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营进入发展新阶段 开启跨越新征程

 xiongmao007 2014-01-20
关键词: 东营;进入;发展;新阶段;开启;跨越;新征程
[提要]30年风雨兼程,30年拼搏奋进,30年成就辉煌。30年来,在黄河尾闾的一片荒碱滩上,东营人上下求索,奋力拼搏,在一道道艰难坎坷中顽强崛起,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展翅高飞,谱写了从沉睡走向崛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荒凉走向繁荣的灿烂乐章。

 

△汽车制造

 

△沃飞3D裸视电视生产线

 

△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

 

△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全国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

 

△大唐风电   □张仁玉 报道

 

△东营港5万吨码头   □于中平 报道

 

△货滚装船运输航线通航 □于中平 报道

点击浏览下一张 

魅力生态中心城

    30年风雨兼程,30年拼搏奋进,30年成就辉煌。30年来,在黄河尾闾的一片荒碱滩上,东营人上下求索,奋力拼搏,在一道道艰难坎坷中顽强崛起,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展翅高飞,谱写了从沉睡走向崛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荒凉走向繁荣的灿烂乐章。

    2013年,东营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起点上,东营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又该在哪里?东营上下都在关注。涤荡思想破除桎梏,提升境界

    2013年下半年,以赴东营周边县市一次考察学习为契机,东营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触心入脑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

    在深入调研、盘点本地经济现状的基础上,2013年7月31日至8月2日,东营市领导刘士合、申长友率领东营党政考察团及全市3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先后赴寿光、莱芜、邹平等地厂矿企业,边学习边讨论。

    在邹平,西王集团的发展让考察团成员吃惊不小。就玉米加工来说,最基本最传统的是加工淀粉,但西王集团致力于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做到了注射级无水葡萄糖,结晶糖产量达到60万吨,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把产业和产品做到最高端,传统产业变成了高附加值产业。早已跨入世界500强的魏桥创业集团经营的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但魏桥2013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200亿,2016年要冲击世界200强。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等传统产业多,这一度被认为是东营产业结构“短板”。通过在邹平考察,东营市的决策者和企业家们深切体会到了“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同时也让考察团看到了东营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把传统产业链做精做细做高做优,既要加强科技研发,更要尽快提高装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端高质高效的产品。同时,把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依靠科技、人才发展企业,把做规模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努力培育一流企业家、创造一流发展环境,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莱芜考察时,大家被这里近年来的变化深深触动。莱芜因区域小、经济总量小,一度被人认为“小市难有大作为”,然而考察团在莱芜看到,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项目纷纷上马,发展势头迅猛。坐下来和莱芜的干部群众详细交谈才发现:莱芜变化体现的是一批项目,反映的却是干部的人人争先的精神状态,是整个莱芜发展境界标准的大提升。过去有人认为东营只有207万人口,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很多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相比一些地方已经不错了。对比之下,东营的干群认识到:“如果我们满足于这样的境界和标准,东营的发展就不会有动力、不会有活力、不会有后劲。”对照莱芜和寿光近几年的变化和发展速度,考察团成员感慨不已,“必须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束缚,从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中解放出来,破除只重当前、不谋长远的思想障碍。”

    思想境界决定标准水平,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是推动干事创业的总阀门。2013年8月,在东营市委工作会上,东营市委书记刘士合坚定地表示:“实施蓝黄战略、实现‘两个率先’,是东营人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和高远追求,在新的起点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必须以更高的境界标准、更宽广的胸怀、更长远的眼光审视东营,准确把握东营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东营未来的发展,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 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新布局

    30年的励精图治,东营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具备了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优势突出,特别是土地开发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已经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打开;作为我省唯一一个“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正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站在东营看东营,看到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坚定了推动新一轮发展的信心决心。

    自己与自己比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跳出东营看东营,东营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这些差距和问题还是非常明显: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重化工所占比重过大,石油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96%,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低端产品多,部分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仅为5.29%,居全省第16位。三是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高,金融机构存贷差达700多亿元,社会经济不够活跃。四是生态仍然脆弱。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能耗下降空间很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

    差距和不足让东营人看到了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性,也感到了奋起直追的必要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刘士合向全市上下发出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动员令:“我们必须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坚决破除三大障碍,强化三种意识:一是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障碍,从自我满足、盲目乐观中解放出来,强化忧患意识。二是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从低标准低境界中解放出来,强化争先意识。三是破除只重当前、不谋长远的思想障碍,从见事迟、行动慢、贻误战机中解放出来,强化机遇意识。”

    在此基础上,着眼未来发展,面临着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强实力迈进的新使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东营市把“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把“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作为根本任务和全市的工作大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科学谋划全市的发展布局。按照有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释放发展活力、有利于推动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东营市又创新性地构筑起了“一个龙头、三个增长极”的战略布局。

    “一个龙头”,就是广饶县,要将其打造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全市发展的龙头,力争用两年时间,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30强。“三个增长极”:一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河口区,按照港区城一体的思路,打造现代生态化工基地、国际物流港和现代化滨海城市;三是东营区和垦利县,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服务业完善、高端要素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主城区。

    与此同时,为适应“加快发展、可续跨越”的主题,东营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招商引资、培育骨干企业、促进油地协同发展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决策,在推进东营港建设、启动广利港建设等方面也推出了重大举措,在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考核办法等方面也相继作出了重大部署。

    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新布局,东营拉开了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