学的基础理论,而其形态动荡,更深刻地表达了从宇宙、星云、乃至电子…….的一切形成”。也难说太极阴阳图是人类之前的“人”残留在地球的文化标记遗物,或是宇宙人带给地球的宇宙符号。随著星转斗移,现代人对它的感知可能远远不如远古人类对它的认识。

    

    不管如何,在这张阴阳太极图中,其中的曲线给我们运动和立体的感觉,一阴一阳两个物象头尾相接,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双螺旋运动态。

   

        过去几十年,天文学家描绘银河系,认为有4条臂膀组成。1951年,耶基斯天文俄台的威廉摩根介绍他的研究成果,说银河系有3条臂膀,分别取名为珀尔休斯(Perseus),猎户座(Orion)和人马座(Sagittarius)。当时获得世界喝彩,因为大家都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

 

        20世纪50-80年代,另有几个研究小组提出,对银河系的观察过去都是瞎子摸大象,银河系应该有4条臂膀,即短尺座(Norma)、长形盾-半人马座(Scutum-Centaurus)、珀尔休斯和猎户座。在新近召开的第212届美国天文协会年会上,美国宇航局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以红外光对银河系进行观察,通过恒星统计方法,发现新银河系是由两条"臂膀"构成的,即长形盾-半人马座和珀尔休斯.银河系的中央是"横木"。一眼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相像太极阴阳图,而且是顺时针方向螺旋。

             

    太极阴阳图与新红外线图像显示银河系的图形和螺旋运动的形式与方向多么的令人惊奇的相像!故推测太极阴阳图不管是来源与地球,还是来源于地球外的宇宙,太极阴阳图中的“黑白双鱼”是左手双螺旋形态,呈顺时针方向螺旋运动,它与银河系的螺旋运动方向一致。

 

    宇宙中大约70%-80%的银河系呈螺旋状结构。众所周知,“大爆炸”理论是今天关于宇宙演变的主要模型。气体在引力作用之上会被压缩成纤维状,随后纤维又被撕裂,纤维结点成为引力压缩的中心。由于纤维具有涡旋运动分量,因此纤维被涡旋起来并被压缩,从而形成螺旋状。

 

    由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用设在夏威夷的科克天文望远镜观察了仙女座星系外大约5000颗恒星的运动。发现银河系最近的"邻居"-仙女座星系,这个星系外围有一个恒星构成的螺旋状星云,直径应为20万光年,而早先天文学家估计它的直径不过7万至8万光年。

 

    据美国宇航局报道,叫做2003 YN107的小行星,它在1999年抵达地球附近,该小行星一直以来在地球周围作螺旋状盘旋运动。现在正向宇宙深处飞去。

 

    在宇宙中,物质运动必然会产生磁场。各类物质结构由于运动方向的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会产生无数大小不一、强弱不同的磁场旋涡,这种磁场旋涡就是神秘的"黑洞"。由于磁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所以"黑洞"物质有极快的旋转运动速度,当组成它的物质凝聚向一个方向做有序运动时,便产生很大的能量和极强的引力,向其中心高速旋进。黑洞喷射巨大粒子束呈螺旋状。科学家们利用超长基线射电望远镜阵和众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天文望远镜,成功地获取到迄今为止关于黑洞深处最清楚的观测信息,证明特大质量的黑洞喷射出的巨大粒子束呈螺旋状。

 

    水星绕地球运动,每300年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

 

    地球在宇宙中运动,既要绕太阳转,也要自转,还要和银河系一起运动,都是螺旋状旋转。地球从西向东自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把地轴两端一起看,这也酷像太极阴阳图中的“黑白双鱼”了。

 

    鳳凰卫视的台标鳳和凰大有盘古开天地,从天磅礴而降之势,应该顺时针旋转,不应该逆时针旋转,这才符合“天意”,寓意之太极阴阳图中的双鱼也是如此方向转动;而逆时针飞行,似乎就来自地球的北极了。

 

    世界各地都报道发现不明飞行物(UFO),以圆盘状居多,运动呈螺旋。如果它们是天外来客造访地球,也许,我们人类的宇宙飞船及导弹若以螺旋式旋转飞行, 其速度会大幅提高,最高能达到光速,可以飞出银河系甚至更远的地方。

 

二、人类的双螺旋

 

        1.指纹。

    人的皮肤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遗传决定,在胎儿第三、四个月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全世界的人,指纹人皆有之,但各不相同,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其基本类型有螺旋型、漩涡型和簸箕型。其实,后二种指纹漩涡型和簸箕型亦是螺旋的不同部位罢了,所以本质上皆为螺旋型。尽管我们无法考证,人类的指纹顺时针螺旋与逆时针螺旋的比例是多少,但它一定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

 2、人类DNA双螺旋

 

        DNA亦叫脱氧核糖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除了某些病毒以外)。 

 

    银河系、太极阴阳图中的“黑白双鱼”与人DNA三者都是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真是天人合一,妙不可言! 

           

        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 Crick)用铁皮和铁丝搭建了世界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并描述了DNA的二级结构。如果说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推动生物学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则是开启生命科学新阶段的又一座里程碑---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时代。

 

    由此,沃森和克里克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DNA双螺旋结构与相对论和计算机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项发明。DNA双螺旋模型的问世,揭示人们在1953年就对其结构已经清楚,随后又经过50多年的研究,人们也已经基本弄清了这种结构的功能好意义。这些结构特征和功能意义主要包括如下:

 

        1)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甘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双螺旋结构。

        2)   双螺旋中有意义链内,仅有2%的顺序称之为基因,可转录出mRNA,即为蛋白质编码。

         3)   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证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互补的,不仅说明遗传物质DNA的高度的保真性复制,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

         4)  DNA双螺旋的发现者克里克1958年又提出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的流动从DNA传录到RNA(核糖核酸),再由RNA翻译成蛋白质。经典的遗传学的“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

        5) DNA或者基因可以因碱基突变或者一段碱基顺序的插入或缺失,而使该基因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6) 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所有基因形成的基因组是一个 “基因社会”,同样由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要素交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种因素的稳定与平衡都有利于这一系统整体结构的优化、稳定与发展。

 

    人类社会运行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社会的良性有效运行必须要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几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高度适应的状态,是社会运行发展的理想模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亿万年进化的基因组系统是无比完善的,其正常功能的维持和发挥是无比稳定和有效的。上述DNA双螺旋的基本特征和意义对人类社会及政治具有重要的“仿生”意义。然而,人类社会历史太悠久,全世界的政党体系太庞杂,我们确实由于学识浅和能力有限,无法涉及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庞杂的体系,只能将中国社会及中国政治体系作为我们研究的人类基因与人类社会模型。把DNA双螺旋及基因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进行“仿生”性论述,前无古人,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领域,是科学与哲学问题。谨以开拓的勇气,抛砖引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