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花漾物语 2014-01-17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指前中心小学  李芳芳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篇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并能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过程目标 
1.通过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 2.通过场面描写,运用想象结合课文具体情景谈感想,学习语言实践运用。 3.通过文本的学习,开拓课外阅读内容开启学生探索科学的心智。 情感目标  
1.《梦圆飞天》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 
3.《奇妙的克隆》文章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梦圆飞天》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
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以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设计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火星——地球的“孪
生兄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
处理。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根据提供的材料运用排比句说话;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以“火星,曾经的水世界”为话题,进行小练笔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克隆之谜》 
细致揣摩文本,依托具体语言材料,感受克隆的奇妙之
处。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作文2 
学习例文的同时,掌握修改的方法,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或其它作文。   
《练习2》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
词。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二.篇目教学分析 
6.梦圆飞天 
【文本解读】 
这是一则通讯报道。作者饱含激情,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具体经过。首先,文章具体描写了发射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情景;其次,写了发射前倒计时的情景;最后,写了发射成功后的情景。   
二是文章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分别描写了送行  、发射 、 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具体场面的感悟和理解上。一方面搞清楚文章描写了哪些场面,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具体感悟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也就是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场面来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是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杜绝生硬的“写作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互动过程中逐步感悟场面描写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聚焦“圆梦”,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解题是感悟全文的开始。课题“梦圆飞天”,读着朗朗上口,富有诗意。课始紧扣“圆”字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释题,学生知晓这里的“圆”是“使圆满”、“使实现”的意思。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情。    二、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课文中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






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时的动人心魄,以及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感悟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比如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发射前紧张气氛那一部分时,可预先设计一情境,当你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5号马上就要发射了,你此时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把紧张的心情说具体。在学生体会了紧张的心情后,再让学生读,感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发射时的场面可边播放课件教师边范读,使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方面都受到强烈的冲击,然后再齐读一定会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最后一句,可再次以激动、自豪、骄傲的感情三次引读课文的最后的一句话:“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既升华主题,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三、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神州”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时可创设一个情境。教师当新闻记者,分别采访了“总指挥先生”、“和神州5号一同奋战的宇航员”、“普通的观众”。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外找来的资料,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四、适时补白,提升学生品析文章的水平   
    文章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去深入挖掘,如第二节中的省略号,可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教练、专家、少先队员来了,在送行的队伍中,还有谁在呢?请学生补白,比如“有亲密无间的战友来了”、“有依依惜别的亲人来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件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还如,第三节中描写杨利伟肃然伫立,请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通过思议,让学生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沉着冷静,坚强自信。再如,从“航天工程总指挥刚劲的话语中蕴含着期待与信任”这句话中,想想他“期待” 着——“信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抓词句品析文章内涵的能力。   五、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课虽是源自报道,介绍神五飞天的经过,但改写得还算成功,遣词造句突出了语文味。现在有一点顾虑的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着的喜悦与自豪等等感情学生可能体会得不太真切,因为神五开发研制、成功发射的艰辛,以及所产生的意义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这个“空白”可能会影响学生情感的共鸣。所以说,学生的前期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显得尤其重要.共鸣是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流淌。就课上课常常显得很难很难。由此,我想学生的课外补充阅读应是大量的,长期的,而不是应急的“拿来主义”。 【课时作业设计】  
交流收集的关于“神州号”飞船的信息。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紧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展开说明。以二者之间最直观的“长得太像了”起笔,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对火星的感性认识,也为接下来对火星与地球深层次的相似——“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埋下伏笔。接着顺应读者阅读期待,以设问句“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过渡,阐述了对水的两种来源的猜测。行文至此,作者想到读者会自然产生新的疑问:为何现在火星上没有水呢?于是,再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火星上没留住水的原因的论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让读者逐步明白了火星与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独运既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又条理清晰,逻辑紧密地阐述了复杂的科学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弄清火星上水的来源。。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结合课文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4、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简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1、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与为什么留不住水的原因。2、产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构想】 
一、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由理解“孪生兄弟”一词导入课文,理解课题及破折号的作用。随后以作者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一问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难读的生字词,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而水到渠成地给课文理清脉络。 二、层层深入精读比较 探究相似之处 
初知相似之处 
那么火星和地球这兄弟俩什么地方像呢?自由朗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二者的相似之处。(一是“长得太像了”;二是“都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板书:“长得






