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呵呵”最伤人,真的吗? ? 经典案例 ? 文库 ?

 天涯此时共书屋 2014-01-17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网友热议年度网聊最伤人词汇九成网友投票“呵呵”

近日,微博出现了一条“网聊最伤人词汇”的热议话题,超过九成网友评选“呵呵”为年度最伤人词汇。当然,“呵呵”作为网络和短信聊天中使用相当频繁的词,你一定没少用过。可是,每当在聊天中看到这个词,有人拍桌、有人拉黑、有人直接憋出内伤。那么,“呵呵”真这么伤人么?你被“呵呵”了会怎样呢?“呵呵”又是从哪来的呢?

据微博投票统计:自12月28日上午7点——30日下午5点,在参与投票的2342名网友中,2110人投赞成“呵呵”是年度最伤人词汇,几乎可以说是网友齐呼“打死呵呵”。细心的网友还列出了“年度网聊最伤人词汇排行榜”,可以看到“呵呵”位居榜首,除此之外,还有“哦”,“嗯”等语气词,发送纯表情也被列入名单之中。

年度网聊最伤人词汇排行榜:

1.呵呵(无语)。

2.哦(靠)。

3.嗯(哼)。

4.对不起,我去洗澡了,回聊。(不想和你聊了,再见。然后你等了三小时也没见回来。)

5.有意思吗?(没意思)

6.随便(你看着办)。

7.纯表情回复,没有任何文字(不想理你)。

(注:括号里为潜台词)

网络最伤人用词排行

网友也都纷纷表示对“呵呵”的“咬牙切齿”,由此流行一句“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网友“阿扩”说,我宁愿你回脏话,都不想看到“呵呵”。出现“呵呵”的情况下我一般都是结束聊天。

网友“韩小韩miss”则称,这俩字长得就不招人待见,看见就想挠墙挠脸拉黑这人的心都有。珍爱生命,远离呵呵党!!!

网友“ellie微笑”:谁要发呵呵给我,直接拉黑,不留情面,除非是说明原因,否则终生不再加入好友。

网友“等郭襄的张无忌”:不知道被人“呵呵”了多少次,每次都有想踹死对方的感觉……

网友“布衣流浪者”说:“中国人最喜欢打‘呵呵’,在这个词里得到充分体现,笑声里含义深刻,不显山不露水,让你琢磨不透。据说新浪微博里带有‘呵呵’的微博有4.3亿条。

网友“冒楠”则表示这个词很正常:不是吧,一个“呵呵”整这么复杂,我只是爱随手用,没有其他意思。

网友“Miss.z”称,这些成天用“呵呵”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呵呵”如此可恨,可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喜欢用呢?

网友“大女人蜜糖”说:“好吧,我想说我的确说了不少,可“呵呵”难道不代表着,‘对你说的我表示无语,我更希望听到你说其他的,你如此敷衍我,我也只好继续敷衍你不然怎么能证明我比你更无心’么?呵呵……”

网友“一路红尘载酒行”表示“呵呵”可以接受,接受不了的是“恩”这个字:还好啊,一般我打“呵呵”两个字就是这个表情啊!最不能忍的事我打了一段话,对方只回了一个字“恩”!不能忍!友尽!

“呵呵”到底从哪来?

关于“呵呵”的说法可以说众说纷纭,有人说“呵呵”二字最早出自苏轼谈词论画的文章之中,也自称更专业的读者表示,“呵呵”的创造者是唐末五代之韦庄,还拿出了韦庄的古诗词进行考究。

有人捧苏轼:“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苏轼评论己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时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

有人挺韦庄:“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5首中的第四首

还有网友爆料称“呵呵”原是母猪护崽声!2013年6月6日,西南大学学生走进合川区云门镇畜牧站的猪圈调查时发现,母猪真的会发出“呵呵”的叫声。某教授表示,“呵呵”不仅是人类的表达方式,也是动物母性的展示。

网聊“呵呵”伤你到底有多深

网聊,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重要工具。网聊中的语言生态也变得重要起来,各种词汇背后的表达意思也开始被推敲,尤其是那些经常被用到的拟声词,或者称之为“万能词汇”。当“呵呵”出现的时候,你到底作何感想?将其冠之以年度最伤人,其实并非过头。因为“呵呵”往往是在网聊中无话可说的最佳表达,当双方在聊天的时刻,到了无话可说的境地,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只能以“呵呵”结束,对于对方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伤害。所以,如果在网聊中,还是请不要动辄使用这样的拟声词,尤其是“呵呵”以及“哦”等字眼。

