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贴练习】

 率我真 2014-01-22

字组之一大小的变化 
先说字组   
字组就是有一定表现目的的几个字的组合,当然了,它的划分会很自由。今天我们就是以大小的变化来划分的。   
大小的变化是书法作品中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它是从墨色占据的面积来说的,这里说的大和小是相对的。

准确的说,它包括:   
1、大中小的变化。就是从直觉上来看字的面积的变化,这是一种最含混的表述。   
2、宽窄的变化。这是从横向所占的长度来分析的。   
3、高低的变化。这是从纵向所占的高度来分析的。

 
我们来看一组字(选自王羲之侍中帖)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就是一组最明显的大小对比变化的字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一下  九  和   月,宽窄对比明显不?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还是一组宽窄对比的字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一下  中  和  信,高低对比明显吧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看大小的变化是不是各种形式综合运用的,不是单一的吧。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在大小、宽窄、高低组合运用的时候,还有方的呢。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整幅字的大小变化的感觉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来分析这一副字大小变化的规律了。

在分析中,我们会发现:

1、连在一起的两个没有一样大的

2、连在一起的两个字没有一样宽的

3、连在一起的两个字没有一样高的

4、它们的变化比较复杂,好像没有规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这幅作品中字的大小确实很有变化,但它是如何变的,我们找不出规律。

其实,就是把王羲之找来让他重写,他的大小变化也不会和这一副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的大小还是会很有变化的。因为在他的心中,这一副内容会像丰富的现实生活一样,天天都有新的变化,遵循着阴阳互变、中和之美、虚实相生的原则,一切变化的出现都会那么自然而且生动。

请大家在临写的时候自己再发现、再总结,并注意表现出来。

字组之二----轻重的变化 
轻重的变化,是书法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种节奏表现方式,它是从体积重量的角度来描述的。   
轻重的变化,可以有这样几种形式:   
一、墨色轻重的变化   
这里边包括浓淡的变化、干湿的变化,体现的是重量感的变化。   
二、线条粗细的变化   
这里边包括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变化,也包括一个字里边粗线条和细线条的变化,还包括一个线条里边的粗细对比变化,它是笔法丰富性的一种表现,使作品耐看的主要塑造方法。     
线条的轻重变化是构成虚实变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要对轻重变化的规律做一研究分析。其实它就像绘画中的构图,体现了一定的规律,但又比绘画中的构图更丰富。      
在临习中,我们首先要对原帖的轻重变化心中有数,下笔时要能控制住墨水的多少,该重的时候要能沉的下去,该轻的时候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让笔上的墨减少,比如减少蘸墨的次数和频率,比如在废纸上滤去多余的墨。   
在一个线条之内实现轻重的变化只有通过对笔锋的控制来实现了,可以通过提按来解决,也可以通过书写的快慢来调节。    
好多朋友对楷书里边的节奏认识不足,其实它里边仍然包含着很多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颜真卿为例,来看一看楷书中轻重的变化。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一下墨色的变化

国与储的干湿对比

整篇上部的重与下部的轻的对比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一下单个字轻重的对比

则,顾的重与后的轻的对比,线条上的变化效果是那样明显。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一个字之内线条粗细的变化

横细竖粗的变化

一个线条之内粗细的变化,最后一行那个惟字的那一撇多漂亮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一本字帖,当你近距离看他的时候,这种轻重的变化会削弱,可当你远距离看他,你就会强烈的感受到。我们平时临完帖或者写完一幅作品,可以把它贴到墙上,远远的看,眯着眼睛看,其中的轻重变化就会展现出来,你也就会发现你还应该在哪一块轻,哪一块重。

  请朋友们再选一些其他的帖子,做一些这样的分析,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共享

[读帖练习]欹正变化
       前边,我们讲过单个字的奇正变化,今天我们来分析整篇作品中奇正的变化。 
       先看一组照片,体会一下整齐划一与奇正变化在审美上的不同感受。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相信大家会感受到一张比一张更能引发我们的审美思考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自己奇正变化的思想和规律,这也是他的风格的表现,更是他书法思想的体现。通过对经典中奇正变化的分析和模仿,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书法表现的基本方法,对这些方法的独特运用就形成了我们的风格。

在分析经典中的奇正变化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眼:

1、单字的擒纵变化

2、单字的不平衡和一行字一段字的平衡

3、单字外廓线的变化与一行字的外廓线的变化

4、字与字之间的揖让、承接规律

4、行与行之间的避让、穿插规律 

现在我们看一些经典作品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引  为什么那一竖写短了,写斜了?

