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渔斋医话(二)

 兰之道 2014-01-23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四时受病原委

属性:天有四时即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人之感也,随其脏腑之虚实而病焉。邪如穿窬,

见人

家墙门不固之处,则乘而入。昔有三人,冒露晓行,后一人无病,一人病,一人死。无病者

先以酒食,胃气充而肌表固也;病者不饮酒而单食,死者空腹而行。可见邪之即凑,其气必

虚。夫春气宜温,万物发陈,其气疏以达。设天寒衣薄,腠理闭塞,阳气不得透泄,诸病生

焉。骤发者其感也轻,更有从冬而受邪者。如王叔和云∶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其

感也深。若贫乏之辈,肌理固密,胃气壮实,更复营作,不时出汗,即有所感,邪从汗而泄

矣。故被体虽薄而不病也。至于寒之初着人也,始则皮毛则肺应之,次则肌肉则胃应之。当

体中稍有不适,即以辛散之剂服之,何至阳气不得泄越,郁而成病?始则身热咳嗽,甚则为

为斑,其总名曰春阳寒郁。更有当春季受邪,阳气不透,其人禀浓,不致骤发,至春杪夏初

,始欲走泄,因病热焉,其邪传心胞及胃者居多,或寒热往来,或单热不休,或疹或斑,或

成温疫,其

名曰春温晚发。夏为火德,万物欣荣。然大江以南,土卑潮汐,当梅雨淋漓,则多湿邪;大

小暑又多酷热,暑伤人气,湿侵肠胃。人当夏令,宜谨起居,薄滋味,为卫生要事。暑邪无

形,从人口鼻吸受;暑先伤气分,故气促脉软,四肢无力;暑伤心,心主液,故心烦少寐汗

出;或久晴土燥,忽大雨下注,热气上蒸,最易受暑。及途行浅舍,劳逸虽殊,其受邪也同

,是为阳暑。更有处于凉亭水榭,爱纳凉,喜冷冻饮料,胃气抑郁,其病恶寒壮热,少汗,脉沉

滞,或吐泻,是为阴暑,不可不知。暑必挟湿挟秽,其病有霍乱者,有四因也∶受暑、受凉

、受湿、伤食。至于赤白二痢,皆由湿热内侵饮食不节,其名曰暑湿交病。秋气宜凉,金令

清肃,则病者少;若秋阳炽骄,人感其气,或贪凉露坐,毛窍为风露所遏,邪不得泄,最易

受病。大抵疟症多从是得。及身热头痛,咳嗽喘促等症,愈晚愈重,其名曰凉风袭暑。冬气

凛冽,万物闭藏。然每有夏秋伏暑在内,至冬至一阳来复,感其气而欲泄,多见形寒肢热,

咳嗽吐血,牙宣鼻衄等症。更有冬气和煦,阳藏不密,冬温症。当冬三月,善卫生者,晨不

冒雾露,闭关独宿,夜卧不致过暖,则为来春发生之本。若空腹晓行,不谨房室,易生寒病

,即病者古名为伤寒,可不慎欤?其名曰冬藏不固,其治法前贤悉备,何待予之赘辞耶。然

未有分四时而立法者,故探讨精微,特出己意,以成一编。俾业斯者,观之了如指掌,熟玩

详求,自能得心应手。至不关乎气感,当另立一门,以见意也。《内经》之四季所感而发病

,未尝不以四气而论,予分四时受病,并出治法者,乃推其本而究其源,与古人立法,原无

大异,惟用主药有别耳。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六淫相兼说

属性:风寒在其中,燥火在其中,暑湿在其中。

夫冬天之风,人人欲避之,畏其寒也。早春之风料峭入骨,人畏之,亦因寒也。当其杨

柳风

和,吹面不寒;夏月北窗,清风徐至。人非止不避,而反爱之,故风而寒则伤人;和而清者

不伤人;觉其寒则伤人,不觉其寒则不伤人。惟脑后与隙中来者,咸宜避之。假如密室,当

天其热必甚。设遇外间凉风大至,人思挟纩,入此室中,其热不减,但洞启窗户,霎时而凉

可见寒在风中明矣。太阳为真火,诸湿一承其耀,无不 然,火亦喜从其类,故易称火就燥

。风虽亦可为燥,然必假气收肃;晴光轩豁之时,非其良能焉。更有藏麻年久,自能出火,

可见燥在火中明矣。夫暑,火之余气也,必因湿而成。六月为火德,小暑大暑系焉;或当

亢阳,忽地潮础汗,龙雷并起,大雨滂沛。人快其凉,而不知热土受湿,暑气上蒸,此时感

邪最易。又如萤火,腐草所化,亦由湿热相蕴而成。始于长夏,绝于寒露,此暑之始终也。

前人称暑必挟湿,信夫!若暑不因湿,则可谓之火,火而兼湿,方成暑矣。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用药如用兵

属性: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兵。热之攻寒,寒之攻热,此正治也。因寒攻寒,因热攻热,此因