当然,这可能仅仅是一家之言或者一种感受,但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汪奎将“呵呵”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人们就应该觉得这样的说辞不仅有意义且意义非凡。汪奎的研究本身可能是网络会话过程中的一种解释,但专业的研究至少也能够为网聊中“呵呵”的表达提供另外一个出口。拟声词的变迁,是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过程,更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过程,“呵呵”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在汪奎的研究中如此,在每个人的网聊中更是如此,“呵呵”,还是不要呵呵了吧,如果真的没有话说,请直接说出来,千万不能再用“呵呵”来搪塞。

网聊的本质意义在于信息时代交流的便捷性,这种便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近在咫尺,也让那些没有诉说对象的人变得心有所系,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节奏。在这样的过程中,“呵呵”以及其代表的各种拟声词的出现,最终还是打破了这样的沉寂。笔者觉得,如果对方是一个熟悉的人,“呵呵”的杀伤力并不可能多高,因为熟悉,所以懂得,更懂得其背后的真意,到底是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境地,还是有别的事情在搪塞。但如果是刚刚认识的陌生人,一句“呵呵”可能会让笔者倒尽胃口,从此不再想联系。

网络语言的表达与现实的距离分野虽然有但却并不多,人们希望通过网络聊天获得的无非的信息,是各种慰藉,而不是一种被戏谑的感觉。而“呵呵”所能提供的就是一种冷血的表达,尤其“哦”一样,多少鄙夷,多少不屑,都全部写在这些拟声词的背后。所以,网聊要持久,“呵呵”不能有。要在网络的世界获得慰藉,请少说几句“呵呵”吧!

“呵呵”最伤人有那么严重吗?

遇到一位感觉不错的男生,女孩在QQ上猛敲一通,想与之交流,结果五分钟后,人家回复一声“呵呵”,那种怠慢而令人心碎的声音,当然会像针一样,刺得心痛!

遇到一位同学或故交,你热情高涨,想温故旧情,聊聊现在的工作、家庭,结果人家敲出一句“呵呵”。你的心顿时凉了半截,郁闷加气愤,感情与心情伤得不轻!

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实现愉悦心情的一种方式和路径,而QQ便是时下一种重要的交流平台。我这边热,你那变冷,冷热反差,自然让“呵呵”成为网聊的一个最伤人的词汇。

“呵呵”之所以被认为是“最伤人词汇”,无非是感觉自己被对方敷衍、轻慢,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至于激发起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甚至心生抱怨或怨恨。从心理学讲,这是一种无法自控的情绪和情感。

其实,我们不必对网聊“呵呵”而伤心。个中道理并不复杂。一种情况是,有人工作很忙,或不大喜欢网聊,面对你的滔滔不绝,人家也很无奈,甚至崩溃。譬如我,属于那种“有事说事、没事干活”的人,除了工作,平时喜欢读书、码字,对“马拉松”式的网聊,我深为恐惧。有时,也不得不用“呵呵”以敷衍。窃以为,网聊是交流的好方式,但不能痴迷,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其中。否则,逮着一个人便絮叨没完,不管对方是否喜欢、感受如何,那给对方何尝不是“温柔”的伤害!

其二,两个人是否能网聊热乎,彼此心有灵犀地呼应,需要情投意合,相互欣赏。你想和对方交流、交往,人家不欣赏你,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便你们之间是同学、故交还是亲属。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你要允许和理解别人对你冷淡,凭啥强人所难,非得陪你网聊个天翻地覆!

有人说得好!自信的人,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自信的人,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和对方网聊,人家对你“呵呵”,由此你便认为“意味深长”,黯然神伤,甚至憋出内伤,这只能说明,你不自信,心底不怎么光明磊落,而且处理问题也不明智。

面对网聊“呵呵”,正确的理解是:你很忙,我不打搅你!你不想和我交往,我不勉强……人与人交往,能交则交,不能交则尊重——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这叫明智,也叫豁达。若说“呵呵”成为“最伤人词汇”,只能是,你太矫情,心理太脆弱了!

