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经络全接触

 nqj0108 2014-01-20


人体经络全接触


 经络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现了用石块或火灼的方法激刺体表的某一部位,可以使身体另一部位的疼痛或体内的某种疾病得到缓解或消失。这就是针灸疗法的起源。最原始的针是“砭石”,随后就有了石针、骨针等,到了殷商时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是就出现了金属制的针,并产生了“伏羲制九针”的传说。从此,针灸疗法逐渐得到了普及。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在治疗虢国太子的“尸厥”病时,便足应用针灸之术,并且提出了“脉、经、维、络”等名称。1973年底,在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三部针灸经络的文献,主要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书中均记载了十一脉的名称、循行方向、所主疾病及灸法等。根据文字考证,这两部书的成书年代要早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成书的《内经》。《内经》一书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其中也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如该书共162篇,专论或主论经络的就有20余篇,散论在其他篇章的内容也很多。综合《内经》有关经络理论的所有论述,基本形成了经络学说的框架,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经络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与针刺疗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有关经络学说的论述,在以研究针刺疗法为主的《灵枢》中记载特别详细。经络学说的实践意义,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而是对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以上都强调了经络学说涉及到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不仅初学医者要学习,即使是有一定造诣的医生 (工),也必须不断地深入研究。自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长兵善夫发现第一例经络敏感人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对经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表明,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的经络是有物质基础的。但是,经络研究是一项难度大、探索性强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会得到阐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实验手段的深化,经络的实质及其相关问题的庐山真面目,终究会得以揭开的。以下我们仍要从中医的传统认识方面,对经络学说予以简单介绍。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叫经络呢?经络,是人体的一种组织结构的名称,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类别。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它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又是联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五官九窍的网络系统。因此,气血可以通过经络流布全身,从而将人体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经络不仅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系统,也是感应传导信息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通路系统。有人认为,经络的形态结构与血管和神经密切相关,但又不单纯是血管或神经。因为,中医所说的各种经络现象,用西医的神经学说是无法全面解释的。比如,肢体麻痹表明神经机能消失;病人昏迷时表明大脑皮层机能处于广泛抑制的状态,但对上述病人进行针灸治疗时,仍然可以取得疗效。这种情况用神经学说就无法解释了。也有人认为,经络是功能性结构,而非形态性结构,因而探讨经络的形态性结构或经络的实质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但是这种观点与中医学所说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理论相悖,因为有形的血液是不可能在无形的结构中运行的。总之,对于经络概念的理解,目前仍必须依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包括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其中以经脉和络脉为主,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络属于筋肉、皮肤。如《灵枢》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连属于筋肉的,称为十二经筋;连属于皮肤的,称为十二皮部。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分为正经、奇经、经别三大类。正经有十二条,称为“十二正经“或“十二经”,分别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十二经分别与某一脏或腑相连属,不仅各自都有一定的起止之处和循行路线,同时十二经首尾衔接,如环无端,彼此的交接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相互间存在的表里关系也有相应的规律。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分别称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是相对“正”而言,正属常,奇的含义是“异于常“,“有别于常”。所以《圣济总录》说:“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奇经与正经的不同有三点:首先是奇经与脏腑之间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其次是奇经相互之间没有表里关系,此外,奇经不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的主要作用是交叉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以加强正经之间的联系,调节正经的气血。其中任、督二脉合十二经并称十四经。经别,是十二经分出的较大分支,也属于脉的一类,称为“十二经别“。它们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向上出于颈、项浅部。其中,阴经分出的经别循行于体内,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从而使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得以加强。同时,经别还能到达某些正经未能循行到的形体部位和器官,从而补充了十二经之不足。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多数没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络脉有别络、孙络和浮络之分。别络是络脉中比较大的,有从本经别走邻经的意思。别络的作用有二:一是加强十二经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表的联系;二是通达某些正经所不能循行的部位。一般认为别络有15支,即十四经各有1支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别络“。但《内经》还有“胃之大络,名日虚里“之说,若加在一起便是16支另U络了。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于络脉的再分支,所以《内经》说:“络之别者为孙。“它分布在人体的数量之多难以胜计,具有通营卫,御外邪的作用。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内经》说:“浮而常见者,为络脉也。“在人体的分布广泛,具有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连属部分,指经络在内连属的脏腑(后文将详介),及对外连属的筋肉、皮肤部分,亦即经筋、皮部。经筋,是对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所分布的筋肉系统的总称,由于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此,所以被认为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称为十二经筋。主要功能是联络四肢百骸,主持关节的运动。经筋虽然被列入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它实质所指乃是筋膜、筋肉亦即肌腱,本身并不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后世医家将其归纳于肝系统,称为肝主筋。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皮肤反应区,也是经络之气散布的所在。把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便是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由于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的分区,基本上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部位一致,因此,它们都是按照十二经命名的。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许多孙络、浮络等所组成。其中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它们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联络系统。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太阳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手三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肮经),足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1.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都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名称,如将其中隶属于六脏,循行于上肢内例的经脉称为手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仍的经脉称为足阴经,凡隶属于六腑,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称为手阳经,循行于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足阳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分为三阴三阳,由此订出了手大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等十二经脉名称。

