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名曲·二胡演奏

 清水0702 2014-01-23

十大名曲·二胡演奏

※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

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

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

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

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

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

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

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

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

咿咿呜呜地拉着.

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

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

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

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

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这时方定下曲谱。

贺绿汀曾说:

《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

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

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江河水.


  《江河水》原为双管独奏曲.

取材于东北地区辽南鼓乐中的笙管曲牌《江河水》和《梢头》.

后这首音调凄楚.

情绪哀怨的器乐曲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出现时.

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六十年代初.黄海怀将其移植成二胡独奏曲.

以民族弓弦乐器具有的缠绵哀怨的艺术特色.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使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流传得更为广泛。

最特别的是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

犹如声声重锤扣击人们心扉.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赛马.


  《 赛马》二胡独奏曲.黄海怀作品。

乐曲表现了草原上蒙古民族节日赛马时的热烈欢乐景象。

乐曲以强劲的节奏.表现烈马奔驰的神态.

音型像挽动的缰绳.松紧相间.风掣雷电的.

陕速音流伴以轻捷跳跃的节奏表现出群马奔腾的场面。

最后以密置的碎弓不断增强力度.

在强大的气势中戛然结束。


※良宵


    刘天华作于1927.原名《除夜小唱》。

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

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

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

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

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古曲。

刘长福演奏王甫建指挥北京中国古典乐团伴奏。

选自《塞外情思刘长福二胡情致乐成》.中国龙唱片。

源自琵琶曲的《汉宫秋月》

见于1934年曹天雷所编《粤乐名曲集初编》中.

与《三潭印月》是异名同曲.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

由于节奏和演奏风格上的变化.

情绪已由原来的凄凉哀怨变得优美/典雅而深情;

但仍不时流露出原曲的情绪.

曲意旨在表现古代宫廷妇女在细腻的幽幽之情.

以及寄凝思于明月的少女情怀

  
※空山鸟语

 

初稿写于1918.十年后才定稿;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

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

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

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

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

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

第三//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

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

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

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

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

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听松

 

又名《听宋》。

据阿炳说:

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

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

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

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

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

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

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旋律流畅.

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

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

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

因而乐曲气势豪放。

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

在音乐格调上与《二泉映月》的细腻委婉截然不同

 
※闲居吟.

 

刘天华作于1928年暑假.

乐曲带有假日休闲的生活意趣。

旋律清妙,并用了从未在二胡上用过的泛音。

这一年国乐改进社成立了,他的心境比较愉快,但仍面临不少困难。

在Adagio段(第段与第段)可以感到他内心的期望与牵挂。

此曲速度变化每段不一样.

应以他生前出版的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第四期.

及《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中的五线谱版本为准.

(因为工尺谱记谱法简陋不能细致表达.

而此首五线谱为刘天华生前所订)。

乐曲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自得。

接着节奏轻快.乐段反复加花演奏;

第二段节奏又转慢.反复吟唱.抒情中略带点忧思;

后在一段快板后转入慢板。

整个曲子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

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取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不朽之作.以二胡奏出"阳关三迭"的诗意.

更发挥了深长的韵味及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

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战马奔腾


《战马奔腾》一曲中采用了许多高难度的二胡演奏技巧.

描写了骑兵士兵战场杀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乐曲的引子是一段在蒙古民族音型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富于草原特色的进行曲旋律.

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骑兵士兵跃马驰骋的英武身姿。

接下来的第一主题音调激奋昂扬/节奏铿镪.

绘形传神地塑造了战马疾风般奔腾.士兵们强悍有力.

挥舞战刀蔚为壮观的场面。

乐曲的第二主题是如歌的行板.表现了骑兵们自豪奔放的心情.

抒发了士兵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与和平的真实愿望。

在乐曲中段.作者运用大击马摹仿激烈飞奔的马踢声.

又用由弱到强的双弦快速抖弓逐渐向上摸进.

表现骑兵士兵冲锋时粗犷的喊杀声.

再用快速的连顿入弓和下滑音的结合.

模仿战刀快速划过的空气嘶裂声.

把听众带入一个战马嘶鸣.硝烟弥漫.

激烈格斗的艺术景象之中。

乐曲的最后是第一主题的再现.接近尾声时又模拟出冲锋号角.

全段乐曲在战马嘶鸣中突然放慢速度.强而有力地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