治也

。子虚者补其母,母虚者益其子;培东耗西,增水益火;或治标以救急,或治本以湔缓。譬

如兵法,声东击西,奔左备右,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卫其虚,避其实,击其惰,还其

锐,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明;能因病变化而取效者,谓之神

医。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医不尽药石

属性:医者,意也,其术不尽于药石。故古人有泥丸蓑草,可以济人之语。苏耽橘井,食叶饮

泉即

愈,岂专药石也?此在医者有恒,能真心济世,不逐声利之间,则虽祝由,可以已病。以我

正气,却彼邪气,德行所积,随施随验,固非常理可测。若只专计刀锥之利,己心不正,安

能却邪?虽己试之方,珍异之药,或未必能有神明助乎?其间非可摈之为妄语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治贵人有四难

属性:后汉郭玉谓,疗贵人有四难∶“自用意而不任医,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安

间,

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余以为此四病,贵人果有之。然贵人之遇医,亦

有四难∶远地相召,素不曾试,一难也;稍涉毒味,不敢轻用,二难也;尊高临之,医不能

尽意三难也;专任仆外家,烹煮失宜,四难也。以此言之,贵人不可轻于致病,尤须慎于服

药,如夫子所谓某未达,不敢尝焉。然后可。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医家五失

属性:医家乘人之危,古经比之杀人。古经云∶不恤缓急,妄索事分杀人也;不问有无,必欲

多得

,杀人也;懒惰睡眠,轻视人命,杀人也;辨察不明,用药差误,杀人也;见不即治,俄至

增剧,杀人也。有此五失,挟术杀人,甚于挺刃。昔陈景仁妻张氏有微疾,医误投血膈之药

,遂至不起。既死,魂神荡越。一日,因景仁出郊,遂合为一,恍惚如狂,独歌独笑,以

终其身。观此临人疾患,可不慎夫。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七情皆听命于心

属性:人之病,不外乎三因∶外因六淫,内因七情,与饥饱劳倦、跌扑为不内不外因。凡单感

六淫

,虽其人素弱,无甚大病。若兼伤七情,脏腑先虚复感外邪,为病必重。故七情之伤,过于

外感。夫七情之伤,各有所属。心为喜,肝为怒,脾为思,肺为忧,肾为恐,此为五志。尚

有悲属肺,惊属心,共为七情。七情者,人不能免,惟不可过耳,过则伤矣。其伤虽分五脏

,其实止一心耳。夫心为君主,其余各脏为臣,皆听命于君。惟君所使,臣下奉行而已。故

善养生者,心常有主,如岳家军,撼之不动,主师既能镇定,各营孰敢轻动耶?又如张魏公

军,夜闻营中喧扰,魏公安卧不动,俄顷寂然,明日廉得首乱者一人斩之。一见主不动而孰

敢动,一见众虽动而主为不动。心之于四脏亦然,在军则无乱,在人则无伤。至于不为饥饱

劳役所困,人自易为,非比七情之难伏,若跌扑何待言?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再论七情总由心发

属性:昔如谢傅之折屐,景文之敛棋,虽属矫情,终为雅量。一遇喜而若无喜,一逢悲恐而若

无悲

恐,心有所持也。古人以非理相加,横逆之来,在庸夫必勃然怒发矣。而贤者乃曰可以理遣

,可

以情恕,必不似庸人之勃然怒发焉。此无他,在明理。管幼安泛海值飓风,舟欲覆溺,众人

不胜恐惧,幼安面无忧容,语不改常。此无他,在知命。夫明理与知命,惟心能然。我故曰

∶七情虽分五脏,其实止一心而已。观此更觉晓畅。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人病何者为多

属性:或问∶人之病何者为多?予曰∶火热为多。如病机十九条,火居其五,热居其四。凡人

毛窍

三千六百,窍窍通气,气即火也。(《内经》气有余便是火。)若感风寒,毛窍闭塞,气不得

泄,便郁而成火,所谓人伤于寒,则病热也。若感暑感燥,暑即火而兼湿,燥即火在其中,

故人感六淫,皆为热病。更脏腑中各有少火,少火生气为无病。一脏失调,一腑气逆即郁滞

,少火变为壮火,壮火食气则病。故外之六淫,内之脏腑,违之则皆化火而病生矣。岂非

火热为多乎?问∶病既火热为多,何温热之药,补益之方,方书并载,未曾独多寒凉耶?答曰

∶壮火食气,久则为虚为寒。(气少故也。)或过用寒凉,或禀气素弱,或命门火衰,或劳倦

伤,或寒邪直犯脏腑。如此等症,自然要用温热补益耳。治火诸法,条述于后。风寒初感,

火未甚郁者用辛散,已愈者用辛凉,半表半里者用和解,表邪未祛而里症又急者用双解。表

邪已尽,惟内有实热者,或清或下。感暑湿者清而利之,暑兼风者散而清之,湿热者苦辛淡

分消之,感燥者清而兼润之。脏腑郁火为病者,心郁则泻之,肝郁则疏之,脾郁则夺之,肺

郁则散之,肾郁则泄之。其六腑郁火,各从其类而治之。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正气受逼则为邪火