“呵呵”最伤人缘于网络语言太丰富

我们就“呵呵”的意思查一查词典,就可以得出,所谓的“呵呵”根本没有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复杂。它就是一个副词,也可以指代“微笑”笑声(模拟),如在唐寒山《诗》之五六中提及:“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在《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中提及:“医者呵呵笑道”等等,并没有时下网络中将“呵呵”归结的那么复杂多变。

为什么新的网络时代之下,“呵呵”一词被网民最广泛应用,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网络和时代发展相关。网络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在两个素不相识的网民间相互问候之时,或者说想进一步了解之时“呵呵”一下就代表了初识者想表达的意思。而且,“呵呵”这一网络用语具有鲜明的网络特性,试想,在现实生活中两个陌生人见面总不能光“呵呵”吧?如果现实社会的真人第一次谋面总是“呵呵”,那就是两个“傻子”。但网络不同,一个“呵呵”和“笑脸”发过来,就是一种带有“想认识(想交往)、想交流”的意思,并不需要再加上任何的具体内容。

但经过若干年的网络洗涤,为什么一直“走红”,也一直被最为广泛使用和网民使用频度最高的“呵呵”,反而“臭了”、反而被一些网民评价为“最伤人聊天词汇”了呢?又与网络语言的内涵太过丰富、太过复杂和太过外延有关。几年前流行的“神马”,从字面意思谁能知道是“什么(嘛)”呢?又如“你OUT了(你落伍了)”、“有木有(有没有)”之类的网聊语句,又如常可见“童鞋(同学)”、“稀饭(喜欢)”都是旧的“意思”之外的演绎和发展。而“呵呵”相比于指代性更狭窄的其他网络语汇,其被赋予的内容更是广泛而博大,已经让我们始料不及。时下网络社会中,“呵呵”不仅仅是“问候”,“呵呵”还能让人读出“拒绝”的味道,有人能读出“嘲弄”,有人能读出“不满”,有人能读出“无奈”,有人还能读出“冷艳高贵”,有人还能读出“装逼”,有人还读出“无聊”,有人还读出了“忙的不行”......还有网民竟然能从“呵呵”上读出“(母猪)哼哼”......由不得笔者也要“呵呵”。这样的“呵呵”的网络词汇的发展,不是互联网进入新时代的特征吗?不是网络语言生生不息、网络语言近乎“无所不能”和“包罗万象”的结果吗?

要说一些网民被“呵呵”所“伤”,怪就只能怪网民们自己了。那么多的“意思”,网民们总是猜那些“最让自己伤心的意思”,岂能不暗自郁闷、暗自心伤?在笔者看来,网络就是一个“山水江湖”,一方面网民已经身不由已。不“学习”、不“效仿”,立马自己都不好意思,都觉的“OUT”了;另一方面,就是“江湖味”了,这个江湖味实际上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味道。有人能读出“酸”来,有人能找出“甜”来,有人能读出“酸甜苦辣咸”来,有人能从中读出“哭声”,也有人读出了“笑声”。在“江湖”的纷纷扰扰中,一些网民“风雨飘摇”,一些网民“乱了阵脚”,一些网民正在深受为什么“心爱”的人光“呵呵”的苦恼。“呵呵”,是一个最没意思的“意思”,不是这样吗?

【启示与思考】

一个小小的微博活动,把“呵呵”一词放大在大家面前,这一人们最爱用、最常用的网聊语,竟然如此荣幸地当选年度“最伤人”词汇,委实让人感到颇为意外,没有想到它会被赋予如此丰富的感情色彩,浑然不觉之中成了“伤人”神器。

实事求是地打量,“呵呵”被有意无意地常用甚至于滥用,确实扮演着一个极其圆滑、世故又不失善意的角色,几乎达到无所不能、无不企及的境界。开心的事儿“呵呵”算是彼此分享,伤感的事儿“呵呵”算是强作欢颜,纠结的事儿算是假装释然,愤怒的事儿算是举重若轻,身不由己的事儿算是敷衍,羞于启齿的事儿算是心照不宣…… 或许正因为“呵呵”能耐如此强大,有心者蓦然发现似乎不知不觉中被“呵呵”所欺骗或伤害,也在不知不觉中欺骗或伤害了对方。

不过,平心而论,“呵呵”没有“原罪”,本意不在伤人或伤己,更没有狡黠和恶意,只是因为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世界,总有一些无言以对、无可奈何或者无法名状的东西只能“呵呵”了之,正如曾经流行的“你吃了吗”、“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

作为一种出镜频率相当高的网络语汇,“呵呵”一词其实绝非本年度才“最伤人”,只是如今才被惊觉而已,从这个意义上也无异于“躺着中枪”,原本并没有那么单纯,但也未必有多意味深长,不过“被时代”的一个牺牲品。中国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一个褒义词在特殊的语境中也可能有伤人的贬义。这正是中国语言的魅力所在。因此,让“呵呵”成为“最伤人”的词语,这样的统计未免有点太过夸张。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