太像了”、“曾经有水”) 
深究相似之处 
■探究相似之一“长得太像了”抓住重点语句“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朗读体会相似之处。找准“同样”读好语句,进行排比句的训练。 
■探究相似之二“都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质疑:仅仅从外表像就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你觉得可信吗?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自读2—5自然段,为自己的判断寻找依据。交流时分两块即一有水的迹象;二猜测水的来源。第一部分的交流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一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第二部分的交流通过具体语句的朗读,想象所描写的场景。紧扣“家常便饭”一词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三、拓展延伸  发散思维 
了解了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后,进入第三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火星的致命缺点。最后留给大家共同的思考: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摸样的?又是怎样生存的?学生可结合课文及课外知识充分想象进行勾勒,真正达到课文虽已结束,但思维还在继续的效果。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课时作业】每人出一份有关火星的小小报 
8.神奇的克隆 
【文本解读】 
说起“克隆”,这可是个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也就是“无性繁殖”。课文《神奇的克隆》就是一篇介绍这方面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课文开头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快速地“复制”自己为例,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克隆,接着科学地给克隆下定义,然后从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高等生物的克隆三个方面来介绍,最后介绍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于人类的。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和妙”。奇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这是先天的。奇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繁殖之快,数量之多。奇之四:有性繁殖的高等动物也能克隆。上述“奇”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克隆”的含义 
第二课时: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构想】 
一、整体把握文本,弄清“克隆”的含义,理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落实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对课文的读通读顺外,还应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一步步构建起克隆的含义。对于这一问题,课文用了四段文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即,神话中的克隆、科学意义层面的克隆、植物的克隆、低等






生物的克隆。这也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克隆是什么。在学生对克隆的概念逐步明晰后,课文以一句设问“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介绍了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有了这次实验的成功,人们才得以将克隆技术运用于造福人类的各项事业中。至此,可以看出,课文是按“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实验——克隆技术给人类的造福”的顺序,逐层深入、步步推进来介绍克隆的。 
二、细致揣摩文本,依托具体语言材料,感受克隆的奇妙之处。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三、、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在备课时,我总想着一个问题:克隆技术作为一个涉及到人伦关系的生物科技,从它一问世起,便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人可不可以克隆。这也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体现。由此,我想可不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跳出文本,也来辩一辩,也许在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沉睡着的智慧”。 【课时作业】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习作2 
【文本解读】    
这是一次学习修改作文的训练。例文分为两个部分:习作《拔河》和老师“眉批”及“总批”“习作要点讨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在具体的讨论和修改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二是在交流中唤起学生的成就感。三是要规范学生的修改符号。    
本册教材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内容中已经涉及到修改符号的问题。这次习作内容可以作为那一教学内容的延伸。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2.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练习二 
【文本解读 】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项内容。“语文与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积累和正确运用表示“看”这一意思的词语。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多说一些这样的词,可以从一个字到两个字再到四个字的词,并能简要说说这些词的区别。“诵读与积累”选用的12个成语绝大多数是描写人物仪表和神情的,教学时尽量将词语与具体的人物形象挂钩,以充实词语的语义表象。同时,要提醒学生把这些词语与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区别。“口语交际”的教学,在关注学生想象内容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神舟”6号或7号发射升空时的场景。  (2)让学生通过思考可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让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看到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师注意学生的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请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的句子,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4)师生共同小结积累同义词、近义词的方法和作用。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教师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 学生读八个成语。  
(2) 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含有“看”的字眼,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指出:这些用法是古代的用法,但当代仍然经常使用,需要掌握。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2、学写毛笔字。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风流潇洒  气宇轩昂 温文尔雅  仪态万方 






神采奕奕  满面红光 威风凛凛  相貌堂堂 风度翩翩  落落大方 处之泰然  习以为常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是表示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神态)的词语。 
气宇轩昂: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仪态万方:姿态美丽多姿。 
神采奕奕:神采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威风凛凛:凛凛,威严的样子。形容气势威严,令人生畏。 风度翩翩:指人的举止洒脱,姿态优美。 
落落大方:形容性格开朗,言谈举止自然,不拘谨。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地表达意思。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未来的衣食住行展开畅想。(学生分组畅读)  (2)分组推选学生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3)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的经验等几方面读)  (2)评议小结。 二、指导小练笔 
1、整理刚才自己说的畅想内容,找准一个方面开始系统地描绘,将自己脑海中的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同学、老师。 2、草稿修改。 
3、将小作文写到小练笔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