属性:风寒之中人也,始则皮毛,肺应之,为喷嚏恶风,鼻出清涕,肌肤烘热,咳嗽咽痛,甚

则发

疹,继逼腠理。肺与胃应之,为恶寒头痛,身热咳嗽,纳食无味,甚则为斑为疹;渐浸肌肉

,胃应之,为舌黄口渴壮热,口中气秽,不思纳食,形体牵滞,卧不安寐,甚则发斑。及至

半表半里,则为口苦胁痛,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纳入,甚则壮热谵语。夫风寒之中人

也,由浅而深;其为病也,亦由轻而重,总不外火郁二字。至郁久而为毒,此毒非鸩酒蛇泥

也,乃人自家正气,被外邪所逼,一步退一步,始于皮毛,及至脏腑;始于一星,终于燎原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今详述明晓,俾患者早为疗治,咸登寿域焉尔。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

属性:《左传》云∶三折肱知为良医也。从未有人注及三折肱之意。予谓∶古之医者,自备药

笼至

病家延医后,向笼取药,或君臣未配,或轻重失宜,取而复置,置而复取,总以郑重为事,

此为三折肱也。又《礼记》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后注者,多以世业之谓,非也。医必

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其间贤者不待言,

其不肖者若何?因其世业,而安心服其药。设为所误,生死攸关,虽愚者不为也。况医道可

通仙道,远数十百年,偶出一豪杰之士,聪明好学,贯微彻幽。然而上世并非医者,舍是人

而必求所谓三世者,有是理乎?凡医者必读上古《神农本草》、黄帝《素问》、《灵枢经》

,及仲景《伤寒论》三世之书,方为有本之学,从而服药,庶无误人。三世者,三世之书也

。汉儒谓∶《神农本草》、黄帝《素问》、元女《脉诀》,为三世之书。聊记以质博学之君

子。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求疗尽告所悉

属性:扁鹊兄弟三人皆善医。魏文侯问曰∶子兄弟三人孰最善?对曰∶长兄视色,故名不出家

;仲

兄视毫毛,故名不出门;如鹊针人血脉,投人药饵,故名闻诸侯。然扁鹊见齐桓侯,知疾在

腠理,疾在血脉,疾在肠胃,亦未尝非能视色知人之疾也。若彼之兄弟,后世安有如是之神

哉!夫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候,而大实有羸状,疑似之间。便有生死之异。士

大夫多秘所患以求延医,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寒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

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巧饰遂非,以全其名;间有审密者,虽惑主人之言,亦参以己见,

两存而杂治,亦云难矣。不如东坡之言∶凡医之工拙,先验于平时,有疾求疗,尽告以所患

,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然后参之以脉,虚实寒热,洞然胸中。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

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如此则岂非智耶?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择医宜谨

属性: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

,必

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节;原疾 之轻重

,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详问为要

属性: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脉而知之谓之巧。予谓∶

治人之疾,神圣难明,惟切问为要。孙思邈必问病者二便,亦可悟矣。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医家功德

属性:施效验良方。平时须合应验丹药,遇急病者,请致即行。(迟速时刻生死有关。)诊脉

不轻

率任意。不因贵药,辄减分数。不因酬薄,迟滞其往。不因错认病症,下药委曲回护。不因

祁寒暑雨,惮于远赴。不因饮酒宴乐,托辞不往。耐心替病患诊脉。遇贫病者,捐药施治

。不因循用药,迟其痊愈。(病本易治,而用无关紧要之药以图浓谢。外科尤甚,怀良心

,丧天理,不可不戒。)不用霸道劫剂,求其速效。不乘人重病险疮, 勒浓谢。不妄惊病

。不卖假药误人病。不轻忽临危病患。不厌恶秽恶病患。不与同道水火,误及病患。不用堕

胎药。不忌时医,辄生毁谤。不认病失真,

强用峻剂。可以步行,不必舟舆,费人财物。不待药资,然后发药。以上二十四条,业斯道

者,能反而求之,后福无穷矣!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十不治

属性:前人称病有十不治。人能反躬自省,不治仍可治也。纵欲 淫,不自珍重。窘苦拘囚

,无潇

洒之态。怨天尤人,广生懊恼。念朝预愁明日,一年营计百年。室人聒噪,耳目尽成荆棘。

听信巫师赛祷,广行宰割。寝同不适,饮食无度。多服汤药,荡涤肠胃,元气渐耗。讳病忌

医,使寒热虚实妄投。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舍之想。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为医首重读书论

属性:医乃古圣人设法以济后世,生死存亡所系焉。欲探其精微,务在博览古今,潜心体贴。

如上

古有轩岐,以下代不乏人。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化七十毒,是有《本草》。黄帝与岐伯天