水  为什么写得那么扁,一边高一边低?

看一下  清流激湍   的变化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一下  骋怀足   他们是如何避让承接的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宇宙  俯察  的长短变化多么有趣

宇   最后那个竖钩为什么不向上钩,却向左下撇出? 

唐永平老师以前给我的办公室写过一幅字,虽算不上最好,但其中结构的奇正变化很能启发我们,发上来共同品味。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四 平正与平衡
      平正与平衡是汉字结构的两种构成方法,写字以平正为最高要求,书法以平衡为最高要求。

平正是什么?见过天平没?就是它。   
平衡是什么?见过称没?就是它。

平正是我们的先民们发明了汉字之后最先要达到的审美目标,用来统一六国文字的小篆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小篆流行以后,才开始具有自主的创造书法美的意识,但这时平正仍作为一个审美导向在很长时间里起这作用。直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之后,书法才摒弃了平正,把平衡作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当然在此之前,人们对平衡就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一些有识之士就在自己的作品和文章中进行尝试和呼吁,王羲之曾说过:若大小匀齐,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举个平正的例子

这就是平正,绝对的对称。 

举个平衡的例子

褚遂良写的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从草字头那里做一个垂线,可以发现 日  字偏右了,而且横的向右上倾斜又加剧了这种不平衡,但最后一点的向下很自然的让我们想到了秤锤,它化解了这种不平衡的矛盾,使整个字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再看颜真卿也是这样处理的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以上仅仅选择了形态上像称的字来做例子,其实在经典法帖中,这种动态的平衡比比皆是。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各位朋友可以根据自己所临的帖子,选择一些字具体的做一分析,明白平正和平衡在审美表达上的不同功用,进而增强造字时的平衡意识。

平衡的实现方法  
1、错位。前边的  莫  就是例子  
2、倾斜。主笔倾斜,附笔校正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尊 字取斜势,由走字旁来校正

3、变化局部,实现飞动感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通过  示  的倾斜来实现动态的平衡

4、通过左中右结构的腾挪,借鉴自然界的现象来结字,达到动态美的平衡。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提手旁伸展开来,像大树一样,为  邑遮风挡雨,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大厦将倾,有木来撑。尹的扑到趋势,被口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这样的方法还有吗?

有。

在哪里?

在你的思考里。
        图案的构成方法就有对称与平衡,或叫均齐与均衡。视觉艺术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不过,书法与图案字(美术字)分化为两种艺术。书法是强调丰富性、生动性、挥写性的艺术;美术字是强调单纯性、装饰性、绘写性的艺术。所以书法强调通过多变的手法来取得平衡,通过各种动势来体现人的生命力,挥写性的线条就是人的生命运动的轨迹。这是我的学习心得。
老师的这个课程开的很及时啊! 
学习书法初学平正,再学奇侧,复学平正,不但单字讲究平衡,整副作品的布局也是这样,使我们懂得怎样用险峻来打破平正,用平正来化解险峻,怎样把字帖里的字消化到自己的作品中。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书法结字的审美发展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不平正-----平正-----艺术的平衡。

从思想根源来说,就是实用到装饰,对应于主线的发展过程就是:实用-----讲求装饰的实用------讲求艺术的装饰。

因而汉字的书写也就分化为:写字和书法,写字的最高追求是讲求装饰的实用---平正,书法的最高追求是讲求艺术的装饰----平衡。

写字对字的结构的最高要求是对称,书法对字的结构的最高要求是生命意识。生命意识就是把字的结构放在鲜活生命的环境中去审视,通过心灵里生命的记忆形成对书法中汉字结构的审美联想,从而达到审美的享受。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书法的审美心理和绘画的审美心理不同。绘画是通过具象的再现勾起审美者心灵中的具象记忆,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它通常用的赞叹语言是“画的真像”。书法的审美是一个由抽象到抽象的过程,即通过结构的抽象触动心灵中某一类感情的记忆,从而生发出某一类情感,如:秀美,雄强,灵动。

