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妊娠者,称为不孕(infertility)。剧统计(1989)婚后1年初孕率87.7%,婚后2年初孕率为94.6%。导致不孕的原因有:1)影响卵巢正常排卵;2)精液及精子质与量的异常;3)卵子与精子不能在输卵管内成为受精卵或不能进入子宫腔内正常着床等,剧调查男性因素约占40%,女性因素约占60%,其中以输卵管因素占多数。 方1 清热助孕方 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15克、皂角刺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续短10克、牛漆10克、桑寄生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上药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活血补肾。主治输卵管炎所致不孕症。 疗效观察:采用该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引起的不孕症132例,3个月妊娠15例,6个月妊娠45例,12个月妊娠18例,治愈率达59%。其余54例在12个月内无妊娠,但小腹坠痛、白带量多、腰痛、月经失调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 浙江中医 1994,(7) 方2 通管汤 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丹参30克、桃仁9克、昆布9克、海藻9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炮山甲9克、皂角刺9克、路路通15克。上药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主治输卵管炎阻塞性不孕症,甚至合并输卵管积水。 疗效观察:以中药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08例。连服2个月为1疗程,最多服用3个疗程,结果有效97例,占89.8%,其中妊娠22例,妊娠率20.4%。总有效例中尚有输卵管阻塞以外的其他因素35例,故明显影响了妊娠率。 处方来源:摘自 中国医药学报 1991,(2)。 方3 加味二仙汤 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桑寄生10克。上药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主治:不孕症(肾虚型)。经过检测,基础体温显示单相或虽显示双相而黄体功能不足。症见月经量少,色淡红,小腹隐痛,腰漆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疗效观察:用加味二仙汤治疗不孕症30例,3个月内怀孕者15例,4个月至6个月怀孕者8例,7个月至1年怀孕者5例,未怀孕者2例,总有效率93.33%。 处方来源:摘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6,(4) 方4 益五合方 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白术12克、覆盆子12克、白芍6克、茺蔚子6克、车前子6克、五味子6克、川芎6克。上药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需2~4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肾虚血少)。原发性不孕或继发性不孕,伴闭经,子宫发育不良。症见经来量少色淡,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少苔,脉虚细。 疗效观察:采用益五合方治疗肾虚血少型不孕症46例,痊愈(怀孕者)41例,好转(服药后月经转为正常)3例,无效(服药5个疗程仍无明显变化)2例。 处方来源:摘自 湖北中药杂志 1997,(1)。 方5 加味四逆散 柴胡6~10克、枳实或枳壳10~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穿山甲10克、路路通10~15克、炙甘草6克。上药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10~15剂为一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主治:继发性不孕症(肝郁气滞型)。症见腰腹痛,白带异常,胸胁胀痛,经期延长,痛经。妇科检查子宫无明显增大,活动欠佳,双侧附件增厚或索状感,经B超检查排外肿瘤,经输卵管通液或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见输卵管不通或欠佳。脉弦,舌淡红或红。 疗效观察: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继发不孕30例,一般用药2~3疗程,获得良好效果。痊愈15例,占50%(其中已怀孕者11例,输卵管已通畅者4例);显效9例,占30%;有效4例,占13%;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93.6%。 处方来源:摘自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2,(2)。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66.不孕症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