  2.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和六脏(五脏加心包)六腑相联系。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而络腑,阳经属腑而络脏。在四肢部又通过络脉的衔接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由此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就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它们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

  3.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居中;少阴、太阳在后。下肢内踝上8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居中。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4.循行走向:由于十二经脉通过于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经相传,所以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其循行走向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如太阴肺经在食指与阳明大肠经交接,少阴心经在小指与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少阳三焦经交接等......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衔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旁,手足太阳经均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均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十二经脉通过阴阳表里经脉的连接而逐经相传,其流注次序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

  (二)奇经八脉

  1.含义及特点:“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统称奇经八脉。《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2.循行与作用: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具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三)十五络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

  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及全身,难以计数。

  十五络脉的作用: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四)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1.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同名经中分出,延伸散布,再深入胸腹,同各经相属络的脏腑相联系,再浅出体表,多数上行于头项部。如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至毛际,入走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阳明胃经。......

  2.循行特点: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是“离入出合”。多数经脉均有离入出合的循行过程,即十二经别从同名正经分出的称“离”,又称“别”;而后入走胸腹腔与相关脏腑属络称为“入”;再从相关脏腑上行头项出走体表称“出”;最后阳经经别皆归入本经,阴经经别合入互为表里的阳经称为“合”。这样,十二经别依据阴阳表里关系分为六组,《内经》中称为“六合”。这种“六合”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表里经脉之间在体腔深部的互相联系。

  3.功能作用:十二经别离入出合的循行分布,沟通了表里两经并加强经脉与脏腑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的不足,从而使十二经脉对人体各部分的联系更趋周密化,同时还扩大了经穴主治的范围。例如阴经经脉在头项部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别,这样就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临床上偏、正头痛,可取太渊、列缺治疗;牙痛、喉病,可取大溪、照海治疗等等。手足三阴经腧穴之所以能治头面、五官疾病,均与阴经的经别同头面部有其内在联系分不开。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正如《素问·皮部论》所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又说:“皮有分部。”表明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区。

   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将皮肤病划分为十二个区域。如《素问·皮部论》说:“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十二皮部的作用:由于二十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可通过皮部深入络脉、经脉以至脏腑。诚如《素问·皮部论》所说:“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合于脏腑也。”同时,有诸内必形诸外,当机体内脏有病时,亦可通过经脉、络脉而反应于皮部,可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临床上采用的皮肤针、腕踝针、灸法等治疗手段,都是基于皮部理论来指导的。

  离穴不离经——轻轻松松找穴位

  很多朋友对经络穴位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摩拳擦掌,准备一试。可刚一出手,就遇到了难题:穴位找不准呀!本来踌躇满志的情怀,一下子变得迟疑不定:如果穴位找不准,揉错了地方,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呢?于是有的人开始查查书,看看图,或者问问专家;有的人干脆就心生狐疑,弃之不用。可是就算查书、看图、问专家得到的结果,也经常是不清楚、不准确和没空回复,于是学习的热情转瞬即逝,刚买来的书本束之高阁,一项美好的计划,就这样掉进了“死穴”。