结字的生命意识要求我们在组织汉字的结构的时候,要把对宇宙中生命的意义的认识体现出来,它是一类感情、认识、观点的体现,而不是某一种生命现象的照搬。

结字是一个书法家风格的主要体现方式。

结字的原则

1、单个字讲究擒纵,整体讲究和谐

2、字的结构和笔法运用的统一

结字的方法

1、擒纵。一个字里不同的部位要体现出有擒有纵。不同的书法家对同一个字的擒纵关系的处理不同,同一个书法家对同一个字的擒纵关系在不同的章法位置中的处理也不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同,表现在作品中肯定也会不同。

先看一个美图,体会擒纵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舒展的裙子和身体,形成纵和擒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舒展的枝叶和躯干形成纵和擒

 再看例子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2、向背。在一些汉字的结字中,要通过向背来造势,从而达到章法上的要求。

先看美图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再看例子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3、收放。收放是一个字中根据擒纵关系和章法需要,一些部位必然要收,一些部位必然要放。

先看美图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再看例子

 【读帖练习】之五 结字的生命意识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请朋友们在临帖的过程中仔细体会,并归类总结

【临帖练习】单字的临习
       最近接到好多朋友的短信,对圈子的发展提了很多建议。我确实很感动,能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福分。

 今年以来,网络班又来了很多新朋友。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示我们的欢迎呢,我想到了发这样一组帖子。

 临帖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件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新来的朋友通过临帖熟悉书法的基本语言,有了一定基础的朋友通过临帖可以归纳思想,发现方法。

 所以,我邀请大家来做  临帖竞赛

临什么呢?

我还是建议临  集王圣教序

有朋友可能会说,你怎么老拿行书说事啊?

因为行书去掉牵丝那就是楷书,它又具有草书那样强烈的节奏感,它的书写过程体现了书法的所有技巧,拿他说事,可进可退,适合示范。

就选这一页的这一行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先临这个字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希望每一个网络班的学员都来做这个练习,都来谈一谈你的临帖体会,把你的临作也一同发上来相互交流。我们既要看嘴皮子上的功夫,也要看手上的功夫

横,露锋起笔,稍顿向右偏上行笔,提笔向上回锋收笔;撇,露峰向上起笔,向右顿,转锋向左下弧形行笔,渐渐提笔;反捺,向右下重顿笔折锋水平方向快速出蜂.不知我的理解对吗?望老师指点.
最后一笔似乎不应该是水平向下而是呼应下边的唐字的一点,向左下出锋
请问:“大”字捺画变点的妙处在哪里?
我认为捺画变点的妙处首要是有动感,给人以跳动的感觉。如果改成很规矩的捺画,气息上与点画大不同。
我谈一下我对此字结构的体会:此字故意打破了对称的结构,把撇移向横的左侧,使左密右疏,为了加强这一效果,故意缩捺为点,且点的起笔较低,不是正常的起笔对横与撇的焦点,这样就形成了右边较大的空白,使整个字重心偏左,形成一种动势,显现出一种有生命力的形象。
宗禅君说的有道理,从整行字看,大字的用笔算得上是厚重的,可以说领起了整行,从字形结构看,除了宗禅君说的,我倒觉得上下也存在擒纵关系,上密而下疏,这一点的位置很微妙,比较向外,不但给予了整个字的充实之感,而且使本来左倾的字势犹如千斤坠一样,使整个字重心归复平稳,正是制造了矛盾后,用这一点解决了矛盾,使观者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心理过程。个人之见。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都谈了自己的临帖体会。 
我希望把你的临作也一同发上来相互交流。 
我们既要看嘴皮子上的功夫,也要看手上的功夫。
赞同东山青松兄观点。该字整体平稳,但平中有险,上擒下纵,左擒右纵。横画左低右高,左轻右重,收笔略向右上行一小段,形成向上拱形状;撇侧锋切入后立即调整笔锋,中锋下按后轻提些下行,又按下去又向左下方提笔出锋,侧锋入不笔后不断调整笔锋,裹锋提起收笔;右捺写成带撇长点,位置偏下,撇后顺势入笔,逐渐下按,再调锋向左下偏上轻提出锋,该长点略高于撇的出笔。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个帖子里面的“大”和墨皇本差异甚大,我对比了一下:

墨皇本:字势险;横末端上斜段方向变化明显,撇出锋显得字左下部缩;末笔距离撇画远,入锋部分不清楚;

本贴:字势平稳;横末端上斜段为顺横画势稍弧形上形,撇似回锋显得左下稳,末画距离撇画近,能清楚看出为顺势入笔。

我个人感觉本贴的“大”字撇画入笔没有墨皇本精妙,但总体似乎更接近书写形态。

不对地方请老师及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临写一个"大"字,恳请老师圈友指点.

