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卦”

 巴九公 2014-01-20

释  “卦”

    《说文解字》谓:卦:“所以筮也。”而于八卦何以称卦,古人占筮用蓍,卦字何以从圭从卜,许君不置一词,仅将其列入卜部而已。

欲破解此谜,探明圭、卜本义实为关键。

卜:《说文觧字》释曰:“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注谓:“直者象龟,横者象楚郭之灼龟也。”

然而龟体肥硕,龟甲长圆,长竖何能象龟?楚郭者,“灼龟之木,卜者所用也。”(见《辞源》)若然,则龟身何长,灼龟之木何短?卜之古文作 ,灼龟之木何事必曲?若曰其象龟兆纵横,亦无征。卜字纵则有之,横则无象。且有兆( )象其形。“兆者,灼龟发于火,其形可占者。”如是,何须以卜象龟甲坼裂?若卜系占龟之专称,则卦不当从卜。

  卜果象何事?余以为:卜象执杖之形,长竖象杖,短横象执杖之手,在右者右手也。 象手肘曲腕拄杖之形。此为初期象形文字,手不作 ,仅以短横示之耳。

  初民牧畜狩猎,为驱赶牲畜,撃打野兽,多随身携有鞭杖等物,故卜有击打义。《尙书·舜典》称:“扑作教刑。”蔡沈注曰:“夏楚二物,学校之刑也。”《辞源》释扑为:“一,小击也,打也;二,夏、楚也,持之以击人者。”

卜实为扑之本字,孔门高弟卜商字子夏,即以名释姓:即卜即夏、楚,故卜即扑,可为左证。今人亦有以名释姓者,如舒舎予,张弓长等。后人于卜字之侧添偏傍扌,更强调此字之动作,卜遂与扑分而为两。

  又如仆字,实为人受杖刑僵卧于地之形。

  再如外字,《说文》释为:“远也,卜尚平旦,今夕卜,于事外也。”则为份内份外之外,意中意外之外。实则内外就空间言,内有入义,外有出义,《周易》云:“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内君子而外小人。”故晚夕执杖,必有事于外,必有意外之事也。否则执杖何为?除非同室操戈。

“丨”象杖,于父字之篆书 亦可见。《说文》释为:“家长率教者,从又执杖。” :《说文》释曰:“旌旗杠貌。”段注谓:“杠谓旗之竿。”“以丨象杠形。”亦与杖通。

综此,卜象执杖之形明矣。

古人相聚议事或闲聊,或以鞭杖画地助谈,此即书、画之滥觞,受此启迪,演而为用竹棍、骨锥等尖利之器,在泥板、陶坯等物上刻划符号,故卜有刻划义。如 (音义同剥)即用此义。

圭:《说文》释为:“瑞玉也。”此亦后起义。

余以为,圭者,小土也,泥板、陶坯之属也。

汉语实物名词两两相迭,多有小义,如锅锅碗碗坛坛罐罐。两字相迭(非相并),有时亦有小义。如两戈相迭为戋(),音义同残,从水为浅,从金为钱(衡名,十钱为一两),从贝为贱,从竹为笺,有浅小轻薄义。

圭亦如是:如作量名:“六十四黍为圭,四圭为撮,十圭为一合。”;作衡名:“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又如圭勺,亦量之小者,王禹偁诗:“行年过半世,功业无圭勺。”即用其义。从圭之字多有小义,如跬步,半步也;闺,小门也;烓,行灶也;窐,甑下孔也。奎虽有大义,奎之所以大,因其为大圭也。

卦者画也,用“笔”在泥板、陶坯上刻划之谓也。故《说文觧字》释卦为画。段玉裁引孔颖逹注曰:“古文挂作卦。”故古挂即是卦,段引孔疏《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曰:“挂其一于小指间,皆与悬义合。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此说殊勉强,实则卦即有画义,故八卦者八画也。

  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六千余年前之土陶钵口沿上,刻有近三十种符号,另一陶片已出现鱼、鹿、植物等图案。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之山东大汶口文化陶罇,上海马桥遗址阔把陶杯底上之符号,已具文字雏形,故最初的文字应是写在泥板上的,中国应当有泥板文书时期。黄帝时代苍颉整理过民间文字,非不可能。

上古朝廷或部落首领议事,为免遗忘,或许将要点记于泥板,捧于手上,此即古人执圭及圭字从土之由来。后世书写工具演进,圭渐失其去记事作用,而成为职位权力象征,粗劣易碎之泥板亦渐为精美玉石取代。

挂有悬义,八卦之卦与此有关否?

《周易·系词·下传》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绳如何结,结绳如何放置,载籍皆付缺如,吾人未可臆断,但絶非随意为之。否则,日久天长,不独一团乱麻,且不可辨识也。结绳记事不独中华有,外域亦有。《参考消息》198985日载《印加帝国的‘计算机’·基普》一文,颇具参考价值,摘于下:“基普有人称之为‘结绳文字’或‘结绳记事’。它以一根毛绳或棉绳为主绳,与其垂直地系上成排细绳。在垂着的细绳上距主绳不同的距离处拴着结头。结头的形状及数量表示数目,距主绳最远的表示个位,再上一列是十位,然后是百位和千位,最大的数最接近主绳。细绳的颜色表示一定事物,如褐色表示马铃薯,白色表示银等。”

中国上古之结绳记事固不尽相同,但其结法自有一定规律,放置一定井然有序,一定是分门别类地挂在墙上,横木上,或另一根横绳上。欲记一事,则以相关之绳结若干结,挂在适当位置。故记一事者,挂一绳也,久之,挂即有记义,或竟呼为挂。如挂失、挂帐、挂记、挂念等。四川方言称依稀记得某人面貌为挂像,想起某事为挂起来了,均用此义。

《论衡·齐世》篇云:“先结绳,易化之故,后书契,难治之验也。至宓牺之时,人民颇文,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故八卦之功用与结绳等,昔结一绳记一事称卦,今于泥板上画一形记一事,仍袭用旧名,称挂(古挂、卦同文)。如昔赶马车牛车称赶车,今乘火车汽车亦称赶车。昔执泥板称执圭,后世易之以玉石亦称执圭;昔执竹制朝板称执笏,后世易之以牙骨仍称执笏;此之类也。故八卦者八记也,八字也。

然则殷商时期,占龟称卜,固当何解?余以为卜者执“丨”(笔)以记繇辞也(古占龟占卜之辞皆称繇)。古人占或有录,青铜器使用前,繇辞仍必以竹“笔”骨锥等尖利之器刻划于泥板等物上。为示区别,记录占龟之辞称卜,记录占蓍之辞称卦(卜、卦皆有书、划义已如前述)。久之,卜成占龟之专称,卦亦为占蓍所专用也。若书:着于竹帛谓之书,后世几成史籍之专称;颂、赋亦成文体之专名,皆此类也。

从卦字考中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存在泥板文书,即陶文时期,它比甲骨文至少早出数百年,它直接承继结绳记事,《易·系辞·下传》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便是絶好说明。八卦符是一契形文字。因此,很可能在甲骨、金文出现前,存在刻划于泥板、木等上的文字,虞、夏有文书记录非不可能,中使用文字的时间比一般推定的时间当更早。198431933增补重抄)

 

    参考资料:168《中国史稿》郭沫若主编,插图十八、九、十五、十六。  3《书经集传》蔡沈注。24《说文解字注》段玉才注。5《说苑》。7《文史知识》19865月封里。9《周易古经今注》高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