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作窝米饭粒垂钓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在窝内大米已被食尽的情况下,成群的大鲫在水底对大米已产生依赖(在冬天水底已无营养价值超过大米的东西存在),其依赖程度可以忽略其他感管功能;其中的一尾因角度有利优先发现目标而离群追踪而来咬钩。在窝内大米依然很多的情况下,由于群鲫的折腾,水底泥尘扬起落下而复盖了剩余的大米使之不再显眼,而钩上的米饭粒大而洁白,非常醒目,当然优先发现。
用此法诱钓出好成绩是必然的,如果多次在不同的水域实施而无理想效果,各位钓友先不要扔臭鸡蛋,有两个原因要引起注意:一是该水域根本就没鱼;二是应当考虑自己的钓组是不是出了问题。
钓组的要求是:手竿7.2米以上,1号线以下0.6号线以上,不超过伊势尼5号钩,不小于伊势尼3号钩;比米粒大饭粒小的铅坠,重量刚好拉没星漂的最后1粒;垂钓时调4沉2浮。全新的线组不能在绕线架或绕线板上绕,只能绕在直径不小于8公分的绕线盘上;原因是:在冬天绕在绕线架或绕线板上的线,放出垂钓时要有曲折,而小坠小漂无力拉直水线而影响灵敏度。如果达到以上要求,那么鲫鱼咬钩在送漂过程中杨竿十拿九稳。
可能有钓友要问:大米打窝后不习惯用米粒垂钓,是否可以用红虫或蚯蚓垂钓?答案是可以的。但此群鲫鱼对白色米粒已经非常敏感,虽能钓获大概相同尾数的鲫鱼,但要小的多,原因何在呢?任何水域底部都有红虫和类似蚯蚓的水蚯蚓,当它们因各种原因露出泥面时,鲫鱼群会对它们实施抢食攻击,反应慢的(大鲫鱼)将会失去机会而吃不到,而反应快的小鲫鱼优先吃到,所以用红虫或蚯蚓垂钓,钓上鲫鱼要小的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