看着学友们的分析,也想试试,下面选几个发给大家点评。

这二字撇太斜了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看似简单的三个笔画 要组合得和谐有动感还真不容易,前二字的撇方向不对 第三字的点应往右一点 最后一字的横又太斜了 请师友指点

写的好啊,欣赏第二个字
写得好,最后一个字有意味。我练了,但总没感觉。
科子的临帖没有调整好中锋,还需再体会 
 
柳枝临的不错。但最后那个点还得再熟练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阿丁写的也不错 
注意大字的点,唐字的横撇要圆润,中锋要调整好
在临的时候感觉“大”字的一点不是简单的回锋收笔能解决的问题,感觉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需要先把笔慢慢的提起来送到家,再调整笔锋向左下边走边提,直到最后笔尖送到位之后再抬起来……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集王《圣教序》中的这个“大”字只有简单地三笔,而且笔笔平淡无奇,但是组合起来却动感十足,要想写好并非易事,头上都冒汗了,还是写不好,可见我平时临帖还是肤浅了!

我虽没有练过行书,但重在参与,亮亮丑吧。【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在临的时候感觉“大”字的一点不是简单的回锋收笔能解决的问题,感觉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需要先把笔慢慢的提起来送到家,再调整笔锋向左下边走边提,直到最后笔尖送到位之后再抬起来……
很敏锐的理解,正确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我写了“大”和“太”字,以作对比,说说我的理解:帖中这两字相邻,必须变化,因这两字一样,只是太多了一点。我看这两字的变化正相反,大是上擒下纵,太是上纵下擒。大的撇是露锋偏左,太的撇是藏锋偏中。大的点起笔较低,离撇较远,收笔出锋,太的点起笔较高,紧挨撇,收笔回锋。最后再说一下大的点,很多学友都是通过按笔写出点,然后提笔带出牵丝,两个动作,太简单了,显得尖薄。其实,这里的使转是丰富的,阿丁说得对,按笔之后要通过提笔来转换笔锋,换成另一个面,改变方向,再按笔向下出锋渐提笔,这样才会厚重有力。个人浅见,请师友指教。

补充一下:这两字的横忘说了,大横短,上仰,起笔轻是为了让撇;太横长,略俯,起笔较重,因撇向里移动了。总的来说,太密大疏,太重大轻,太横大纵。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感觉单字的临习更难,但益处多多。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受益匪浅【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学习
我也參與一個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感觉宗禅老师的笔画沉实,贯气好。美中不足似乎大字的险势没有出来,写正了
紫锥菊:
感觉宗禅老师的笔画沉实,贯气好。美中不足似乎大字的险势没有出来,写正了
紫锥菊说的对,改正。谢谢!我们都是学友,别叫老师了。
通过前边的临习和分析,我觉得朋友们做到了细致和准确,这是很了不起的进步。

下边我们继续临写。

这时候我们要更多的注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字的取势方向。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唐字除了笔划,更多的要关注结构,看似倾斜,实则平正; 
三字则应该关注起笔的三个横划的区分,写出区别,写出不同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跟着学.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科子: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跟着学.
要通过使转来实现线条的飞动感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科子: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跟着学.

要通过使转来实现线条的飞动感
初写圣教序,感谢圈子给了我们这个学习的好机会,感谢老师指点,我多感悟,多努力!
请问:“大”字捺画变点的妙处在哪里?
捺变点,极尽灵动。左侧较实、密,右侧较空灵。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大漠孤雁: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收笔处要送到位,大字的撇中间提的不够
chnqo: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要有宁转的动作,线条才会有质感 
仔细观察起笔的方向,不要雷同
chnqo: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感觉涌不是中锋体现得不够,楷书的成分很大,另外有个疑惑临习行书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想这样叠格字吗 
冒昧,勿怪
感谢老师、圈友的指点。一直在写颜楷,行书很少练习,正好借这个练习接触一下行书,这是个好契机。

