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维学的书法观 及 书法作品

 川页 2014-01-22

袁维学的书法观

  (2014-01-22 08:44:03)
标签: 

书法

 

文化

 

袁维学

分类: 书法

我的书法观

 

袁维学

 

凡是人,都有爱好,没有爱好的人是没有的。有人爱好吃,有人爱好穿,有人爱好读书,有人爱好运动……。我爱好书法。爱好书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喜欢舞笔弄墨,二是喜欢欣赏法书。二者缺一,都难称之为真正的书法爱好者。

书法为何能使那么多人痴迷?因为它有三美:线条美、结构美、神采美。有一个功能:舒发情怀,修身养性。一幅上乘的书法作品,有一种震撼力,能使人遐想联翩。其线条,有的如娇柔的美女,有的像拔山的壮士;有的若活泼的小儿,有的似迟缓的老者;有的像大海,有的似高山;有的如行云,有的似流水;有的像游蛇,有的如枯藤……给人一种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其结构,或平正,或险绝,或连贯,或中断。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起伏跌宕、变化多姿。其神采,情趣横生,魅力无穷,使人愉悦,令人遐想。当一个人在练习书法或者进行书法创作时,精力会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运动过程中去。他从中得到一种快感和满足。

我想就书法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书法并非汉字所特有

 

有人说,书法为汉字所特有。其实,并非如此。各种语言都有其书法。英语、日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都有自己的书法。其线条流畅、错落有致,赏心悦目,为当地人所喜爱。如果认为只有汉字才有书法,未免有点坐井观天了。然而,能够成为一种艺术门类而独立存在的,惟有汉字书法。汉字书法,也非中国所特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也都有热衷此道之人。他们有的重传统,有的重现代,有的把本国文字的书法揉进了汉字书法之中,有的把西方的绘画艺术融会于汉字书法里,使汉字书法更具有表现性、装饰性、观赏性。

 

书法作品要注重观赏性

 

古人写汉字多半是为了实用。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书写。当然,也有些文人墨客书写文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古人并非刻意创作,然而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瑰宝。由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汉字书写的实用性越来越小。电脑的运用和普及,互联网的问世,已经很少有人用笔爬“格子”、写文稿、写书信了。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运用的就更少了。除了书画爱好者、书画专业工作者、部分学生外,宣纸、毛笔、砚台、墨汁已经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现在书法创作,一是为了展览,二是为了出书,三是为了悬挂。所以,在现代,书法基本上是为了观赏。既然为了观赏,创作时就应考虑其视觉效果。作品应力求大气,有征服观众的气势,注重整体效果。如果观者饶有兴趣地一而再,再而三的观看一幅作品,那么,我想,这幅作品应该是成功之作。

 

书法作品应重美感

 

    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书法作者应有较深的功力,创作出水准较高的作品。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最好不要展示。不能欺骗自己,愚弄观众。书法作品的质量与作者的声望、地位并非成正比。有的人由于自己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功成名就。当初的字写的颇具水平,然而,出名后就信手沾来,糊弄别人了。这既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他人不负责任。有的人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附庸风雅,舞文弄墨。其作品水平并不高,令人不敢恭维,充其量也就是能写几笔而已,然而却还引来一些鼓吹者,为其作品叫好。当然,如作为自己的爱好,无可厚非,但如吹得过分,那就有点蒙人了。民间称胡乱书写的字,谓之“鬼画符”。当今“鬼画符”的东西,并不少见,甚至出自“名家”之手,有的还被吹得神乎其神。“丑书”已不那么走俏了,无须赘言。我想,书法还是“美书”为好。

 

学习书法,贵在坚持

 

我向来不相信“天赋”,而信奉“勤奋。有的人多一点儿“灵性”,但光靠那点儿灵性,却很难成事。我以为,一个人的成功,十分之一在于灵性,十分之二在于机遇,十分之七在于勤奋。勤奋在人生的成功之路上至关重要。学习书法就得靠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摒弃名利之诱惑。

