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如何救助无家可归者

 向春阁 2014-01-19

美国如何救助无家可归者

2013-12-18 14:1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无家可归者似乎是美国繁华都市的一道风景。

无家可归者前往“联合车站”领取午餐
无家可归者前往“联合车站”领取午餐

《参考消息》驻洛杉矶记者郭爽报道 最近,北京“井底人”王秀青的故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社会良心和善意的帮助下,王秀青这个在街边洗车的“井底人”如今有了北京城市学院的一份正式工作。不过,王秀青经历的天翻地覆的转变仅是个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无家可归者的救助问题,值得深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前,本报记者探访了洛杉矶市郊的一个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亲身体会到美国人在无家可归者救助问题上的先进理念和贴心措施。

即使没来过美国的人大概也多少在影视作品里见识过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他们似乎是美国繁华都市的一道另类风景。美国在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问题上,志愿者、非营利机构和社区团体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看待城市流浪汉的问题上,不少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流浪的权利,没有人有权力强迫别人从公共场所离开。

“联合车站”内等待领取午餐的无家可归者
“联合车站”内等待领取午餐的无家可归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自从妻子离开后,参加过海湾战争的退伍老兵马丁和三个孩子失去了住所,经济陷入危机。他们从一家汽车旅店搬到另一家,很快就花光了所有的钱。流落街头可谓父子四人最为艰难的时光。无奈中,他们来到位于洛杉矶市郊区帕萨迪纳市的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在这里,马丁接受了生活和职业技能培训,孩子们也开始接受教育和心理辅导。“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得到了重建生活的信心。家庭项目中心负责人吉尔·尼尔森对我说,我可以为无家可归的单亲爸爸树立榜样。”如今,马丁已经找到了工作,孩子已经进入大学读书。他和三个孩子也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公寓。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首席执行官拉比·马文·格罗斯认同中国《老子》中的这句古话。“我们正是希望能帮助人们成为‘渔夫’,帮助人们重建生活,正是“联合车站”这一非盈利机构最为重要的任务,”格罗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曾在“联合车站”成人中心居住过的罗伯特在父母过世后曾因痛苦开始酗酒并染上毒瘾。“我开始流落街头,生活跌入谷底。”一个冬天的夜晚,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姐姐接到店铺经理的电话后将罗伯特送到了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我开始住在‘联合车站’的成人中心,接受那里的职业发展项目培训,并从那里毕业,”罗伯特说,“如今回首过去,可以让我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类似罗伯特和马丁的例子并不罕见。“联合车站”每个月都会为那些从该机构职业发展项目毕业的学生举办庆祝活动。在过去一年中,113人从该项目中毕业,58人找到了全职工作。

仅去年一年,80%的“客人”找到了稳定的住所。在约2000名前来寻求帮助的无家可归者中,有1272名个人和219个家庭进入了社会服务网络开始迈出人生新的一步。1350名患者得到了社区医疗服务。此外,“联合车站”还开设了新的项目,旨在为那些有可能成为无家可归者的人提供帮助,使他们避免面临“沦落街头”的困境。

“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的房间
“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的房间

收容所更像设施齐全的旅店

图书室、冥想花园、计算机房、培训中心……走进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你恐怕很难将这里与为街头流浪者设置的收容所联系起来,这里更像一个设施齐全的旅店。

在“联合车站”专为无家可归的家庭开设的收容中心,有人在图书室给尚未入学的孩子读故事,有人正在接受职业、理财等培训,或准备去参加面试,有的在冥想花园里沉思。孩子们白天可以去当地学校上学,晚上可以在收容中心的计算机房写作业。该中心共有约50个床位,每个家庭可以住在一起,此外,还有婴儿床。中心提供洗衣房、淋浴房以及供存放私有物品的储物箱。这里设有专门的食堂,每天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三餐。

“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分设6个项目中心,除家庭项目中心外,还有成人中心等。该机构每年约为2000人提供“住宿”服务,并为上万人提供免费食物。每个前来寻求帮助的无家可归者会在这里得到专属服务,工作人员会帮他们分析各自的案例和现状,提供解决方案。

“联合车站”成人收容中心可为无家可归者提供近百个床位,分为男人间和女人间。在午饭时间,记者看到不少低收入者和无家可归的人会从附近街区前来领取免费食物。在这里的人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准吸毒、喝酒,晚上10点半熄灯,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周末可以晚一些,白天必须出去找工作或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来这里寻求帮助的客人短则住上一两天,长的可以住一两年。在找到工作或有收入后,可以转到可供长期居住的项目中心居住,无论收入水平如何,收入的30%用于交房租。此外,“联合车站”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希望无家可归的人们最终重建人生,独立生活。