【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读贴练习】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感觉唐的第二笔的方向和轻重把握不好

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在了解了笔法的表现形式之后,我们应该学习并应用笔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创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笔法单一,表现缺乏手段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积累和分析思考不够。那么,我们现在就做一做这样的练习。

欢迎大家也找一些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贴到这里   
      我以兰亭序中的   之    为例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是开篇第一个  之  

它承接了 春 后半部的稳重笔法,同样写得厚重、圆润。除了第一画的点和地二笔有所牵连之外,后边的笔画用笔 按的较多,结尾用反转的倒扣笔法,表现了一种沉稳,悠游的感觉。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第二个  之

和前边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感觉却有很大区别。就是它比较奔放,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前面的几个字,是不是线条有些变化不大?有一点呆板。所以在这里就要有些变化,怎么变呢?作者采用在最后一笔书写时轻提并出锋的办法,让最后一笔灵动起来。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是第二个  之

和前一个相比,结构变化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同,他显得比较轻灵。产生这样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前边的三个字,都比较厚重,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那么在这里就需要有变化,不然就雷同、呆板了。

变得方法就是在最后一笔的书写时减少按的动作,并出锋,从而使这个字看起来比较轻灵。

我的理解,先生说的笔法丰富是指字与字的关系,而不是仅指一笔之内或一字之内。要整体的有联系的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看问题。谢谢先生指教!

我的理解,先生说的笔法丰富是指字与字的关系,而不是仅指一笔之内或一字之内。要整体的有联系的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看问题。谢谢先生指教!
我们学习笔法不是为表现笔法而表现,必须根据具体的书写环境来综合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谈论的笔法笔以前谈论的笔法就进了一个层次。 
     宗禅君的理解是对的,我们必须把笔法的丰富新建立在字与字的联系上,而不要建立在单纯的炫技上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这是兰亭序的第三个  之

和前边两个明显不同,它的最后一笔用了反捺,使整个字有了飞动感,和 弦字具有了相同的动感。

在这里我们应该是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要以这样的面目出现,以前边的面目出现行不行?

我们的回答是,不行。(如果是写字完全可以)

从节奏上讲,他必须和前一个字保持相同的节奏从而形成字组,不然的话就形成了一紧一松的节奏,体现不出美感。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我们来看第二行的  之

这是一个写的比较小,又很有动感的字,笔锋跳跃,翻转迅速。

为什么要这样呢

主要是要和前边的两个字加以区别,让稳重的感觉被打破
      小结一下 
      1、为什么要讲求笔法的丰富表现 
      为了追求章法的表现效果 
      为了形成字组,体现一定得表现目的 
      为了打破原有的节奏,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2、丰富表现的方法 
改变提按使转的方向、力量、速度、频率 
改变入笔的方向,形成逆入、搭入、切入 
改变收笔的方向,形成回收、顿收、放收 
改变行笔过程中控笔节奏,比如加强提按,改变拧转方向,使线条中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 
3、分析笔法丰富表现的作用 
可以了解古人塑造在章法的思想 
可以建立学习笔法的正确思想,明白笔法的运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变化的,不是僵死的教条。 
为以后的创作打基础。 
4、临习的要求 
先从单个字开始,但必须明白这样变化的前因后果 
选取一段反复练习,烂熟于心 
根据古人变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变之。明白了古人如何变化的思想,掌握了笔法变化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根据这些思想和规律,按照不同的章法要求重新来组合这些字,改变原有的节奏、大小、奇侧,自己来进行编排。 
加入自己的思想大胆变化,在其中寻找自己欣赏的变化应用到创作中去
改正 
明白古人塑造章法的思想 
要求 
每一位网络班的学员都要选择一两个字在这里做这样的分析
身份:圈友
谢谢老师!看来我是第一个报道的了,那就先分析第一个字“永”字。 
“永”字自古有永字八法自称,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的第一个字,当然与众不同,一点写下就和别人截然不同,他并不是一点而就或者一围而成,而是先侧后中,运成一个“Z”字形,最后回锋收笔,显得特别灵动,最后一捺是典型的汉隶写法,显露了当时的时代气息。整个“永”字的结字以中竖为界,左密而短,右大而疏,追求一种平中见奇,奇中有正的结字规律,“提”“撇”“短撇”“捺”四笔在中竖处交于一点而不显得拥挤,因此气韵尤为生动。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作业:

通过上面老师缜密分析,把所学知识做点旁通以抛砖引玉,还望师友斧正。

我所举例为 “足”字:

第一个“足” 字,收笔反捺实收,在本字组上形成开合的一个节奏,字的造型巧妙的打破了上个字的横势并取得与左右字的结构呼应,在空间上逐步把字的外部递加到内部做导引,形成和谐统一的变化。

第二个“足”字的反捺明显地与左边“夫”、“人”的捺笔巧妙地化开并加粗书写,重笔书写形成视觉中心非常挑眼的一个字,与全篇重笔的字形成呼应,精彩之极。

在节奏上其字组形成收放自然,对比协调。


先问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字组?一个字组一般包含多少个字?我的理解是:蘸一次墨一气书写的字数为一个字组,这样理解对吗?

我的个人理解分组如文章中的的一句话,具体到多少的字不好解释,一个字或许也成立。

蘸一次墨一气书写的字数为一个字组也可以这样理解,但蘸一次墨写一个字呢。

个人拙见。
原州山人:
谢谢老师!看来我是第一个报道的了,那就先分析第一个字“永”字。 
“永”字自古有永字八法自称,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的第一个字,当然与众不同,一点写下就和别人截然不同,他并不是一点而就或者一围而成,而是先侧后中,运成一个“Z”字形,最后回锋收笔,显得特别灵动,最后一捺是典型的汉隶写法,显露了当时的时代气息。整个“永”字的结字以中竖为界,左密而短,右大而疏,追求一种平中见奇,奇中有正的结字规律,“提”“撇”“短撇”“捺”四笔在中竖处交于一点而不显得拥挤,因此气韵尤为生动。
要分析相同的字,不同的写法 
 上次给你布置的作业,让你分析  碍,那两个字在圣教序的心经里
宗禅君:
先问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字组?一个字组一般包含多少个字?我的理解是:蘸一次墨一气书写的字数为一个字组,这样理解对吗?
这也是一种分法,我觉得按照线条的性质分更好些,紧线条是一组,松线条是一组。粗线条就可以理解为紧线条,细线条可以理解为松线条
春天的风: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作业:

通过上面老师缜密分析,把所学知识做点旁通以抛砖引玉,还望师友斧正。

我所举例为 “足”字:

第一个“足” 字,收笔反捺实收,在本字组上形成开合的一个节奏,字的造型巧妙的打破了上个字的横势并取得与左右字的结构呼应,在空间上逐步把字的外部递加到内部做导引,形成和谐统一的变化。

第二个“足”字的反捺明显地与左边“夫”、“人”的捺笔巧妙地化开并加粗书写,重笔书写形成视觉中心非常挑眼的一个字,与全篇重笔的字形成呼应,精彩之极。

在节奏上其字组形成收放自然,对比协调。
前一个起收拢的作用,后一个起放开的作用 
 
能不能再分析一下他们用笔的不同

对不起!是我会错了您的意思,那就先交了这份作业,再回头来完成您布置的上份作业。

分析一下上图重复出现的两个“会”字。

第一个“会”字是自“癸丑暮春之初”以来的又一跌宕起伏,取斜势,紧插“初”字空隙书写,用笔率意轻佻,撇笔有别“初”字,而捺笔运用倒扣回锋的笔法,使整个字不致有漂浮之感,“田”和“日”的笔画虽断却连,使之尽显灵动之感。

第二个“会”字于上一“会”字比较,前者轻佻,后者端庄,取势端正,全字用笔稳重,捺笔采用顿收,更加使整个字端庄稳重,但是最后一横偏左轻轻将门关上,显出了平中见奇的造型能力。

