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重水复 云烟飘香--关于沈重烟和他的山水画

 苏迷 2014-01-19
山重水复 云烟飘香
——关于沈重烟和他的山水画
 
 王鸿逵 绘
赵令怡 书
沈重烟画
  我是一位书画爱好者,自小痴迷金石书画,许多年前就开始收藏,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也算是小有收获。用收藏圈的行话表达就是,慢慢淘,等到手头宽裕些,再去置换更好的东西。收藏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鉴赏的过程,真的,好的艺术品看多了,自己的眼力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现在的书画艺术品是天价,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笔者是再也收不起了,艺术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艺术品市场已被炒作得很乱,鉴于这些情况,普通的爱好者只能另辟蹊径,不跟风、不跟人、不跟时,收藏一些靠自己的眼光搜索来的作品,换句话说是用眼和脑来鉴别好坏,用知识和积累来判别取舍。江南常熟地区的书画家就是笔者近些年搜索书画藏品的洞天福地,记得去年的商报“收藏阁”专栏,笔者已分别介绍过杨无恙、唐瘦青、钱持云、曹大铁、唐滔等,他们也都是常熟地区的著名画家,他们的作品或绮丽丰满或法古有新,多姿多彩、异彩纷呈,由于长期置身虞山这片世外桃源,所以他们的作品价格几乎不为市场炒作所左右,还算合理实惠,因此,笔者得以避重就轻,举棋若定地收藏了一部分,也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这其中就有虞山派著名老画家沈重烟先生的山水画手卷。
  沈重烟(1893-?),江苏常熟人,师从无锡名画家吴观岱先生,擅山水,工书法,为民国时期的中国画会会员,所绘山水苍茫有致,自有静穆气概。
  在当前大量充斥市场的所谓“前卫”新“中国画”作品面前,让我们来认真解读一下沈重烟先生的山水画,从那些细腻精致、传承有序的刻画和描绘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真正的中国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以线条造型为基本手段,以书法为骨法,以诗的境界为灵魂的结合体,是诗、书、画、印融合一身的中国式的唯美体现。在沈重烟先生的笔下,我们找到了一种非常纯净的元素,那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精神的崇敬与膜拜。综观画卷,笔底流露出的是宁静和纯洁,纸上弥漫的是清灵和飘逸,而这一切,都凝聚了一种风格,那就是唯美。少了这些元素,中国画不再是中国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以画来体现腹中的诗书修养,所谓的“书画同源”便是这个道理。
  沈重烟先生的山水画,源自无锡吴观岱先生,出入宋元,师古化新,他把自己的感受融于创作中,继承传统,发展自我,因此别有一番面貌。他追求的是意深境邃,厚积薄发,用笔润泽精练,设色清净淡雅,颇得苍古雅逸的意韵,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为众多藏家所喜爱。
  江苏常熟,不仅风景秀丽,且历来书画之风昌盛,名家辈出,被誉为“书画之乡”。正是在这片艺术的肥田沃土上,滋养和见证了沈重烟先生几代人对于书画艺术的追求和薪火相传。王鸿逵、赵令怡夫妇,就是沈重烟先生的外孙女婿和外孙女,他们俩年逾古稀,但依然矢志不渝,一生钟爱书画艺术。
  王鸿逵,著名画家王震铎的兄长,曾任常熟书画院副院长、常熟市工艺美术厂厂长等职,擅长山水画,画风清丽婉约,书卷气扑面而来; 赵令怡,沈重烟先生的外孙女,幼承庭训,擅长书法,书法创作气质内敛,质朴无媚,自然天成。
  这里展示的一柄成扇,正是王鸿逵、赵令怡夫妇所绘,字里画间,不仅是对沈重烟先生一脉艺术成就的回顾与梳理,更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当代的画风和先人相比有所变化,或者说是继承创新,但是内在的精髓是没有变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前辈的感染和影响,整个艺术风格就是薪火相传的文人画风格。如此而论,中国书画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积淀与涵养才是作画的基本保证,少了传统,单以“意”取法,书画是不耐读的。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当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依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这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沈重烟先生这样的家族在一代代地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书画艺术才得以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季海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