师更相问难,上穷天文,下穷地理,中极民瘼,《灵枢》、《素问》作焉。其间推原运气之

变迁,阐明经络之标本;论疾必归其要,治法务合其宜。井然而有条,粲然而不紊;其道

至精至微,知人之所不能知,发人之所不能发,诚万世全生之大典也。扁鹊得其遗意,演而

为《难经》。皇甫士安次而为《甲乙》,杨上善纂而为《太素》,王叔和因之而作《脉经》

,俱彪炳璀灿,为一时宗。独汉长沙太守张仲景,推本求源,探微索隐,而作《伤寒论》、

《金匮要略》。其方取大小奇偶之,制定君臣佐使之宜,真千古不传之秘;而于春温、夏热

、中暑、伏暑等症,则有未尽也。幸守真刘子,作《要旨论》、《原病式》、《直格书》、

《宣明论》四书,补长沙所未及。如改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双解散,变十枣汤为三花神佑丸,

可谓青出于蓝,真有功医门者。同时有张子和者,作《儒门事亲》,方分汗吐下三法,其曰

吐中有汗,泻中有补,圣人止有此三法,无第四法,乃不易之确论,于是世人知有刘张之派

矣。其奈后学欠于精详,用之失当,至东垣老人阐《素问》之理

,宗仲景之法,作《济生拔萃》十书,以传于世。独于内伤一门,立《脾胃论》,补中益气

等汤,出千古之特见,开后来之瞽蒙。及丹溪朱氏,伤寒火热,内伤杂病,无不精研。其时

世人泥于局方,故立补阴诸法,以救偏弊。其因不一,慨无善法救人之夭,乃发神明之识,

各撰成书,以为世之准绳也。至于巢元方之《病源》书,孙思邈之《千金方》,王焘之《外

台秘要》辞繁方广,足称往代之大作。如陶节安之《伤寒六书》,似胜朱奉议之《活人书》

。因节安发仲景所未发,奉议不遵阴阳为表里,解阴阳为寒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活

人也固多,而其杀人也岂少哉!薛己之《外科》,补东垣所未备。戴元礼之《证治要诀》,

葛可久之《十药神书》,钱瑛之《小儿方论》,张景岳之《大宝论》,赵养葵之《水火论》

如牛渚燃犀,无微不照。秋燥是嘉言独得,瘟疫属又可新裁,皆近代之皎皎者也。至于国朝

名家叠出,接脉前贤,咸宜购览,以广见闻。名医著作,汗牛充栋,不胜备载,兹举其要耳

。业斯者,探讨以上种种,兼之临症权衡,以时为要,亦不失为大丈夫也哉!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上卷

<篇名>为医须明十弊论

属性:治病如救焚,须器械整齐,同心合力,处置有方,自然手到成功,存乎其人耳。其不

能者

,盖有大弊十端,列举于后。一曰不辨。阴阳气血,表里虚实寒热,此十字是医家纲领;

寒暑湿燥火之外感,劳倦饮食七情之内伤,必须分晰的确,施治方得有效。若胸中茫然,头

痛治头,脚酸医脚,此固粗工之不足道也。二曰辨不真。如六淫之邪,知其外感,而所伤何

气,所中何经,则又不能分晓。头痛恶寒,知为感冒,而伏邪发泄,不具表症,亦应汗散。

凡此之类,难以枚举。若不辨真,与不辨无异。三曰过于小心。孙真人云∶小心胆大。原是

至言,相须而不可相离。但一味小心,

亦归误事。如实火当清,杯水难胜车薪之火;里急当下,弱弩安及高举之鸿。竟有以水不能

制火为无火,射不能中禽为去远,遂改弦易辙,得而复失,良可叹也。四曰粗心胆大。因其

平素不学,临症之际,得末忘本。有一医于孟夏治一症,见有畏风自汗,头痛脉缓,竟投桂

枝汤,下咽而毙,犹曰此伤寒明法也。殊不知霜降后,春分前,犹有伏暑伏寒阳症,现病相

同,况其非时者乎?五曰假立名目。病虽多岐,原可一贯,纵使千变万化,必穷其源。设遇

一二理所难通,沉思莫测,不妨直道相告,推贤任能,切不可不知为知,强立名目乱投杂治

。缘病家知医者鲜,但我不可自欺也。六曰固窒不通。执偏知偏见,固属害事;即援引合节

亦当思地气之各别,天时之不同膏粱藜藿,体质殊途,但执成法以从事,难其必无弊焉。故

先贤以执成方治今病,比以拆旧料改新屋,必经匠手,此圆机之谓也。七曰性急误事。如膨

胀一症,原有虚实寒热气血水虫之分,惟虚与寒两种,最难调治,药非一日数剂不瘳。病家

不肯耐性,医家必须明说,少服无效,但服至二三十剂,必有应验,使彼敬信,方能有济。

为医最忌当圆勿圆,当执勿执。遇此等症,识见不真,希图速效,往往舍补用峻,或下或疏

,以致败事。中风痹痿等症,皆因脏腑虚损,日积月累而成,俱宜缓图,一涉性急,多致

不起。八曰贪心损德。疾病侵扰,富贵贫贱,皆所不免。然经营劳力之人,易于受邪,即如

疫流行,多生于饥寒劳役之辈;三疟肠癖,亦农夫居多。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予习医

