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子上的名师大家

 爱猫故事家 2014-01-22

    扇面,是中国画创作中经常使用到的载体之一,和在宣纸上作画不同,扇面因其使用功能,其上的画作往往更显生动,也更考功力。“怀袖雅物--民国扇面展”目前正在莞城美术馆展出,展览围绕中国折扇的历史渊源、折扇的制作工艺,折扇的生活应用以及扇面的文化艺术展开,观众能直观、系统、深入地认识中国折扇艺术,并一睹民国扇面原物的风采。

    历史悠久的扇面创作

    中国折扇从东汉至今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沉淀,才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加上名家们的独特演绎,将全面地展示出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扇面画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地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我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折扇的起源、形成、发展、鼎盛整个历史流程和折扇的制作工艺,以及有关于折扇背后的故事等等,展览将以文献梳理的形式系统地展示折扇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史价值。

    收藏市场上的新宠

    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

    “怀袖雅物--民国扇面展”荟萃了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赵之琛、王褆、吴昌硕、丁辅之、沈尹默、潘天寿、沙孟海、傅抱石、启功等中国首屈一指的名家书画扇面、折扇拓本及折扇扇骨精品百余件。这其中,不乏价值极高的艺术精品。

    艺术品收藏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扇面收藏长久以来处于传统书画配角地位。其实,扇面书画与卷轴书画相比,虽不及卷轴书画宏大精深,但却有着更为浓厚的装饰意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借国内艺术品市场复苏之势,扇面收藏市场也热闹起来。

    2013年北京保利艺术品春拍中,72件扇面拍品100%成交,成交总额高达9087万元。也就是说,平均一幅扇面的成交价达到了126万元。而本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是唐伯虎所画的《江亭谈古图》金笺扇面。这件拍品以20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打破了唐伯虎扇画作品的世界纪录,同时也是目前成交价最高的单面扇画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