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婷

 沧海二粟603 2014-01-21

舒婷(当代著名女诗人 - 朦胧诗派代表之一)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1-2]
快速导航
相关内容索引
中文名
舒婷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龙海市石码镇
出生日期
1952年7月28日
职    业
作家
主要成就
1980年,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品
《舒婷文集》
原    名
龚佩瑜
祖    籍
福建泉州

1人物履历编辑

舒婷出席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颁奖典礼

舒婷出席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颁奖典礼[3]

舒婷1952年出生在厦门鼓浪屿。50年代中期,她的父亲被遣送到心区劳动;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返回厦门,做过多种多样临时工:泥水匠、炉前工、统计员、讲解员等等。历任福建省作协专业作家。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第九届常委,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主席团委员。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4]

2主要作品编辑

诗集
《双桅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会唱歌的鸢尾花》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始祖鸟》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1年
散文集
心烟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
《秋天的情绪》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3年
珠海出版社
1994年
《露珠里的“诗想”》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
《预约私奔》
台湾九歌出版社
1998年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
花城出版社
1999年
《Hi 十七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今夜你有好心情》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选集
《舒婷诗文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93年
《舒婷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
《舒婷文集》(三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年
《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舒婷集》
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2000年
《致橡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年
资料来源:[5]

3写作风格编辑

诗歌

舒婷的诗歌

舒婷的诗歌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6-7]

散文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舒婷的散文才气,通过最早的《随笔三则》就可以显露出来。叙述轻灵而富有诗意,语言风格机敏、俏皮。
  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如《洁白的祝福》、《梦入何乡》《在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而观在经过时间沉淀,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8]

4人物评价编辑

舒婷

舒婷

作为自觉的歌者,舒婷首先揭示了这一代人从狂热、迷惘走向觉醒的痛苦的心灵历程。[8]
从《致大海》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个复合着个人与时代的抒情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困惑、沉思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力量和责任,为反思历史相探索未来,愿再次赴汤蹈火。一种壮烈的悲剧感在一代人心灵中唤起共鸣,舒婷便也在这一代人中确立了她的代言人的历史位置。[8]
她常常在比较单纯的诗歌外观中,蕴涵着比较丰富复杂的感情层次,在温柔宁静的抒情形象中,寄寓着一颗骚动不安的心。温柔宁静只是外在的感情形态,由历史和现实所唤起的内心崇高而痛苦的骚动,才是它的精神内涵。例如最早为读者喜爱的《致橡树》,其外在形态是一首爱情诗。但透过爱情的外观,舒婷所要表达的则是对理想的人际关系的—种追求。 [8]

5主要荣誉编辑

  •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入选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
  • 2008年,获得《诗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荣誉。[1-3][7][9]

6人物轶事编辑

笔名的由来:舒婷出生时,祖父循族谱“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舒婷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嫌这个名字不谐音,于是改名为龚舒婷。她哥哥是“书”字辈。《诗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诗《致橡树》时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笔名。[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