我认为,书法有四要素:结体、布局、用笔、用墨。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线条的问题。一个字如此,两个字、一行字、整幅字亦是如此。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疾徐、光润滞涩、枯硬软柔的墨痕,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书法线条的表现力在于运笔的力度,来自笔和纸的相互摩擦。由于书者对线条的控制,形成了书法线条特殊的韵律和节奏。书法线条之美在于用笔和用墨。笔墨运用得当,便产生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等各种效果。书法线条之妙,使书者如痴如醉,观者心旷神怡。要想写出有质量的线条,就需中锋用笔。不过,线条只是外在的,内在之美在于“神采”。“神采”是书者在书作中所显示的精神风采。这是书者学识、意趣、功力、修养、气质的体现,如何使作品具有“神采”,这却是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在于自己的领悟。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就会产生一幅完美的作品。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有三个过程。刚开始时,觉得很容易,常常眉飞色舞;接着,觉得很困难,难似行走“蜀道”,寝食难安;再坚持下去,慢慢进入门径,有所感悟,最终步入光辉的殿堂,甚而至于进入自由王国。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只要不畏艰难,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就会如愿以偿。

 

不可迷信古人,亦不可迷信今人

 

    古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书法瑰宝,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学习门径,带来了许多方便。各种书体似乎都很完美,不可逾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种书写形式、体式都有人尝试过,再变化,似乎已不可能。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等已成为学书者的偶像,令人望而生畏。当今也出现了不少名家。他们的作品有的水平很高,有独到之处。当然,有的“名家”也是唬人的。所以,想涉入书界者还真得有点勇气。

     学书者需要学习古人,学习传统,舍此,就会成为无根之木。但想学得完全像古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学古人,第一不可畏惧古人,认为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第二不可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学传统是为了打基础,越雷池是为了创新。今人与古人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个人的学识、经历、修养、性情等不同,不可能学得完全像,得其精神足矣。不可被古人的完美所吓倒,虽不敢奢望超越,但起码应该有自己的风貌。或则,则会永远做古人的奴隶。

对于今人也不可盲目崇拜。我仔细阅读了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双钩本),颇有感触。于右任是位草书大家,在草书推广方面做了很大贡献。他编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影响了许多人。但既然称之为“标准草书”,所选的字就应该是标准的。但其中有的字,我以为是个别现象,难称其为标准。如“第三页帝、鸟、陶,第五页鸣、此,第七页声,第八页曰,第九页馨,第十页初,第十三页动,第十五页瑟,第十六页府,第十七页驾,第十八页众,第二十页百,第二十二页勉”等等,如果不看释文,别说一般人不认识,就是专攻草书的人,也未必识得。所以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有的人模仿现代书法名家。我想这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你模仿的书家若是上,你也仅得其中,若是中,那你就仅得其下了。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书界,而不能坐在井底仰观名流,不要做拾人牙慧者。现代人的书法可以观赏、研究、参考、借鉴,但不可模仿。否则,路子走歪了,再走回头路,难矣。

 

书法创作亦需形象思维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需要形象思维。我以为,书法创作也需要形象思维。当然,这种思维,不是在创作过程中,而是在落笔前。历史上许多大书家,都从人文景观中悟得笔法,遂使书艺大进。张旭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书写出诸如《古诗四帖》这样精美绝伦的草书佳作。怀素认为夏天的云彩变化无穷,忽密忽疏,忽远忽近,或奔放,或婉约……,遂以“夏云为师”。由于他敏锐的觉悟加之宗教思想的熏陶,造就了无可超越的宗师地位。黄庭坚从船工荡桨,群丁拨棹获得了启示,使他的字长笔恣意,纵横舒展,体势欹斜,撇捺洒荡,四面出锋,极似船工长桨拨水。用笔雄健豪迈,气魄宏大,骨力劲健中见凝重清醇的意趣。毛泽东在为《红旗》杂志题写刊名后曾指着“红旗”二字说: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红旗两字的字意,激发毛泽东丰富的想象。而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迎风招展的红旗,又使毛泽东的题词更具节奏感和运动感,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书者在习书时或创作前,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联想到力拔山河的壮士,袅娜多姿的美女,参天的古树,澎湃的大海,激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滑稽的丑角,诡异的魔术等等。平素悟到的东西,日积月累,创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会从胸中流出,使笔墨和线条更加丰富多彩。创作时,就无暇多想了,正所谓意在笔先。 只要笔落到纸上,书者就要专注毫端,心无旁骛,物我两忘。作品成败,那就看书者的笔下功力了。