我能观察到的只有这些,不对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我昨天在UC上听了笃庵先生讲座,更加敬佩先生。先生讲的很精彩,很有口才,从中也能听出先生见识之高,博学之广,是位难得的好老师。在讲字组时,主要从节奏的角度进行阐明,使我认识深刻。把线条性质相近的看为一组,这一组里字数是不等的,就像一小节里的音符,有多有少,长短不同,但拍子是相同的。不同字组的线条性质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了对比,他们反复出现,就形成了节奏,和音乐的节奏一样。这是我听后的理解。 
现用17楼的帖分析两个也字,第一个字组,是日也,线条较粗,字形端正,但也字偏离了这行的中线,呈蛇形线,目的是和右边的字组一觞一咏都在中线上的情况,形成了动静的对比,(而一觞一咏又与列坐其次形成了疏密的对比)。再看第二个也字组,信可乐也,这一组线条轻松,动感强,也字的竖弯钩向下重出似隶书的雁尾,目的是与乐字的右倾之势相呼应,以取平衡。(这一字组也与右边的游目骋怀字组形成了疏密轻重的对比)

原州山人   
分析《心经》中两个“碍”字的区别  
第一个“碍”字用草书笔法,轻佻落笔,中部取势平正,疏密有致,一撇从右侧下笔,使得平正之中增加了几分动感,当写到右半部的时候进一步将整个字形夸张,似乎一发而不可收拾,然而在最后收笔时噶然而止,似放非放,似收非收,给观赏者平添了几分想象空间。在整个结构上,上部对齐而下部错落有致,奇与正,擒与纵,动与静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二个“碍”字则与上一个“碍”字截然相反,除“石”边以外,几乎用楷书笔法写成,整个字端庄,稳重,为了不使之显得呆板,左边的“石”略加夸张,每一笔均取斜势,最后一捺纵笔出锋,使得整个字变得灵动起来。  
分析的不对请老师批评。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春天的风:

【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作业:

通过上面老师缜密分析,把所学知识做点旁通以抛砖引玉,还望师友斧正。

我所举例为 “足”字:

第一个“足” 字,收笔反捺实收,在本字组上形成开合的一个节奏,字的造型巧妙的打破了上个字的横势并取得与左右字的结构呼应,在空间上逐步把字的外部递加到内部做导引,形成和谐统一的变化。

第二个“足”字的反捺明显地与左边“夫”、“人”的捺笔巧妙地化开并加粗书写,重笔书写形成视觉中心非常挑眼的一个字,与全篇重笔的字形成呼应,精彩之极。

在节奏上其字组形成收放自然,对比协调。

前一个起收拢的作用,后一个起放开的作用 
 
能不能再分析一下他们用笔的不同
前一个足字用笔以转为主,特别是上方的口,用笔圆中带方,半转半折,和结字的内敛相吻合;后一个足字用笔以方折为主,特别是上部口字翻笔折锋,劲健爽利,结字也肆意汪洋。 
末笔前字委婉回旋,含蓄内敛,后字则放笔抽锋而出,气势豪迈。 
前字字形方正,与下字“以”的欹侧、大小相的益彰;后字打破字本身的平衡,与“怀”的方正,“以”空灵相融合。

紫兄分析的好,按照这样的分析仔细体会,反复练习,当有大进

浅析两个“常”字:

    第一个“常”字写得较为轻灵,体现上擒下纵关系。在上面两个字“化、当”笔划较粗,写得厚实稳重,给人感觉比较平稳后,在这里打破这种感觉。特别是相比第二个“常”字,这个“常”字上部分“小”和下部分“吊”写得比较简短明快,特别是最后一竖略带弧度且偏向右方,整个字显得有点向右偏,与上面“化当”两个字形成体势错落变化,这一长竖和上部分的一短竖形成长短、错落的对比。“小”的一撇写得比较方,体现了承接上面两字得的稳重。中间的横撇也写得比较方,调节整个字圆转较多的成分。看了上面两个字后,看这个字就感觉比较灵动、飘逸。

    第二个“常”字写得较为平稳安详,体现上纵下擒关系。和第一个“常” 比较,“小”、“吊”写得相对比较大,“小”承接上面“常、现”得灵动,写得较为轻灵弯曲,“吊”两横比较长且第一横为直笔(体现曲中有直),一竖写得比较厚重平直。给人感觉是上半部分承接上面两字,写得灵巧生动;下部分稳重大方。


海里雨分析的很好,多做些这样的练习
宗禅君:
先问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字组?一个字组一般包含多少个字?我的理解是:蘸一次墨一气书写的字数为一个字组,这样理解对吗?
我的理解:一个字组应该是这个字的前后呼应为主,收放、粗细、疏密、繁简、古今等。 
不知对否,师兄指教?
通过学习,我的理解是:字组是把性质相同的几个字(字数不定)组成一组,与性质不同的字组进行对比。王兄说的是字与字的关系,字组是指组与组的关系。 
各位师友;我有时在想,古人写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们当时应该是为“写字”而“书法”,不似今天,我们为书法而“书法”,当然,在写字的过程中,努力 写的漂亮一些,潇洒一些肯定是有的,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没有这种“技法”的存在??? 
 
