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捷克斯洛伐克是东欧一个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也是少数几个能在二战前生产坦克的国家之一,早在笫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便能为当时的奥匈帝国生产装甲车辆。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捷克军方从英国购买了三台卡登?洛伊德型轻型坦克,并以为基础,要生产一种新的轻型坦克。当时有斯柯达公司和CKD公司参与了投标,后来CKD公司的方案中标。 而CKD公司生产的完全仿卡登?洛伊德型的坦克由于火力较弱,装甲又薄,并不受部队欢迎,所以CKD公司又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到了1935年10月30日定型了LT-35型轻型坦克,LT表示轻型坦克,35表示定型年份。 LT-35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0.5t,乘员4人,装1门37mm火炮,炮弹的弹药基数为72发,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辅助武器为1挺7.92mm并列机枪,1挺7.92mm前机枪,携机枪弹2550发。其动力装置为功率120hp(88.2kW)的水冷汽油机;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6个倒档。有意思的是,这种坦克上采用了气动换档机构,这在其他坦克上是很少见到的,驾驶员操纵起来很省劲,但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车体和炮塔均为铆接和螺栓连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35mm。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5km/h。 拿30、40年代的标准看,LT-35是一种性能相当不错的坦克。它是LT-38轻型坦克的前身。其总生产量在200辆以上。 二战初期,捷克被德国吞并后,LT-35和LT-38轻型坦克全部被德军缴获。在二战中,德军广泛利用了这批坦克,德国人将LT-35称之为PZkpfw35(t)坦克,括号中的“t”表示是从捷克缴获的坦克。在德国法西斯的仆从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军队中,也可以见到LT-35坦克的踪影。罗马尼亚的第一皇家装甲师中,有126辆LT-35坦克,罗军的编号为R02坦克。匈牙利特许生产的坦克称为T-21/T-22坦克,T-22型后来又改称为M40坦克。M40坦克的总生产量达到1322辆。此外,LT-35坦克还出口到瑞士、瑞典、伊朗和秘鲁等许多国家。可见,LT-35坦克还是T当时很有影响的一种坦克。 PzKpfw 35(t)不但参加了德军在波兰(1939)和法国的战斗(1940),而且出现在东线战场(1941)巴巴罗萨行动中,面对苏联的先进坦克,PzKpfw 35(t)已经显得过时和不堪一击,在寒冷的冬季PzKpfw 35(t)的机械部件也不再可靠(比如由压缩空气驱动的离合器,刹车和转向系统)。由于LT-35(t)的车体采用铆接结构,装甲板一旦中弹崩落的 铆钉就可能杀伤车组成员。 1941年的晚些时候,随着性能更加优良的坦克投入生产,PzKpfw 35(t)开始用于执行二线任务如:维持治安和对付游击队。大多数35(t)被移交给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等仆从国以及德国警察部队和反游击战单位,不过1942年7月18日的一份报告显示, 当时仍然有178辆35(t)在德军中服役,斯洛伐克陆军的一些PzKpfw 35(t)还参加了1944年8月爆发的民族大起义。 PzKpfw 35(t)进入德军服役后带出了一系列衍生型号。1940年9月斯科达公司设计出基于LT-35的T-13坦克,不过它从未投产,1941年还进行了PzKpfw 35(t)热带型的改装测试,但再次无果而终。1942年3月到1943年,49辆 PzKpfw 35(t)被改装成“Morser Zugmittel/Artillerie Schlepper 35(t)”――火炮牵引车(取消了炮塔和车体上部,并用帆布取而代之,一些还装有可承受12000千克拉力的尾钩,它们中的一部分曾在岸炮部队服役(如驻扎在丹麦沿海的炮兵部队)。1939/40年间, 斯科达公司的设计人员尝试使用LT-35的底盘改装“ Panzerjager 35(t)/47mm Sfl auf PzKpfw 35(t)”,这种自行反坦克炮计划装备斯科达47毫米Pak 36(t)L/43炮(斯科达47毫米A5炮),两辆用Morser Zugmittel 35(t)改装完成的原型车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35(t)的其它变形车种包括20台左右的Befehlswagen 35(t)――搭载多部电台的指挥坦克以及一些产量极少的后勤辅助车型。此外PzKpfw 35(t)的炮塔还被用作丹麦沿海或科西嘉岛上的固定火力点。 而在《坦克世界》中,对于新手玩家来说,35T型坦克无论在防护还是火力上,包括机动力都是十分不错的,而德国人认为LT-35的性能相当于3号坦克。对于新手来讲,37mm火炮杀伤力与穿透力足够,而35km/小时的时速又保证了相当的机动能力。但是由于该型坦克投入生产较早,所以很快被更先进的坦克所代替。 JS-2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吨,乘员4人, 车长9.83米,宽3.07米,车全高2.73米,车抵距地高465毫米。与小巧的T-34相比,它俨然是个庞然大物。JS-2采用一台V2系列柴油发动机,编号为V-2JS型,最大功率520马力(380千瓦)。该发动机与KV坦克上的V-2K相比,功率稍小,但结构更简单,与T-34具有更大的通用性。JS-2的最大公路速度37千米/小时,平均越野速度12~19千米/小时。虽然它的燃料载量为523升,但油耗非常惊人。在公路行军时,百千米油耗为217升,越野状态则为249升。在大公路行程24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210千米,但是实际通常只有150千米左右。JS-2的爬坡性能为35度,无准备涉水深1.3米,过垂直墙高0.99米,越壕宽度2.48米。 [1] 在火力方面,JS-2的主要武器为一门D25T122毫米43倍口径坦克炮,俯仰角-3到+20度,备弹28发。在通常情况下,弹药配备为30%的穿甲弹和70%的榴弹。穿甲弹又分成普通钢芯穿甲弹和钨芯脱壳穿甲弹两种。二战后期通常只有一些富有作战经验的近卫坦克部队才能在一辆坦克上装几发钨芯弹,用来在约一千米以上的距离对德国“虎王”坦克的正面进行攻击。122毫米D-25T坦克炮使用曳光普通钢芯穿甲弹在约一千米距离上垂直穿甲厚度为160毫米。辅助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T车载机抢,备弹1000发,改进型JS-2M的一些后期生产型加装了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载弹500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