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孙三代比童年》

 深山木槿 2014-01-18

献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           

 

《祖孙三代比童年》    李宝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快入古稀之年。退休之后,安享晚年,日子过得开心舒坦。上了年纪的我,也和其他老年人一样,平时就喜欢和儿孙们比较一下童年的往事,就好像给孩子讲故事说笑话一样,抒发抒发自己的感受,也叫儿孙们了解了解我以前的生活。

我的童年是在共和国成立前后度过的。那时候国家才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经济欠发达,物资匮乏,我的家庭和其他街坊邻居一样生活在温饱线上,平日三餐也只能填饱肚子。倘若每月能吃上几角钱一斤的肉也算是过节了。我是三口之家,父亲勤劳务农,母亲抄持家务,农闲时父亲还做点小生意,生活还算过得去。可是,父母很勤俭,对我这个独生儿子也不娇生惯养,吃穿从不惯着我。就说穿衣吧,,只有过年才做一件新衣服。那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我所穿的衣服大都是父母穿过的旧衣服改制的。虽然说,那个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一家人觉得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因为天亮了解放了。老百姓都能亲眼看到,共产党执政为民,为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情景,从内心感激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

我退休以后,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就说我儿子吧,他出生在1977年,那个时候国家工作重心正向经济建设转移,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我们再也不为一日三餐吃饭问题而发愁了。可是那个时候,我家孩子多,虽然穿的用的比我童年时要好得多,但只靠我每月五六十块钱的工资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张。为减少家庭的开支,我爱人经常背着儿子和邻居一道,去农田地里捡一些人家不要的苞米头、豆子粒、地瓜块之类的粮食。天气炎热的时候,大人和孩子的衣服都让汗水湿透了,真是遭了不少的罪,可是为了生活这又算什么呢?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看到邻居的一个小朋友买了一支自动小马枪,玩的很开心。儿子看了羡慕得不得了,要求我也给他买一支。当时我觉得10元钱太贵,没答应给他买。可是她的外婆看不下去了,从自己的腰包里拿出了十块钱给我,要我立即给她的宝贝外孙子买一支。当时我是舍不得买呀,要知道那十块钱相当于我们全家一个星期的菜金费牙。最后,狠狠心花了10元钱买了一支小馬枪。儿子一直拿它当宝贝,玩到上中学时还舍不得扔。

转眼间到了儿子娶妻生子的时候了。2002年我的宝贝孙子出生了,这时候的华厦大地欣欣向荣,百业兴旺,蒸蒸日上,人民群众也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实惠,老百姓安享国业昌隆,和谐安泰的生活。此时,我家的生活水平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小孙子一出生就能赶上过好日子,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而且都是名牌产品,那些都是我童年不可奢望的东西呀。 是呀!社会的变化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我的儿孙今后再也不用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发愁了,再也不用跟着大人到野地里捡粮了。我的童年,儿子的童年,孙子的童年恰好都处在共和国成立的几个关键阶段。我们家这60多年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发展变化的历程。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这已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

笔者认为,“安不忘危,生不忘亡,志不忘乱”。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展。我们老年人之所以常和儿孙比童年,一是我们有责任教育子女不忘本,永远跟党走。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中华民族教育下一代,人生修养的必修课程。我们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是让子孙后代都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示衡言。学会过节捡的日子,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要让这样的好作风,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世世代代相传下去,造福人民!

            撰稿:老顽童(69岁退休职工)

        

                                                    写于任丘:   2012年10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