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腌菜滋味长

 红豆居士 2014-01-19

最是腌菜滋味长

2014年1月19日   07:07-朝花·连载     作者:赵畅

  赵畅

    从我有记忆始,腌菜与霉干菜、霉苋菜一样是祖父祖母家的当家菜。只是,在我却喜欢腌菜。不为别的,是因为腌菜那脆脆响响的嚼头、酸酸甜甜的味儿,很是下饭。

    腌菜,在老家特指由大白菜腌制后的菜。孩提时,我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的一个小山村,故而对祖父祖母家腌制大白菜的过程了如指掌。作为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蔬菜,其硕大的身躯、洁白的菜秆、嫩绿的叶子,可谓人见人爱。

    每临秋冬交界之际,大白菜已然成熟。大叔小叔将自留地里的大白菜挑回来后,并不急于腌制,而是先将大白菜晾晒于太阳底下,到晚上再收进屋去。如此这般,得折腾捣鼓好几天,亦即俟其秆瘪叶蔫了,方才可以进入腌制的程序。腌制的工艺并不复杂,事先祖父总是将一只大水缸洗了又洗,然后一层层往水缸里叠大白菜,每叠一层祖母便洒上一遍粗盐,并由大叔或小叔洗净脚后一层层将其踏实。“节奏要快,步子要小,角角落落都要夯实。”祖父一边往水缸里放菜,一边如斯叮嘱大叔小叔。我问其故,祖父说:“腌菜不踏实,会成夹生菜;做事不踏实,就会功亏一篑。”祖父到底是读过书的人,他不但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寓理于事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

    看着大叔小叔踏菜时甩手扭屁股,更兼恍若装了弹簧的脚底下发出富于节奏的“嘎吱嘎吱”声,站在一旁而心痒痒的我,便会央求祖父祖母是否也让我参与一下。待我洗了脚,被祖父抱到水缸里,双脚一经接触洒了盐的大白菜,刚才美妙的景致即刻化为乌有。毕竟,已是穿袜子的季节,不光是冷,足底与带盐的菜汁不停地触碰,那种冰凉而又刺痛的感觉,诚非旁人所能体味。于是,勉强踏了五六分钟,便赶紧逃将下来。大白菜踏好以后,总是会被压上一块硕大的鹅卵石。这样,只要浸渍上十天到半个月光景,便可以取用了。

    第一次取用腌菜,祖母恍若窑匠开窑那般,总是以虔诚之态,既换上洁净的衣服又洗净了双手,并口中念念有词 “保佑整缸腌菜的质量都好”。是的,一整缸腌菜,几乎是全家一年的享用,若质量不好,那就会倒了大家的胃口。新腌菜的口味就是好,每每祖母在洗净腌菜后,总会从腌菜心中掐下一瓣让我尝鲜,那丝酸酸的又恍似甜甜的滋味,自令我对新腌菜情有独钟。而当祖母从饭镬竹蒸(蒸菜用的竹制架)中取出蒸熟的大碗腌菜,再放入一匙猪油,那腌菜的清酸味与猪油的清香味胶着一起,嚼上几口,那真是唇齿留香。而今想来,对新腌菜的品尝,得像品葡萄酒那般,让嚼出的腌菜汁液“在口中打转,或用舌头上、下、前、后快速搅动,这样舌头才能充分品尝出三种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两侧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个口腔上颚、下颚”充分与汁液接触,去感觉新腌菜的“酸、甜、苦涩、浓淡、厚薄、均衡协调与否,然后才缓缓咽下体会余韵回味”。事实上,腌得好的大白菜,其味儿纯正,可在口中经久不散,确乎是下饭的第一等菜肴。

    腌菜吃到来年夏季,便通体暗黑,伴有些许臭味,村里人通常称之为“腐腌菜”。然而,闻闻臭,吃起来倒别有风味,就如同吃臭豆腐一般。为此,祖母总是独辟蹊径,将“腐腌菜”与苋菜苗或与青嫩的南瓜炒在一起,间或从竹山上挖来“横鞭笋”与“腐腌菜”一道煮烧,这样不但解决了“腐腌菜”的出路,调制出新的菜谱,无形之中也延长了腌菜的食用时间。

    记得有一回,乡贤、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携几位朋友回到家乡。餐桌上,他点要了一盘“臭气”扑鼻的“腐腌菜”。见他吃得津津有味,几位外地客人也不由得动了心。然而,一夹到嘴里,便赶紧吐掉。毕竟,他们不习惯。谢晋见状,竟哈哈大笑,“我知道你们会上当,这道菜,你们肯定吃不了,我们是从小吃这道菜长大的。在上海,只要一段时间不吃,我就难受,就想回老家!”想起了哲人的一段话:“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外面生活得久了,一是会想念故乡的人,这是心想;二是会想念故乡的美食,这是胃想。美食当然还是故乡好。因为,从来故乡连着胃。故乡里的一片青菜叶,一勺炒干面,一碗地瓜粥,一块葱油饼,一匙青菜羹……在我们的味蕾上翻呀翻,如同哪吒闹海,而我们的心却早已随着思绪跑到故乡了”。是啊,谢晋思念故乡,其往往首先想起故乡牵肠挂肚的美味,而那美味只在故乡。所以,令他常常分不清牵肠挂肚的究竟是美味还是故乡。难怪,“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道故乡的美食;一千个故乡,就有一千种味道”。

    返回城里以后,我老惦记着腌菜。虽然,父亲偶尔会买上几次,但总觉得味儿不够地道。要知道,对别人这或许无关轻重,但于我却是那样的迫不及待——因为只有老家的腌菜才会瞬间漾起我的味觉,而习惯于添油加醋的舌尖,更令我愈忆愈馋。于是乎,祖母专程赶到城里向我母亲传授腌菜加工手艺。就这样,母亲也学会了大白菜的腌制技术。自然,工艺如出一辙,味儿也是一成不变。

    如果说,腌菜是物质严重匮乏年代的一道长年的当家菜的话,那么,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腌菜曾经断断续续淡出过人们的餐桌——有人不屑再去碰与贫困同义的腌菜。可作为一道传统菜,其魅力犹在,其蛰伏不过几年,而今重又回到人们的餐桌上。或许,这是回应了有人减肥的需要;或许,这也是呼应了有人降“三高”的需求;或许,这更是应和了有人远离灯红酒绿,追求“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境界的愿望。但无论出于何种原由,“由朴素生活到奢华享受再到朴素生活,这一过程并非同义反复,而是人类社会在进步中所伴随着的一次次回顾、检讨、审视、扬弃、判断,是不断去伪存真的升华。”是啊,今天,人们爱吃腌菜,并非为了标新立异,更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感受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轮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