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勒后人揭示:五胡乱华中的羯族是犹太人

 菊香书屋666 2014-01-21
[转载]石勒后人揭示:五胡乱华中的羯族是犹太人


羯族在中国东汉至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二百年的历史,并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后赵政权, 羯族人在东汉时期其地位非常卑贱,是匈奴的奴隶,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 但是相比黄种人匈奴,羯族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


 羯族在东汉时期已开始随匈奴内迁,汉晋时期的羯人虽还保持有一定的游牧经济,但农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种族的起源《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载:“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唐长孺先生指出,当时称为别部,意为与匈奴本非一族。被称之为羯,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居于羯室,晋朝之杂胡皆可称为羯。


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其族源有数说:曰为入塞匈奴19种中羌渠之后裔;或曰西域胡占主要成分;或曰即西域胡之一种;或曰与小月氏有渊源关系。约于汉代为匈奴所俘而带入塞。
七十年代以来,童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两汉时期,康居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童超:《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考证》。


那么羯族的历史渊源到底如何,今天石氏后人对羯族的历史叙述,揭开了这个困扰史学界1600百多年的秘密。


公元70年——135年罗马军队占领了羯族人的土地,他们残酷屠杀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家园被毁灭,羯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走向世界各地,寻找新的家园。其中一支部族他们按照《圣经》的指示“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才能找到新的繁衍生息之地。他们经过艰苦的跋涉,不惜沦为匈奴的奴隶,最后来到了东汉王朝,几经蹉跎,最后定居在上党郡最偏僻的北方涅县(西汉,置涅县,属并州上党郡,县治在今故城镇,区域包括今武乡、榆社、左权全部及沁县北部、祁县东南部地区;).羯族人居住的中心地带是今天山西晋中市榆社县社城镇。百多年后羯族人居住的辐射范围北至今天晋中和顺县、昔阳县部分地区,东至晋中左权县部分地区,南至长治市武乡县部分地区。他们被东汉人称之为“羯胡”在外来语中,古希伯来语“羯胡”的意思是“犹太”。我们今天终于知道羯族是来自古代犹太民族。

希伯来语(希伯来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或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为具有古代犹太民族(以色列民族或希伯来民族)意识之现代人民的民族语言、也是犹太教的宗教语言。过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来语”主要用于《圣经》与相关宗教方面的研究,自从20世纪特别是以色列复国以来,“希伯来语”作为口语在犹太人中复活,渐渐取代阿拉伯语、犹太西班牙语和意第绪语(或称为“依地语”,犹太人使用的国际交流语),以色列复国后将“希伯来语”定为官方语言之一,采用希伯来语字母书写。


榆社县山区适合放牧,羯族人进入中原时带来许多蒙古羊。经过一千多年,今天羊的品种仍然近似蒙古羊种。1949年经专家鉴定,晋中一带牧养的本地绵羊近似蒙古羊种,具有体格大,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等特点。放羊人的称呼一直与羯族有关,称为“羊胡”。


羯族人在东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羯族与当地的汉人人口不断增长。为便于管理,在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年- 274年),涅县分为三个县,即武乡县(今榆社县辖区,县治今榆社县社城镇)、 镣阳县(今左权县)和涅县(今武乡县,县治今武乡县故城镇)。武乡县是根据境内在榆社有武山和武乡水而得名。其境域大约包括今榆社县和武乡东部地区。城邑在今榆社县城北15公里的社城镇。武乡县实际上是西晋政权便于管理羯族人而设置的县级单位。

书中的考证:
据称,现在河南河北人称呼自己时说的“俺”这个音很可能来自希伯来语。

在中东,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称呼“我”都称呼为“俺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