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病例之哮病治疗原则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23
中医病例之哮病哮病相当于: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点
  1.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
胸闷等先兆。
鉴别诊断
与喘证鉴别:
  二者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治疗原则
 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具体言之,发时邪实为主者,治当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虚哮邪实与正虚并见者,治当攻补兼施。平时以正虚者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虚、健脾、益肾等法。
分型论治
  1.发作期
  寒哮证:主要症状+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  
   热哮证:主要症状+喉中痰鸣如吼,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  
  寒包热哮证:主要症状+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干,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以上三型重点掌握
  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如哨笛声,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速发作,舌苔厚腻,脉滑实。
  虚哮证: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行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干不渴,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  
  以上两型了解
  2.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伴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支气管哮喘诊断
  病史:慢性病史。
  症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早期或轻症的患者多数以发作性咳嗽和胸闷为主要表现。
  体征:可出现端坐呼吸,喉间可闻及哮鸣音,双肺满布哮鸣音等。
  血液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明显。
  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病案分析
郑某,女,60岁,初诊:3天前因受凉出现发作性喘息,喉中痰鸣,在家自服舒弗美(茶碱缓释片),症状未见明显减轻,胸闷,咳嗽,咯黄色黏痰,咯吐不利,面赤,汗出,口渴喜饮。T 37℃,P 90次/分,R 24次/分,BP l20/80mmHg,神清,精神差,表情痛苦,端坐呼吸,喉间可闻及哮鸣音,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WBC 8.4×109/L,N 68%,Hb124g/L,PLT l30×109/L。胸部X线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既往有哮喘病史30余年。  
  辨病辩证依据:
  发作性喘息,喉中痰鸣,在家自服舒弗美(茶碱缓释片),症状未见明显减轻,胸闷,咳嗽,咯黄色黏痰,咯吐不利,面赤,汗出,口渴喜饮,可诊为哮证,属热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热内蕴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病史-有反复发作喘息、喉中痰鸣病史;
  症状-发作性喘息、喉中痰鸣、胸闷、咳嗽等症状;
  体征-端坐呼吸,喉间可闻及哮鸣音,双肺满布哮鸣音;
  检查-胸部X线片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哮病(热哮)。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