有年,所治大半系贫苦之人,药物维艰,安望其报,是必细心切问,和言安慰。若存厌恶,

致起轻忽,伤德非细。九曰妄自为能。孙思邈唐季之真人,其治人疾病,必详问至数十语,

必得其情而后已。何后人反智,以三部难形之脉,决人无穷之病,若非浅学无知,必遵古贤

之训。十曰虚耗精神。医之为道,首重保生,未有自己不立而能立人者也。《内经》四气调

神诸篇,皆贵怡养。故业斯道者,远酒色财气,及一切耗心费神之事,养得一片精明,闲来

书会意,临症至诚聪明。一遇疑难之疾,方能专心构思,志在必得。如是利济,始为仁术焉

。较之杂务分心,用意肤浅,奚啻霄壤哉?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论金石

属性:或问曰∶金石之药,埋之不腐,煮之不烂,用能固气,可以延年;草木之药,未免腐烂

,焉

有固驻之功?答曰∶金石之药,其性 悍,而无津液之润。人服金石,当壮盛时,未见其害

;及其衰弱,毒则发焉。夫壮年气盛则能制,血旺则能行,故不发也。及其气虚血衰,不能

行制,毒积于脏腑,大患生焉。何固驻之有?或问曰∶亦有未衰弱而石发,何也?答曰∶忧恚

在心,气血不宣畅,营卫涩滞,不能行石,热结不散,随其所积,发诸痈疮。又有服石之人

,倚石热而纵欲,恃石势而啖肥浓,以为奇效,而不知精液潜耗,猛热遂作,烈火燎原,罕

不焦土,问曰∶金石之为害若此,农皇何以标之于本经?答曰∶大虚积冷之人,不妨暂服,

疾愈即止,亦无害也。又问曰∶石性标悍,脏衰则发,今病者先虚而后服石,岂能制其势力

乎?且未见其害何也?答曰∶初服之人,石势未积,又乘虚冷之体,焉得发邪。又曰∶草木自

不能久,岂能益人载?答曰∶服之不倦,势力相接,积年之后,必获大益。夫攻之药,以疾

瘥见功;固驻之方,觉安为效。形神既宁,则寿命日永矣。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轻重失宜先后失序

属性:医贵适中,毋太过,毋不及。用药失于不及,譬如浅力之弓,取兽百步之外;又如升斗

之水

,救车薪之火,势必无济也。用药失于太过,譬如牮屋,用机过力,梁柱损裂;又如饮酒过

,呕吐委顿,有何益乎?徒见其害。二者似是而实谬,为医不可不知也。治病先表后里,先

攻后补,先本后标,先气后血,此一定之理也。然而有先里后表者,(如痘疮斑疹不起,用

承气下之。)有表里并治者,(如伤寒之用大柴胡汤。)有先补后攻者,(古人治大积大聚多用

先补后攻。)有攻补并施者,(如枳术丸、黄龙汤)有先标后本者,(所谓急则先治其标。)有

标本并顾者,(如参苏饮、人参白虎之类。)有先血后气者,(如用承气后用白虎等汤。)有

气血并治并补者。(如通圣散、八珍汤之类。)为医亦不可不知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治重疾须用重药

