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技法1——(9)

 解连环 2014-01-24

《 匡庐飞瀑  

宋文治老师山水画  11

《清江白云绕山村》的创作:
  此画老师也是用泾县生产的镜片创作,描绘江边的山村景色,水墨设色,素洁清雅。作者对景物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处理,从整体构思到局部刻画,处处独具匠心,贴切自然,以抒情的笔调,表现出诗一样的审美意境。
  画面近处山石嶙峋,皴法以折带皴和小斧劈皴为主,用笔清爽利落,山头绿树重重,繁而不乱。参差错落的山村房屋在绿树环抱中显得分外突出,造型、组合也很和谐。远处山峦起伏,白云出没,一群小鸟飞来,给寂静的小山村平添几分生机。右下角空出一湾明净的江水,两只落下桅帆的小船静静地泊在江面上,映衬出一派山青水秀的明媚风光。沿着江边,作者安排了一条隐约出没的石阶小路,点景人物一边观赏江上的景色,一边悠然自得地向山村走去。虽然人物画得很小,却生动入微,情趣十足,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成为画中不可省略的点缀。

 

《清江白云绕山村》

    老师在这幅画的创作中,将传统的南派山水与北派山水的风格融为一体,于委婉秀润的气韵之中显现出刚劲雄健的美感,是综合运用传统山水画技法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作画程序上,先从最前面的山石画起,逐渐将树丛、房屋、远山补充完整,最后点缀小船、矶石、点景人物等。
  画近处山石,当用锋颖富于弹性的硬毫笔,参用宋人画法,行笔以方折为主,舒展流畅,富于变化。小斧劈用笔端偏锋皴擦,笔上的墨较浓、较干,皴擦的痕迹如木段上的斧凿痕。皴点不要太密,空旷一些便于显示出线条勾勒的刚健力度,皴得太满则显得臃肿而无神采。
  画面中部绿树环抱的山村是全画最突出的部分,村舍的结构组合既要有前后错落的变化,又需要与山石、树林的取势结合起来,要做为一个整体来安排。画房屋的线条瘦劲有力,富于弹性,如钢丝般坚挺,与近处山石刚劲雄健的用笔形成一致,显示出绿树丛中,白墙黑瓦绰约而立的风韵。对这一组重要的房屋进行这样细致的刻画,完全出于作者的精心安排,试将画面右下角和左上角两组作为衬景的房屋相比较,便不难看出作者的用心所在。

 

老师在钓鱼台国宾馆

      老师为突出绿树环抱的山村形象,对树的处理也作了精心设计,满山遍野一律为低矮灌木,都是人工修剪过的果树树形,没有一棵杂树。这样画面显得整齐而不零乱,既突出了中间房舍的形象,又为山村特有的田园意境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树的画法类似前面介绍过的桃树,着眼于树丛的大处形态,但必须一棵树一棵树地画起,逐渐补充,以此达到繁而不乱的效果。

      每一棵树的树头略用墨点衬出树形,墨点不要太浓,敷染以后既能分辨出每一棵树的大致形态,又使整个树林浑然一体,明快而透气。敷色以后树丫之间可用石绿再点一些,加强树的厚重感,显得有层次。

     因近处山石的皴擦和苔点运用较少,画面敷色之前,墨稿上的山石与树的暗部需用淡墨先染一遍,分出明暗层次。敷色以后用少许墨点苔提神,局部将树提重一些即可,务必保持画面清爽。(转载附图为宋文治老师的作品《清江白云绕山村》

       另外,我们知道山水画给人带来一份愉悦心情。画者畅快淋漓,观者心情舒畅。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故好山水者,仁智之乐也。山水画家走“外师造化”之创作道路,一方面借自然山水之灵光,得自然山水之滋养,强身益智,腿脚、五脏六腑皆从自然山水中获益。另一方面,由自然山水“中得心源”创造出艺术,是一项高级的脑力活动过程,多练之常练之,则达到思维敏捷精神浩瀚的养生效果,因此,山水画家多健康而长寿。庄子曾谈到宋元君画画时“解衣般礴”(《庄子·田子方》),提出了绘画时必须具有不受世俗礼法拘束的一种精神状态。就是说在画画时要放松身体气定神闲不拘一格,达到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物我两忘、物我同一。

     观者观画会时的心神会与山水的气韵交融从而“神飞扬”,“思浩荡”,山水画引入了人的神,自然在神会之中体现了文化的意义,山水激发了人的精神,山水画实现了人的生活理想、扩展了人的生活空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山水画与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