  找穴难确实是很多朋友面临的共同问题,穴位在经络图上密密麻麻,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似乎是很难找准。其实,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其实,在学习经络的过程中,找穴可以说是最不重要的一环。有人一听,马上就会对我翻白眼,认为我说的也太不严谨,太不科学了。有人说,穴位找不准,就如同没有靶子乱放枪一样,你说不重要也太不负责任了吧。不错,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比如说,胃痛时应该按摩胃经的足三里,书上说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膝眼是什么?就是膝盖的眼睛嘛!在膝盖骨下凹陷处。三寸到底有多长?这里的寸也叫同身寸,三寸是自己四指并拢的距离,那就在膝眼下7~8厘米胃经的那条线上去找,上按一下,下按一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循胃经去找最敏感的点就是了。如果您此时正在胃痛,最敏感的那个点就是您自己的足三里。按对了,它会回应您的。那个点会持续地疼痛或酸胀一会儿,与按其他地方的感觉迥然不同。您自己亲自找到一个穴,其他的就顺藤摸瓜,举手可得了。

  有人说,你熟练了,当然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我们初学者却怎么也找不准。让您说中了,要熟练,就要多按多找,要有探宝的兴趣和细心才行。另外,闭着眼睛去找穴位的感觉,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您要记住,准与不准,没有死标准,每个人的身长不同、胖瘦不同、气血强弱不同、按压的力度不同,找不准很正常。穴位都在较为深层的位置,有些人把皮肤都揉破了,也不见得真揉到那个穴位了。比如,最重要的太冲穴,位置很好找,但很多人却没有揉到。这个穴一定要用手指掐进足大趾与二趾的凹陷中,才会真正起效,所以要把指甲铰平,不然脚肯定要被掐破的。以这种深度从太冲揉到行间,效果才真正显出来呢!还有像足三里这样在肌肉深层的穴,就要用指节来点揉。若用拇指肚轻轻地揉,像抚摸一样,根本就没把电路接通,经络自然也不会传导疗效。

  上了年纪或体虚无力的人,找起穴位来,的确不易,那也不用着急,您只要找对经络就可以了。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宝贝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拔罐的朋友就更不用担心穴位的准确与否了,一个罐常常会覆盖两三个穴,这时,您要自己体会一下,拔在哪个位置最有感觉,就拔那个穴,那才是您所需要的。

  古时的藏宝图,都是手绘的,肯定没有现在的经络图清楚,宝物也照样会被挖走。穴位都是我们身上的宝物,仔细找一找,不会太难发现的。

  经络系统的广义性

  人体的基因医学、分子医学在当今医学界炒得火热,人类的一切行为,异常病态,例如:酗酒、抽烟、打架等都可用基因科学给予完美解释。经络科学被人们遗忘了,经络学存在千年,说明自身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但是经络学的发展十分缓慢,原因之一是经络学与科学的联系不紧密,不严肃,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达,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它的发展和传播受到了制约。

  1、经络系统是人体的最基本的信息系统;人类是地球上的高级生命,具有直接感光的器官-----眼睛,对光的认识是历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对光就有定义,它是从眼睛中射出的一种微粒子,接触到物体后就看到了物体,牛顿对光的研究更深刻,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牛顿也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这一观点被很多科学家公认。但是牛顿的粒子学说却受到托马斯-杨等人的怀疑,他们提出光是一种波,光具有波动性,在运动中是以波动的形式存在;这两种学说争执不下,有时微粒说占有优势,有时波动说占有优势。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的概念,将光的认识统一起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别是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将光归于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对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眼睛在进化中,只用到了电磁波的很小一部分,其它很宽的绝大部分光子不能被感知。