属性:病当危急时,非峻重之剂,不能救百中之一二。今之医者,皆顾惜名节,姑以轻平之方

,冀

其偶中,幸而不死,则曰是我之功;不幸而死,则曰非我之罪。恐真心救世,不应如此也。

真心救世者,必慨然以生死为己任。当寒即寒,当热即热;当补即补,当攻即攻。不可逡巡

畏缩,而用不寒不热,不补不攻,如谚所谓

不治病,不伤命之药。嗟乎!既不治病,欲不损命,有是理耶?倘于此认不的确,不妨缺疑,

以待高明。慎勿尝试,以图侥幸,庶不负仁者之初心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痢无止法

属性:痢疾皆由暑湿内侵,脾胃受伤,饮食不化精微,而成积滞,欲从大肠而泄。经云∶在下

者因

而导之,使邪之出也。若用药涩住,邪气必上升,为祸最烈。如邻翁姚姓子,年二十岁,七

月患赤痢腹痛,日夜数十行。人传一方,用罂粟壳一钱煎汤服,才下咽,痢固止,不半日腹

胀胸闷气急,身作寒热。延医治之,用柴平汤,一服胀满更甚,两目赤突,招予治之。知

其伏邪为粟壳涩住,不得出路,致先腹胀胸闷,渐攻上部,气促而目突也。予心知前方柴平

汤,非安危定乱之剂,若用承气汤下之,或可救也。此时两脉抟指,口中秽气难闻,神呆目

瞪,肠胃已败,辞不定方。越一日而殁。非止涩药不可用,即经年休息痢,用脾肾双补,

不加轻清消导之品,亦难免无弊。如邻翁王君利川令嗣,患久痢不痊,翁自能医,不能自信

,往苏州雨田顾翁延医,方用缪仲淳脾肾双补。予适过其斋,见称药满案,因谓之曰∶按久

痢不愈而成休息,其原究因暑湿伤脏腑也。末治虽用补剂,如楂肉、砂壳、淡芩、黑栀之类

,不可废也,若峻补恐有弊。翁不能用,竟服之,渐觉腹胀纳减;若易方尚可为治,其如坚

信不疑,后竟成鼓胀而殁。钱洪台上舍,病休息痢两载,就予延医。其体壮实,更喜肥浓酒

食,知其阴分无亏,方用西党参、炒于术、茯苓、广皮、楂肉、砂仁壳、淡芩、谷芽、炒苡

仁、炙草,四服有效,出入加减二十剂,改用丸方而痊。亦见补中用消之一证也。更如治痢

用柴胡、升麻之类,以除后重。按∶升、柴只升无形之气,不滞有形之邪;若桔梗能提阻邪

秽,断不可用。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为医须明阴阳之理

属性:文学戈生之母,早秋患赤痢,腹痛日夜数十回,予用川连、黄芩、白芍等药。戈生曰∶

我母

当腹痛甚时,用热水泡布置于大腹,则痛缓,内必有寒。若属火,何以得暖而痛缓乎?予曰

∶若属火,火为阳,阳中有阴,譬如灯火之焰,以物罩之,其色则黑。黑属水,水属阴,腹

痛得

暖而缓者,亦犹火本阳而焰则阴也,是为假寒。乃破其疑,决意服之。两剂痛止而痢亦减,

加升阳药而痊。若无前之一论,非止不能开其疑,自亦为其摇惑矣。故为医者,不可不深究

乎阴阳之理。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脏腑难知

属性:远在千万里之外,可以数测;近在一身之内,不可以理推。何以故?天地之远,中国之

外,

按历象,据图籍,可尽知;一身以中,心肝脾肺肾之五脏,膀胱小肠胆大肠三焦之五腑,位

置则可知矣。若其中所以营运,所以溉注以生吾人者,今之医流,虽度量揣摩,终不知也。

昔,列子称∶工人偃师,所造倡者,歌舞合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皆傅会草木胶漆,白

黑丹青之所为,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无不毕具。试废其心,则

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若偃师者,非知造化之所为乎?呜

呼!惟如是,然后知吾身中之所以营运,而惜乎

偃师之不再生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用药不论多少

属性:许嗣宗善医。言∶病与药,惟用一物攻之,则气纯而愈速。今人多其物以幸其功,他物

相制

,不能专力。按∶药用一味为单方,施于轻浅之症,何尝不可。古方莫如《内经》半夏秫米

汤、鸡矢醴,雀卵丸,亦并非独用。至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如淮阴用兵

,多多益善。对症施之,其应如响,亦何尝因多药而相制耶?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再论为医之弊

属性:古之圣王贤臣,始辨药味,原病因以救人疾患,岂小道哉?《周礼》设司医之官,岁终

则稽

其医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四为下。上世之见于史传者,惟仓公、扁鹊、淳于意

、华佗,数人而已;魏晋及前明见于方术传者,屈指亦不过百余人耳。可见为名医有着述传

世,亦云难矣!何近来为医之多耶?殆有说焉。天下之广,通都大邑无论矣。穷乡僻壤,必

欲如古之名医,始可为治,非化意兆身,岂能遍哉?其势不得不取其近便,或邀或就,而求

为延医。夫为医者,始则习举业而不售,为商贾而乏资,为农无力,为工不屑。于是手择易

知易

见之方书,春习而夏;而质稍慧者,借病为鹄,渐能知黑道白;其愚者依样葫芦,虽至老死

,终无所得。古来如狄梁公之针难产,海陵王纂之疗邪鬼,皆为一代名臣,非专专于是业者

,而其技仰何神耶!吾愿天下之人,有学而志淡功名,有业而不谋衣食。任聪明年壮之时,

博览古圣前贤之说,更访明理造诣之家,沟求精蕴,志存拯济,为一代善良。可得也耶!可

得也耶!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童子好睡说

属性:或问童子好睡。孩提无论已,凡三岁以下,十岁以上之童子,每到晚餐才罢,或竟倒卧

或扶

头坐睡,无不如沉醉然何耶?答曰∶此脾系急,心系缓也。何谓脾系急?童子纯阳好动,一日

之中,无刻停歇,则体劳。脾主运动,故曰脾系急。何谓心系缓?童子天机活泼,心无所用

,即入塾课读,亦是口内工夫。十岁之外,有用机记者,即不然也。心主血,不用则血不耗

,故曰心系缓。夫农夫粗人,身虽老大,亦多体劳心逸者,伸脚即酣睡可验矣。富贵人心劳

体逸者多,故不及农夫粗人之好睡耳。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长病与高年病

属性:长病与高年病,大要在保全胃气。保全胃气,在食不在药,万不可专恃于药,致妨于食

。倘其力能食时,宁可因食而废药,不可因药而废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治病虽愈善后不可缺