 

钟爱草书

 

我酷爱草书。草书以其强烈的运动感和节律感,千变万化,奔放驰突,震撼心灵,动人魂魄。在各种书体中,笔法最丰富者属草书。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论述草书时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草书,尤其是狂草,给人的艺术感受和启迪,是其他书体所不及的。狂草是书法中高度昂扬的浪漫主义。狂草打破字间大小和分行布白的通常规律。竭力强化疾涩、浓淡、润枯、重轻、往复、抑扬、向背、疏密、欹正、聚散……等等对立统一的多种因素,在有限的幅面中展开全方位突进。狂草以惊险的使转为形质,在使转中举重若轻地掣动点画。狂草高度发挥创作者的主观精神,把个性发挥,提高到最中心的位置。创作或观赏草书,尤其是狂草,简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

欣赏草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喜爱张旭、怀素、黄庭坚、毛泽东的草书。张旭的草书苍劲有力,怀素的草书潇洒自如,黄庭坚的草书沉着痛快,毛泽东的草书豪放大气。

对于草书,我的看法是:一、草书的笔画要动静结合,以动取胜,没有动感就不能称之为草书。怎样写才能有动感呢?首先是行笔要讲求提按顿挫,不可使线条一样粗细。只要提按纯熟,线条就会有轻有重,肥瘦相间,并能见到点画的气势,自然就动起来了。另外,还要讲求结体的形态动感和篇章的动感。一幅好的草书作品,字忽大忽小,忽正忽侧,时而奔腾直泻,时而姗姗而行,左顾右盼,上下参差,给人以龙飞凤舞之感。二、草书最忌滞呆,最重流美。一字或数字要一笔而成。即使不连,也血脉不断,笔断而意连,通篇一气呵成。这样,方有气势,才会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三、草书的笔画、结体和章法讲求变化。草书用笔讲求的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相辅相成,刚柔相融,环弧绞转并施,所以草书的许多线条出现了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妙笔,有时还掺杂一些篆、隶、楷的笔画或笔顺倒插等。熟练地掌握了草书的笔法,就获得了草书的灵魂。四、写草书不可一味求快,而要疾迟交替,提按相间。清朝宋曹说:“草书贵通畅,下墨易于疾,疾时须令少缓,缓以仿古,疾以出奇。”只有疾缓得当,墨量适中,才会有鲜明的节奏感。五、南朝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在长期学习草书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一、写草书掌握速度至关重要,一定要疾徐得当。我过去写草书,速度过快,用笔往往不到位,而且常出现浮滑的毛病。采用“拳头执笔法”后,有所改进。二、书写时要果断,不可犹豫。犹豫,气则不贯通,线条则不流畅。三、要有胆量,放开胸怀,不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四、要笔笔认真,笔笔到位,不可任笔而行。五、要充分利用墨色,掌握好墨与水的关系,写出层次来。墨浓书写速度略慢,墨淡书写速度稍快。六、写草书宜用长锋笔,握管宜高,这样才能挥洒自如。

书法成了我与人交际、抒发情感、磨练意志、活动筋骨的重要途径。它是我生命中最活跃的成分,不可须臾或缺。

 袁维学的书法观


袁维学书法新作:李方膺 <wbr> <wbr>题画梅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