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挠力河红肚鲫鱼

 榆杨 2014-01-18
 

挠力河红肚鲫鱼

  挠力河红肚鲫鱼特产于黑龙江省的挠力河,该鱼腹部橘黄、背高、体厚、生长快、个体大,肥满度好,含脂率高,口味鲜美,曾是满清王朝的宫廷贡品。[1]
  相关传说
  红肚鲫鱼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在挠力河南岸七八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小村落。吴老汉夫妇带着独生女儿吴小娥住在村东头,村西的小茅屋里住着年轻朴实的小伙子张小山。小娥姑娘年纪十八岁,长得聪明美丽,象一朵刚刚出水的荷花一样。小娥深深地爱上了张小山。小山的身体魁武健壮,象南山上的一棵青松,他的双眼象挠力河水一样清澈。他们俩情投意合,都盼望着幸福的一天。
  可是嫌贫爱富的吴老汉根本不同意这门亲事。小娥多次劝说爹爹,吴老汉才勉强同意,却要很多彩礼。
  小山听说后,他想凭着自己的力气,一定会挣来这些彩礼的。从此,小山日夜下河捕鱼,一晃秋天到了,小山看着自己卖鱼攒的钱,心里十分高兴。他准备在封冻前再下河捕一次鱼,多攒些钱。这一天,小山背起捕鱼工具,小娥姑娘把小山送到村头,他拿出一对绣花红兜肚说:“我绣了两个兜肚,咱俩每人一个。本打算结婚时戴,可现在天气冷了,你就先戴上吧,小心下河着凉,千万要早些回去来呀。”小山紧紧的握着小娥的手说:“不要紧,我虽然在河里,心却永远和你在一起。”
  小山下河的当天夜里,天气突然变了,北风呼呼吼叫,鹅毛大雪填平了河塘沟谷,三天后才放睛。这三天小娥姑娘坐卧不安,站在村头盼望小山归来,但是有人告诉她:“小山冻僵落水了。”小娥发疯似的向河边跑去,她要找回去心爱的小山。等到人们听说赶到河边时,小娥姑娘已经无影无踪了。
  春天又回去到了挠力河,水里一对美丽的红肚鲫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人们都说:“这就是幸福的小山和小娥姑娘变的啊。” [2]

参考资料

弯弯的挠力河,正是它的弯多才成就了它的美丽与富饶。挠力河两岸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的湿地资源。丰茂的水草一望无际,各种鱼类在这里繁殖生息。最常见的是鲤鱼、鲶鱼、鲫鱼。挠力河的鲫鱼是闻名遐迩的。你见过十几斤重的大鲫鱼吗,而且是红肚囊的,银光闪闪的,到了挠力河,吃不到红肚囊的大鲫鱼,那可真是遗憾。“清早去撒网,归来鱼满仓”,那是形容洪湖的富有。在这里如果赶上汛期,一天就可捕到几万斤鲜活的大鱼。

丰茂的水草,无尽的鱼虾,引来了各种各样的水鸟,有的是路经这里,南来北往,这里是它们的驿站。有的则是常年在这里生存,它们要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儿育女。那水草甸子里到处是各种鸟的鸟蛋。经常住在这里的有野鸭、江鸥、鹭鹚等。在这里暂住休息的有白天鹅、大雁、丹顶鹤、鸳鸯等。每到春夏之交,这里真是百鸟翔集,莺歌雁舞,锦鳞游泳,鱼跃龙门。

 


 

 挠力河是乌苏里江水域最富有营养性的河流,据资料记载,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的捕鱼队在冬季捕鱼曾经创下过一网过万斤的记录。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挠力河的野生渔业资源出现了匮乏。为了保护县城生态资源和在饶河地区已经延续了千百年的冬捕历史,饶河加强对挠力河的管理,对渔民下河捕鱼的渔网目数进行严格控制。历经几年的强化保护,挠力河渔业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野生鱼类明显增多,消失了多年的挠力河红肚鲫鱼也在这里大量出现。

     进入冬季,无论是在乌苏里江还是在弯曲的自然河道中都可以看到渔民们忙碌的身影。沉寂了多年的冬捕在这里又活跃起来。

渔民秦玉川(右)在进行冬捕作业。记者 王宗华 摄
摄影:四排渔者


四排水库赫哲人,
生态渔业民族魂。
传承渔猎好传统,
开拓创新新渔民




江鱼多钱
不带这样的啊····抬价呢
这跟捡钱一样呢,能不抬么
长这么大没吃过胛江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