属性:天下之事,经理一番,其有未尽善者,从而修饰润色,不可缺也。若大病久病愈后,必

当随

时调理,方为无弊。前张邑侯令媛病肝厥,延湖州一医疗治,经月而愈。时予适晤侯于灵芬

馆,乃相告曰∶女公子之疾虽痊,原其故乃血虚木燥,必得滋养兼开郁散滞之品,作丸料常

服,庶保不复作也。侯诺而未暇终服,不数月,疾复作,湖医敛手无术,竟归不起。是谁之

咎欤?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病愈肉食辨

属性:斐一中曰∶人当病愈,胃气必虚,固不可恣情口吻,尤不可小心太过,绝口不沾肉味。

此言

只说得一面,未能圆光。予谓∶病后胃气既虚,必欠于运化,肉食肥浓,发风动气,助火生

痰,皆未能免;须淡味与谷食调养,胃气渐能健运,然后与风肉猪脂煮极烂充膳,方为无弊

。若病愈便啖豕肉,断不可也。如疟疾斑疹之后,尤当切戒。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煮药有法

属性:煮药之法,取味者火宜缓,取气者火宜速。若人参虽取气,亦须武火缓煎。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服药有六弊

属性:世俗服药之弊有六,不可不知。有食已而即药者,有药已而即恣饮茶汤者;有药食杂进

而恬

不知忌者;有才服此医之药,而旋以彼医之药继之者;有明受此医之药,而阴则服彼医之药

,不肯明言以欺人者;更有苦于服药,所投汤丸,潜倾暗废,中外侍人,又互为之隐,无可

稽穷者。病或偶减,因无论已;设或病增,咎将安责?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热症饮水得汗而愈

属性:一人七月间病热,日夜炎炎不解,医用杏仁、薄荷、芩、连之类,解肌退热,数服不

愈。病

经旬日,其人开张药铺。略知医药,因谓同伴曰∶前所服药,甚为对症而不瘳,我其殆焉哉

!惟心中想冷冻饮料,同伴咸谓闭塞腑气,不与,病者无可如何?又经数日,适无人在侧,因意床

藏有雪水一瓮。乃勉力支撑,掀盖连饮数碗,即倒卧床下,汗流遍身;及觉即思粥饮,身凉

脉静矣。其伴询于其人,所患乃燥热之症,治法当用玉女煎加解肌药,早已愈矣。其如芩、

连能清热,不能润燥,兼有杯水车薪之弊,所以似是而实非。其饮雪水而愈者,如热斧沃水

,则气蒸蒸然,燥火之邪,从汗而泄,此必然之势,无足奇者。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难于末治

属性:凡病难于末治。前人有言,如钱孔中过鼠,全身已出,而尾不能出。要知尾不能出,其

中有

故在,只要细心体定,自然有得,不然则一篑之亏,前功尽弃矣!昔闻一人伤寒愈后,昼能

食,夜能眠,二便如常,可称无患矣。然坐卧一室,窗户紧闭,或启透风,庭除小步,便作

热。近处知名者,药治殆遍,终无一效。后诣吴门薛一瓢延医,曰∶贼去而门未关者,用玉

屏风散而痊。此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脱尾而出,究何难哉?人患身热咳嗽,予为延医。

