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拳与学书

 翰墨逸仙 2014-01-2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疏证》的《答熙载九问》中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及筋之所能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予所谓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至学拳已成,真气养足,其骨节节可转,其筋条条皆直,如对强敌,可以一指取之于分寸之间,若无事者。书家自运之道,亦如是矣。”而武术家李小龙将“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作为自己的技击宗旨。联想到苏东坡的话“我书意造本无法”(1),黄山谷也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2)。可以说:“拳技、书艺两相通”。

习武学书乃武将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上,武将书法功底深厚的不少,有名的如三国的猛将张飞,宋朝的岳飞。有书家在观看武术表演之后,受到启发,因而书艺大进,唐代被荣誉为草圣的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后,得到书法的神韵。人称诗仙、剑仙的李白是古代文人中文武双全的代表。他不仅有斗酒诗百篇的才气,而且酷爱剑术,经常「高冠配雄剑,锦带横龙泉」。唐代名将颜真卿的书法被评为:「如荆书法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瞋目,力士挥拳」。而近代以书画闻名的大师李苦禅在武术方面相当高的造诣。

 

 

 

在书法瀚海里,各种碑帖风格各异,学书之路第一步就是“选”。这和学拳相似,因为在武术的“家族”里,有种类繁多的拳术。
学书、学拳都注重形神兼备,武术不仅强调“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更注重“精、神、气、力、功”的表现。如形意拳高手更是要达到“内外六合”,“形意合一”的境界。书法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之说。武术中:南拳的刚猛气势,太极的后发制人等,是蕴含在套路中的“神”。书法方面:王羲之写《兰亭序》、颜真卿书《祭侄稿》时的情绪、精神状态、环境不同,使得两部伟大的书法作品风格差异很大。

 

 

 

 

 

 

 

3、武术在书法实践中的应用:
1)太极拳的借鉴作用
练习太极拳,也要求身体放松,专心致志,人的思想精神与外形动作紧密配合,练拳如修炼,故有拳禅一体的说法。练书与练拳中的技法要求,使红尘中之烦恼事均无遐去思虑,这样就达到了养“神”的效果。汉末之蔡邕之《笔论》云:“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要求书写者扫除万虑、去除杂念,平气凝神,全神贯注於笔端,全部身心与书写融为一体, 方可写出形神兼备的书作。

 

 

 

 

 

2)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我们中国的武术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并学好书法的笔法。(论述先略)

 

 

 

 

 

3)武术书法的实践案例:王厚堂习武也习文(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魏勤英文章)

古往今来,中国许多书法家都喜欢大书龙、虎、剑三字,以抒发爱国胸怀。不少有为之士,也好将巨幅龙、虎、剑悬于厅堂正壁,以自勉自励,或督勉子孙。这是一种文化情结,也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王厚堂虽入美籍,但中华文化的情结更加浓烈。他最爱写的是龙、虎、剑三个字。龙,寓意创造,进取,腾飞。虎,寓意勇猛,向前,无敌。剑,寓意豪侠,英武,睿智。龙、虎、剑的寓意,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所在啊! 

王厚堂运用武术气功行笔,很不寻常。他的榜书大字端庄、遒劲、雍容,美蕴于内而不毕露;平和,稳重,骨隐于中而不尽现。龙字,左边重笔,右边轻描,浓淡相配,虚实相彰,气韵生动。虎字,如猛虎初起,雄立岩上,那流畅有力的一竖,正好发散出了虎的威风。剑字,全字浓墨,长长直下的立刀恰似一把龙泉宝剑。他写的缘字,也是如飞似舞,圆柔相接,浑似太极球在徐徐而动。王厚堂独辟蹊径,榜书艺术声名远播,其书法作品曾获北京书法比赛一等奖,在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均有收藏。

王厚堂先生: 1952年9月19日,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美籍华人、著名企业家、武术书法大师、武术家,中国榜书协会主席,国际武术书法协进会主席 ,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榜书研究会顾问。

 

 

 


 

 

 

 

 

 

 

4)读《周焜民书法集》,这种感受更为直接。该结集选辑周先生隶、楷、行、草诸书体的近六十幅作品,大部分为作者近期所作。观赏这些书法作品,给人的一大感受是其典雅蕴藉,刚柔相济的书风,分明可见作者“性情于中而形于外”的审美感应。作者将情感融入线条,点画由静态进入动态,运笔稳健,物我两忘,恰当地体现了自我个性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神韵。达到一种“翰不虚动,下笔有由”,既植根传统,秉承前贤,又锐意出新、心手双畅的境界。 

 进入2006年,可说是作者人生和书法艺术也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期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的年初和年中,他相继被推举为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和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主席。这是他从泉州市副市长职位退下来后获得的几个头衔中最有代表性的两项,这两项与他的书法艺术关系最密切,甚至可以说,这两个头衔正好成为解读他的书法作品最主要的参照注脚。 

 “写出一幅好字,打成一套好拳”是周焜民从小孜孜以求的志向。著名书法家余纲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初曾为其治印一方“学书学剑”,这可说是概述了他的追求。他自幼师承泉州武术前辈戴火炎师练拳,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功底;读小学时开始习书临帖,奠定根基,其后临池不辍,即或政务繁冗,他仍迷恋于书海遨游,以“观、临、养、悟、创”书中五要为本,体道游心,大美无言。在书法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中,他找到了“情动形言,神思相感”尽情抒发人格精神的寄托,将“功力”与“性情”这一对矛盾相互转化得脉理相承,神采飞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