  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来看,既然物质的总能量和光速有数学关系,同时说明物质构成和光子有关,那么人们为什么不简单地说,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呢?假如说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它构成的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光子只有运动质量,而没有静止物量,光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组成的物质不应有静止质量,这一问题用传统的思想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多少年来没有人认可------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为什么现实的物体会有静止质量?物体的质量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组成物体的光子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表现出的质量,单位时间内,物体与环境作用(指的是发出光子或者说是吸收光子)的光子能量多,表现出的质量就大,相反表现出的质量就小。这里谈一种物质质量极限小的情况,若物体和环境的界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物体发出的光子绝大部分或全部返回到物体中去,就是说物体不与环境作用、交换光子,物体存在但表现不出质量,物体内部的光子总数、分布就不会发生改变,对物体来讲生命是永恒的,时间没有意义;对外界来讲物体就没有质量,可以穿过任何物质,或者是突然消失。人们称这种现象是物体进入了另一种时空,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光子组成的物质模型下,物体有没有质量、是不是存在,并不是由自己完全决定的,而是与环境作用的产物,物质吸收环境的光子,使自己的基本构成发生变化,同时发出自己的光子信息,供其它物质吸收来感知自己的存在,若是物体吸收其它光子信息太多,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物质的形态或种类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物质的灭亡,实现了物质由生到死的转化过程,这是说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广义中的生命;任何一个物体对自己来讲都是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物体可以用自己的信息影响环境,但不能决定环境的信息,只有改变自己的基本信息,达到与环境协调的作用效果,用以延长自己有限的生命。每个物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当某一处受到其它信息的攻击或影响、改变或侵害时,物体总是要把这种变化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其它部分,使自己适应环境,达到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目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一个物体在环境中生存的时间越长,这种基本信息传递的内容就越多,就会形成传递光子信息的专用通道,这个通道对人类来讲就是经络系统。

  分析可知,人类有经络系统,动物有经络系统,植物也有经络系统,包括无生命物体系统都有传递自己信息的专用通道----经络系统;对地球来讲,在自然界中生存几十亿年,会不断吸收太阳系,乃至宇宙的光子信息,同时发出地球自己的光子信息,为了适应大环境,在内部也会形成自己的专用光子信息通道--地球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中国古代医学界提出的,它是光子信息通道。

  经络系统的广义性:所有物质都是由光子组成,电子、分子的运动,物质的迁移,包括光子的运动都是系统信息变化的结果,移动的路线都是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专用通道就是物体的经络系统;对于气态、液态,由于它们具有天然的流动性,是传递物质信息的最好介质。事实上人类,动物、植物,包括地球都在不断的利用气体、液体这类介质,传递自己专用信息,例如:地球上的风,河流,动物、人类血液的循环等;不过气体、液体分子不是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基本粒子团,它是经络系统的宏观表现,与中国医学中的经络系统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它应该是在经络系统附近构成的另一套系统,自成体系;由于它是用气体、液体分子为介质构成传递系统信息的专用通道,称它为分子经络系统;

  分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电子作高速转动,原子核通常不移动。金属中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很容易成为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可以自由移动;由于气体、液体它们特有的流动性,整个分子可以迁移,移动分子原子传递的光子信息更多,电子起到的传递信息作用不明显。但是在固体内部传递信息中,传递信息的重任落在电子的肩上;金属中的电子充当了传递系统信息的介质;在中医认为的经络系统附近,一定会存在一个以金属元素为主体分布的人体信息系统,称它为电子经络系统。在固体系统中,存在多种化学元素,金属元素不是平均分布,环境光子信息的流量,按照多少年在物体内部形成的经络系统分布;例如:地球中存在矿藏脉络,动物经络系统的导电性;即动物体、人体、甚至是植物体各处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的各种光子信息中,由于各种信息的光子频率不同,不同频率的光子信息组合,代表了不同的光子信息,这不同的光子信息,由于不同种物质传递效果不同,在地球内部可以将对应的物质转移过来,也可以将其它物质转化为这种对应的物质原子,以方便地球光子信息的传递,这就是说,由于地球上不同的光子信息传递路线不同,并且不同的路线传递的光子信息频率组合不同,在对应的路线上会形成不同的金属元素,形成不同的矿藏,这就是地球上存在不同矿的原因。由于电子并不是物质的基本粒子,但它比分子原子更接近于物质的基本粒子,电子经络系统更接近于中医所讲的经络系统,就是说在物质内部的电子经络系统附近,存在对应的光子信息的经络系统。电子经络系统比人体的血管系统,淋叭系统,神经系统更接近于中医所指的经络系统;但是电子所反映出的物质属性仍然是宏观的,电子经络系统与中医所指的经络系统有区别。