知其暑风,用辛凉无效,因其烦躁不宁,用大黄下之,一服而愈,粥饭兼进。一日忽目赤舌

红,咽痛如刺,服西瓜汁缓痛,弹指顷,诊其脉如平人。因思表邪已散,暑热已清,结食已

消,而见此症何耶?静思一片时,念其痛虽甚,只宜轻清,方为合法,乃用灯心二十茎,竹

卷心二十个,以清心火,大甘草三片,以甘泻之,煎半杯,才服即合眼酣寝。觉而谓人曰∶

前药下咽,即不痛

,是何仙方耶?而不知药不值一文,此亦脱尾之验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跋叶氏医案

属性:或问∶近来习医者,案头无不置一《叶氏医案》,究竟其书何如?予曰∶先生乃吴中之

名医

也,始习幼科,后学力日进,扩充其道,于内科一门,可称集大成焉。其论肝风内动,非外

来之风,用和阳熄风之法,发前人所未发;于暑症一门,虽宗河间,而用方工细,亦可谓青

出于蓝;其于痢疾,辄用温补,疟疾少用柴胡,未免美玉微瑕。其案辨症多而论脉少,夫切

后于问,岂可浓非。更如肋痛用入络之品,若青葱管、新绛、旋复、桃仁之类;腹痛用甲己

化土,亦开后来无穷之秘。但欲观是书,须读张李刘朱各家之说,然后探究叶氏方意所从来

,庶不为无根之萍,亦免随波逐浪之诮。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古今药味不同论

属性:古之为医,躬亲药物,如韩伯休之卖药,卖药即医也。《千金方》载采药以时,故有雷

公之

炮炙,仲景之咀 ,无一不入山采药,以救世人之疾。乐府虽有飞龙落药店之句,然至宋季

,始立和剂局,复多药铺。是时医人尚摧药笼,贮一切丸散,其饮片则取给于店铺矣。药乃

各方所产,皆本天生。白术赞曰∶津如玉液,味似琼浆;人参必钉头鼠尾,黄 必金井玉栏

。至于近世,药既有铺,聚必有行,若汉口集川陕两湖两广之药,号称为薮,天下之商贩感

集焉。蒙艟巨舰,日以百计,营运四方,而所产之地界不加广,生不敷销,无以应天下之求

。土着者乃有下子分根之法,如茯苓乃百年松脂所化。近以松枝埋于土中,三年可采。凤州

党参,陕州黄 ,于潜白术,无不称者,安能气味纯浓,得及上古哉?出处道地,最为难得

,欲求天生者,非我所知也。即人参一味,从长白发祥,得地灵气浓,功魁群草;尚有下子

分苗,名曰秧参,味淡而气薄,辛叨朝廷严禁,罪伪行真,功力如前。薄荷、青蒿,极贱

之品,吴中山野,几遍原隰,余者可知矣。惟金石血肉之品,与结子采叶之药,无分古今也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以药得名为善得子

属性:医贵集大成,而秦越人过洛阳为老人医,入赵为带下医,入秦为小儿医。又似入国问境

,因

地制宜者。我邑唐介庵先生,抱性慈浓,于医学深究南阳之旨,各家亦能探讨。中年后,以

用大黄著名。凡士夫与穷巷僻乡,遇有热结不解者,必延唐大黄焉;于是乎先生之字,竟为

大黄之名掩矣。先生遇表症则汗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亦何尝执大黄而疗人之疾哉!乃

人过欲下之症,延先生耳,非先生之偏用大黄也!先生之品,堪师堪拜,遇贫苦有疾,邀一

次,下日自来;数里之内不坐船,常佩纸笔墨砚,暨一囊钱。诊视后,随取写方,不待假诸

邻也。嘱服几剂,即将钱数置案头,够药炭之需。常见一家,深秋尚眠竹簟,曰∶不宜,盍

勿易草席?答言∶乏钱。先生归,令一价持席往。又一邻人手艺营生,积银十两,常置卧所

。一日忽不见,遂病,医药终无效。先生知其情,袖银如数,诊脉时潜置于枕席间,病患一

旦复得,喜悦而病瘥。后皆知先生所为,纠而还之,终无德色。先生初无子,其室人当天癸

已绝之年,忽然怀妊生子,奇矣!非先生盛德之感,有是理乎?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医不治老考终命难

属性:《佛经》云∶生老病死,能全四者,即谓之尽命可也。医能治病,或调剂于未病,以永

其年

。至于薪尽油干,则谓之老死。一病字亦加不上,方可谓真考终命也。唐贾敦实,为怀州刺

史,后疾笃,子孙延医,却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旨哉斯言!犹忆

大父文相公,乾隆三十五年,年九十二岁,年非不高矣;而病脾泄,七日而卒。盖缘我父仪

高公,先七日而殁,大父闻之,一恸而疾作。若我父无故,大父亦未必尽此焉。故考终命为

五福之一,天下之人,能尽其命者,有几人哉?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医资须行好事

属性:每见有名医家,不数年间,必获浓资。其间实缘治疗得当,而愈人者固多;侥幸而得者

亦复

不少。当虔修良药,以施贫苦,疏财帛以行利人利物之事,则天亦原其情而锡之福也。莫谓

我道胜人,分应坐享,求田问舍,以传子孙;墓木未拱,已有资产废弃者比比也。何如仍行

好事,再种来生之福耶?

 

<目录>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

<篇名>医家运到道行

属性:中才之辈,其通塞盖有时也。往昔同里一医,专心好学,年至半百终岁门巷萧然。忽一

日有

嘉兴地界乡豪俞姓者,三房其一子,有病甚危,因荐来邀。其时早秋,衣服须纱,乃假诸相

好而就,同来舟而往。途中问及病者,平时爱嗜何物,使者指舟旁之菱曰∶最爱此。而采菱

之人,大肆詈言。盖谓新落水船,桐油气未退,而菱花遇桐油气辄萎,为此喧哗。耳闻之,

忽然有得,潜抓舟内油滞作丸,如梧子大者十粒,以纸包装佩囊中。及诊脉间,问何所苦?

言胸满腹胀,身热不解,前医用硝朴、枳实,攻之无效。近添浆水不入,稍纳即呕,病势危

急,默喜对症。曰∶此上下阻隔,再迟二三日,则无救矣。幸带有神丸,先用汤灌下。出堂

开方,不过消导行气之剂。买药须往返经时,而病者腹中已雷动矣。及煎药服下,即如圊,

下黑燥粪,继溏者甚多,即饥而思纳。病家上下无不欢悦,以庆再生,留款数日,浓馈而返

。于是日行一日,名动公卿矣。前辈云∶此医金姓,字不知。观此则白蕈散,亦非妄语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