不敢再说了,冒失之言,请指正。 
了了拜读笃庵老师【读帖练习】笔法丰富性的分析,受益匪浅,近期心愿要加紧练习,争取作业尽快上交。 
深之又深啊。这是我第一次这样专心地专业的学习啊,但我不会放弃的,因为有你们这些老师和师兄的循循善诱地指导。
子午山人:
各位师友;我有时在想,古人写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们当时应该是为“写字”而“书法”,不似今天,我们为书法而“书法”,当然,在写字的过程中,努力 写的漂亮一些,潇洒一些肯定是有的,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没有这种“技法”的存在??? 
 
不敢再说了,冒失之言,请指正。
知道钟繇吧,官至太傅,欲观韦诞所藏之蔡邕笔法秘籍,不得,捶胸吐血。后韦诞殁,阴使人掘墓而得之。 
从这个故事里,你应该能找到答案吧。 
现在的书法和古代有所不同,古人是写书法,现代是创作书法,主观的追求成分更重了。
多謝篤庵老師及各位老師,梅子學習收益! 
笃庵:
小结一下 
1、为什么要讲求笔法的丰富表现 
为了追求章法的表现效果 
为了形成字组,体现一定得表现目的 
为了打破原有的节奏,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2、丰富表现的方法 
改变提按使转的方向、力量、速度、频率 
改变入笔的方向,形成逆入、搭入、切入 
改变收笔的方向,形成回收、顿收、放收 
改变行笔过程中控笔节奏,比如加强提按,改变拧转方向,使线条中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 
3、分析笔法丰富表现的作用 
可以了解古人塑造在章法的思想 
可以建立学习笔法的正确思想,明白笔法的运用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变化的,不是僵死的教条。 
为以后的创作打基础。 
4、临习的要求 
先从单个字开始,但必须明白这样变化的前因后果 
选取一段反复练习,烂熟于心 
根据古人变化的思想,自己反其行而变之。明白了古人如何变化的思想,掌握了笔法变化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根据这些思想和规律,按照不同的章法要求重新来组合这些字,改变原有的节奏、大小、奇侧,自己来进行编排。 
加入自己的思想大胆变化,在其中寻找自己欣赏的变化应用到创作中去
学习了 
发帖:388
这个里边,有两个“之”、两个“本”、两个“教”。我来试探分析一下这连个“之”字。 
首先,起笔的两个字不同,也就是点。第一个点是侧锋入纸,卧笔,以直线的方向做下伏的动作,同时以顺指针转动笔管,显得圆润丰满。第二个字的点,虽然是以相同的方向入纸,但是在入纸之后,笔锋就提起来了,向右下行笔,且行且提。 
第二,横。第一个字的横笔,起笔是自右上向左下入纸,蹲锋后提笔,笔管保持角度不变,向右方行笔,保持中锋,不提不按,到了尽势,顿笔上提,略以逆时针转动笔管,然后再提笔,向左下做不提不按的行笔,但是在行笔过程中,笔管略有调整方向。第二个,横划起笔,欲右先左,做藏锋入纸,然后向右行笔,速度略微比前一个字略快,写到尽势,翻笔、压笔,向左下行笔,速度也是比前一个字略快,这个“之”的这两部分,都是且行且提。 
第三,捺。第一个字的捺,笔锋入纸后,略向左下略顿,笔管保持不起不伏,仅仅靠的是转动笔管,中锋行笔,向右下平滑捺出,中间有扭绞,到尽势,收锋,提笔,优雅且嘎然而止。第二个之的捺划,在略顿笔之后,有点提笔的动作,然后再向右下行笔,到了中部,方向产生变化,同时扭绞笔锋,铺毫,接着向右行笔,尽势收锋,出锋收笔。 
啰里啰嗦地说了一些,权当作业,也是这些日子对于《自书告身》的体会,不知道理解的是不是正确,请老师批评。
怀素观夏云遇奇峰而悟笔法!谢谢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