  人体、动物体的系统,或者是其它非生命体系统,只要在内部传递信息,就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式,如分子、电子迁移,但是最直接的、最根本的信息传递系统应是光子传递系统---经络系统。因为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是物质间传递信息最快,最直接,最根本的介质,它的传递不需要其它物质的帮助,用自身介质就可以传递,是非常方便的信息传递物质。人体的其它宏观系统都是在光子经络系统作用下进化的,诞生出其它传递信息的经络系统,比如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会存在以人体细胞为介质的经络系统;光子和电子之间,有很多更小的粒子,对人体、动物体经络系统的深入研究,会发现更多的相对应的微粒经络系统;无论是怎么样的经络系统,它们都是用来传递人体、动物体的光子信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诞生的系统。

  人体经络系统 与 现代企业管理

  骨骼系统与心血管系统, 看得见摸得着, 医疗效果立竿见硬, 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看得见摸得着, 条理清楚, 解决具体问题迅速,但往往又带出新问题。

  人体的经络穴位, 看不见摸不着, 医疗效果时间长见效慢, 但往往能根治顽疾;

  企业的人脉关系,个人的价值理念, 看不见摸不着, 但若调理运用得当, 往往能四两拨千斤, 一通百顺.

  人体经脉, 多条并存, 金木水火土, 相生相克, 平衡和谐最重要;

  企业里的人脉关系, 也不可能只有一条(一条等于没有), 所以需要理性规划、感性协调,既要平衡它们,又要强化它们,使之作到无意识地为企业服务。简单地消灭人脉关系,无异于一堆机器,一个部件出问题,全部瘫痪。

  精通西医很重要, 因为国际化,职业化能使企业迅速做大.精通中医也很重要, 因为人脉和谐,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灭大病于萌芽状态;同时让企业提高下意识里的效率。——企业发展必须考虑人性。

  了解每块肌肉、每块骨骼、每条血管——了解企业的工种、岗位、运作环节和流程;

  了解每条经络、每个穴位——了解员工的个人状况和人脉关系。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它了,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敲经络适合任何人群,能让人的平均寿命至少再延长10年,它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经络就像道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就是道路上的红灯,你处处闯红灯,你的健康之路能走多远?人爱生病就是因为不注意保养自己的经络,所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熬夜,就像给经络加上了电阻。敲胃经比敲胆经重要,敲胃经才是真正的“七分养”。正确的睡眠并不只是早睡早起,要按四季来分。为什么有的人平时不生病,一生病就很严重呢?那是因为经络处于麻痹状态。了解自己身体经络的各种保健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预防疾病的养生手段,让您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医疗系统”,教您做自己的“主治医生”。

  点揉穴位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梁丘穴、内关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推捋经络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困发沉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恐怕就是捶腿,这种情景在影视剧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许大家以为这就是对双腿的最好奖励和最舒服的享受了,其实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发现推捋经络的好处。这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敲揉经络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敲揉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对于一个从事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来说,以我和诸多同仁的体会及专业知识来讲,阳明经的重要性是最大的——不论从它们的循行路线来看,还是从它们与脏腑器官的联系来看,阳阴经都是最重要的,它与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最为密切的。怎样才能正确找到穴位使用经络穴位,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地儿。不管你介绍的方法多优越,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到它们,一切都是枉费,不具有任何意义。没有什么方法比经穴疗法更适合做家庭疗法的了,但是似乎因为找穴太困难,所以不太被使用,实在是可惜。此外,介绍经穴疗法的书虽然很多,但简便而且详细地介绍穴位和经络找法的书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很多人空有一堆疗法,却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找反应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记分寸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是“一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两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另外,倘若知道身体中哪一部位有什么骨骼,找起穴位就更容易了。比如低头时,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颈椎,紧接着的凸骨是第一胸椎;两边肩胛骨的最下端跟第七胸椎骨的突起在一条线上;腰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也就是系腰带的位置,跟第四腰椎的突起在一条线上。使用经络穴道疗法时要注意的(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传导佳。(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经络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它的功能是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如沟通脏腑和外周肢节、五官旧桥之间的联系、脏腑与脏腑之间多途径的联系、经络和经络之间的联系。2、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感应传到刺激,并可以将药物传到传输到病变部位。4、调节人体机能。

