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课堂让路人撞上牛人

 老刻刀 2014-01-23

第九课堂让路人撞上牛人

来源:《深圳青年》   来稿者:浦东  

-
  200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马源就不是那种按部就班只知道钻研书本的好学生。大一的时候,他判断自己的兴趣方向,果断从物理专业跳到微电子专业,然后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到咨询公司实习,大学期间“折腾”得不亦乐乎。
  大四的时候,他和朋友开了一家咖啡馆。从装修到推广到联系客户全部需要自己去做,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创意去执行,一切都是未知和新奇的,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尽管最后一算账,咖啡店还亏了一点点,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大学毕业之后,为了开阔视野寻求更高层面的提升,马源按照早已设定好的路线考入大洋彼岸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与金融行业相关的硕士学位。
  不过爱折腾的性格让他并没能把这条原本通往华尔街的道路走到底。作为学生会的代表,在接待一些国内的企业家来高校巡回演讲的过程中,马源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是他遇到的贵人,他们告诉你如何做人、做事,马源说:“从这样的分享里我得到的知识比在大学中得到的知识更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听到牛人的分享,所以我就琢磨怎么让更多人去接触有益的人和知识。”
  正是在这种思考摸索的过程中,马源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经历一件事情从无到有的过程,去为这个社会真正创造一些价值,哪怕仅仅是为改变世界所做的一些小事。知道了这些,学历、背景什么的和创业相比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哥伦比亚大学第10个月的时候,马源选择了休学归国。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个问答类网站,网友们互相分享知识。但是由于团队、管理以及经验方面的问题,这个网站并没有能够活下来。2011年年底,马源结束了第一个创业项目,搬到北京。
  他开始反思自己创业的方向,是不是接地气不够?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在纽约时的体会,在一个人静静思考的过程中,他又找到了灵感。他在身边的年轻人中,看到不少这样的情景:一个大学生,读了四年书,毕业后竟然啥都不会,连一份工作都找得那么艰难。一个职场新人,没摊上靠谱公司,工作几年仍然找不到北,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马源就想:可不可以做一个平台,让那些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分享出来,帮助那些曾经和他们一样迷茫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那样幸运,能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接触到一些牛人,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大多数平凡人在寻找这个答案的路上,要经过无数纠结、挣扎,甚至痛苦、背叛,能坚持到最后的仍是少数。”
  现在的马源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他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建了第九课堂,一个线上线下互动的、个人技能分享交易平台。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是极数,也取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之意。这就是马源给第九课堂命名的初衷:这个课堂应有尽有。
  在这个平台上,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并且愿意分享,你就可以成为“老师”,开设一门课程,时间、地点、价格,你都可以自行决定。如果你只是想学习一些新鲜的知识,那就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报名参与即可。
  拧开收音机,电台里是高考的“战况实录”;打开报纸,新闻上报道社会上又掀起了“考证热”,应试、拿证,我们似乎忽略了学习本身,我们都忘了自己天生具备求知欲。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大多数是针对某些考试或者证书而设立培训课程,学习变成为了考试、毕业等目的而学习。马源希望来第九课堂的人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真正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学习。
  为此,他不打算把第九课堂做成一个为了考试而存在的培训学校,并放弃四六级、奥赛、考研等课程,而聚焦于求职、职场类和生活类,偶尔也会有互联网和创业类的课程。
  马源坚持采用线下授课的模式。“因为这样的效果更好。”马源通过观察和自身的体验发现,很多在线上学习的网站,受众常常被微博、视频、电话等小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线下授课能更好地保证授课质量,老师可以随时看到学员的反馈,对自己要分享的内容做补充,其次也便于社交关系的建立。另外一些特殊的课程,如魔术等,显然是线下教学更好。
  2012年4月份第九课堂上线,一开始,要找到那些能分享自己干货的老师并不容易。马源和团队想办法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微博、豆瓣以及“各种能想到的地方”去找人,这不是个简单的过程。例如马源在微博上发50封私信,第一次只有5个人回复。
  马源锁定的讲课老师人选也相应以职场人士和技能师为主,其中包括百度冠军销售、咖啡师、还有魔方高手等。纪元是在第九课堂上第一位开课的老师,他是时间管理培训师,拖延症咨询师,WEAPON时间管理法创始人。他开设的课程是:《早睡早起,做个晨型人》,定价39.9元。“我对时间管理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在经过了这样的分析之后,我把学习、实践、分享时间管理的知识与经验作为事业,把帮助更多的人培养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做事效率作为使命。”这是纪元开课的初衷。想要参加课程的网友只需在网站上“拍下”该课程,就会收到写有课程具体开办地点的邮件或者短信,用户按照课程的时间准时去线下地点上课即可。
  马源给纪元老师提供了场地,北京建外SOHO第九课堂的办公室。那天,来参加课程的有15名学生。课堂互动的气氛很活跃,学员“为走而来”说:“真的很棒的一门课,老师不仅仅会告诉你改善的结果和目标,更会告诉你具体怎么去做!”之后四个月时间,纪元老师开设了15期课,每次报名都很火爆,上过他课的一百多位同学,竟然每天微博签到,做到了早睡早起,每天为自己多获得一个小时去为梦想、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奋斗。
  第一次授课后,第九课堂获得很多关注,加上微博、豆瓣等社交网站的传播,很多老师主动找上门。马源很喜欢公司所开设的魔术课程,他学会后甚至在办公室里见到客人也会想来段即兴表演。
  上课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很重要。马源参加过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活动,觉得内容“很水”,没有什么意思。在看了第九课堂的前10节课之后他确定了一个原则:小班上课人数最多不要超过15个人。马源曾经尝试把上课人数分别设置为12人、15人和18人,但是发现人数一旦超过15人,沟通的效果要差很多。
  第九课堂一次课价格50到100元,每周平均开课40节,多集中在周末,有时候一天就开20节。网站上线至今开课917堂,报名学习5576人。而第九课堂获得了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上百万的投资。
  从2013年起,第九课堂免去之前要求导师上交的19%的提成费,希望通过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导师来讲课。
  第九课堂吸引到很多年轻人。很多同学在双休往往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而在休闲的时间中花不多的钱来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技能,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同时,第九课堂会开设一些企业面试技巧,职场技能培训等课程,这对于一些想到大企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极具吸引力,比如,第九课堂曾邀请入职百度的员工传授百度面试的技巧。
  马源觉得,除了年轻人,家庭主妇和老年人群也是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他们会乐意在空闲时间学习一些生活和娱乐技能。在国内,尽管有诸如“老年大学”之类的面向老年人的技能培训机构,但受众范围狭窄。而且中国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如果可以挖掘这部分市场,“钱途”也是大有可为的。
  第九课堂的老师都是个人,分享的也都是一次性的课程,用户会不会绕过第九课堂直接和老师联系呢?对于这个问题,马源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与此相反的是,他在网站上留有老师的微博,鼓励用户和老师联系。而他的信心,来自网站提供的不可替代的服务角色,比如在线支付后对课程不满意可退款、可以收到是否成功开课的通知等。平台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担保。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网站会做一个深度回访,学员也会在网站上有相关的课程评价。口碑积累后,老师会更加容易地获得生源。
  让人们能够便利地互相学习技能,并借此提升自己的生活体验,达成梦想,结识朋友,这也是第九课堂的使命。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未必是固定的。马源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可能同样是另一门课的学生,这样有趣的角色转换在第九课堂是司空见惯的事,想必孔子也会欣然看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在互联网时代延续下来。
摘自:《深圳青年》 原文链接是:http://www./a/szqn/50869_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