成人中心的安保部门负责人迈克·桑塔纳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不会强行把人们从这里赶出去,如果床位实在紧张,我们也会为他们联系好其他收容所的住处,在过去几年中,来这里的人极少重新回到街头,除非他们愿意这样。”

很多无家可归者通过“联合车站”的帮助找到了工作。图为“联合车站”墙上重获工作者的留言。
很多无家可归者通过“联合车站”的帮助找到了工作。图为“联合车站”墙上重获工作者的留言。

“帮助别人的感觉很快乐”

40年前,一群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在帕萨迪纳市中心的联合街租下一间小小店面,每日为无家可归的人们提供咖啡、面包等食物。

数十年过去,这一民间志愿群体的规模逐渐壮大,成为圣盖博地区最大的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这一非营利机构后来也因创办地联合街最终命名为“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

如今,数千名志愿者为“联合车站”这一非营利机构贡献力量,超过150个社区组织和数百名志愿者在这一机构中为无家可归和低收入者提供免费饮食服务,数十家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与“联合车站”合作,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不仅如此,各类社区组织、地方政府的公共设施还会为无家可归者提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

在美国,正如“联合车站”一样,在对无家可归者的救援和帮助方面,志愿者、非营利机构和社区团体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70多岁的弗洛兰斯·马迪恩女士如今已在收容所担任了十多年志愿者工作,她的主要工作是每周定期到成人收容中心帮助厨师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饮食服务。“在这里做志愿者,我感觉很开心,帮助别人的感觉很快乐,一群志愿者在一起工作是个很棒的经历。”马迪恩女士说。

对于美国大部分收容机构来说,资金主要来源是个人和企业的捐款,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占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每一年都是新的开始,我们都需要为经费伤脑筋,我们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私人、企业和社区捐赠,时多时少,但幸运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运营得还不错。”格罗斯对记者说。

在“联合车站”提供帮助的志愿者
在“联合车站”提供帮助的志愿者

努力救助但尊重流浪权利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主街东侧、第7街北端等街道,与洛杉矶最著名的迪士尼音乐厅、金融大厦、艺术中心只隔几个街区,就算与每年举办奥斯卡盛典的好莱坞大道也相距不远。

然而,与那些“星光”繁华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与加州阳光下常见的林荫大道、别墅洋房不同,这里床铺被褥布满街边,报纸碎片随处皆是,流浪者才是这里的主人。

不少人曾对富裕美国允许街头存在大量流浪汉这一现象提出过尖锐批评。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管一管,应该把流浪汉都接到收容所去。

然而,不少美国人却不这样认为。收容所工作人员伊薇特·多斯对记者说:“尽管不断会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去街头告诉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哪里有收容所,哪里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但一些人仍旧是愿意住在街头。”尽管大多数无家可归的人,包括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内,都更愿意有个家。但不少美国人却认为,没有人有权强迫他们住到什么地方去。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更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人流浪的权利。

对于有地方官员主张在冬天应强制流浪人群进住收容所的观点,不少美国人也会“不可思议”地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既然属于公共场所,人们就有权利选择离开,或者停留。

事实上,除了提供部分经费支持外,美国政府也在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美国感恩节过后天气转冷的时候,洛杉矶无家可归者服务局在洛杉矶地区十多个地方开放收容所,以帮助无家可归者度过冬天。

然而,数据显示,在洛杉矶地区的无家可归人群中,只有约16%寻求了收容所的帮助。

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全美贫困人口2012年增加了15%,大萧条时期这一数字为15.1%。去年以来,洛杉矶地区无家可归者人数约增长了26%。

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美无家可归者人数约为61万人。近年来,洛杉矶县无家可归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约5.8万人,数量仅次于纽约市。

房屋和城市发展部部长肖恩·道纳文说:洛杉矶和纽约市的无家可归者人数占全美无家可归者人数的20%,“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

无家可归者在“联合车站”内养起了宠物
无家可归者在“联合车站”内养起了宠物

美国市长会议基于全美25座大中型城市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状况不景气,房屋租赁买卖价格上升等因素,全美城市无家可归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总人数今年增加了3%,明年数字仍将增加。

“当你走在街上,经过那些无家可归者的身旁,你也许会疑惑,他们怎么就不能去找份工作或找个住处?他们一定很懒惰,精神有问题或者酗酒、吸毒,一定会有机构在管这件事情,这些都与我无关。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么请你再想一想。”联合车站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的宣传材料上写道。

“对于无家可归者的误解很多,导致无家可归的原因很多:贫困、疾病、失业……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艰难时光,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都值得帮助一样,”格罗斯对本报记者说,“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的工作也尚未完成,对于流浪者的救助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本版摄影 杨磊)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www.cankaoxiaoxi.com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