  穴位概念和分类:是经络中气血聚散灌流输注的部位。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经穴是指属于12静脉和任、督2脉上的,它们都分布在14经循行线上,和经脉关系密切,可以反应及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的病症。奇穴也叫经外奇穴,多数奇穴对某些病症有奇效。阿是穴痛处为穴。这里主要讲经穴

  经穴的分类:

  腧穴:所有在经络上的穴位总称。

  合穴:可以治疗本身的脏腑。

  井穴::凡是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叫井穴,所谓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可治疗急症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原穴:源头,是总开关,大补的穴位。

  强壮穴:主要作用就是止疼。

  郗穴:治疗急症,补气的穴位。

  络穴:治疗慢性病,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其它经络的问题都可以治疗。

  募穴:气血汇集之地。

  冲脉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循行部位

  冲脉循行路线,所载多有出入。《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本经脉交会穴

  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14穴。

  冲脉病0

  冲脉所发生的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二十九难》作“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又《灵枢·海论》称冲脉为血海。《灵枢·五音五味》:“血气盛而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针灸甲乙经》作渗灌)皮肤,生毫毛。今归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说明冲脉与生殖关系密切。其病候有月经不调,崩漏,不育等。此外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瘕疝,喘动应手,痿症等。

  常见病症所涉及到的经络与穴位

  1、头痛:

  手太阴肺经列缺穴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等。“头项寻列缺”。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腕横纹处。可以治疗压力过大引起的头痛。足少阳胆经率骨穴:耳尖上3—5厘米。治疗偏头痛;肩井穴:主治痛症:头痛、眼痛、肩痛、乳腺痛、牙等上半身痛。手明阳大肠经合谷穴强壮穴,主要作用就是止疼。足太阳膀胱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郗穴,治疗急性头痛。

  2、鼻炎、鼻出血:

  手太阴肺经天府穴:腋横纹下三寸。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可治疗过敏性鼻炎;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主管所有毛孔、孔洞。可治流鼻血。手明阳大肠经迎香穴: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出鼻血。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大趾内侧吧,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

  3、耳聋耳鸣:

  手太阴小肠经养老穴:耳聋、耳鸣;听宫穴:耳聋、耳鸣、听力下降。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耳听不见声音了或有蝉鸣了。手少阳三焦经翳风穴:耳聋、耳鸣。

  4、眼病: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可以治疗近视和眼部疾病。足明阳胃经四白穴:可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眼睛供血的穴位。足少阳胆经:童子髎:鱼尾旁,眼睛的外侧。主治眼疾: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风池穴:侧后点。治疗眼睛酸涩、疲劳;肩井穴:主治痛症头痛、眼痛;光明穴:外踝上五寸。治疗眼疾。

  5咽喉痛、咳嗽:

  手太阴肺经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是治疗急性病,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的要穴;鱼际穴:大鱼际外侧。属火穴,治疗咳嗽;少商穴:食指外侧,治疗咽喉的要穴。咽喉痛,用三棱针扎少商穴,挤出一滴血,喉咙就不痛了。足少阴肾经复溜穴:太溪穴上边,属水穴主滋润,可以治疗干咳、哮喘。手少阴心经少府穴:少指少阴也就是心脏,所以少府就是心脏的府。可防治暴喑、说不出话。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