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实力”概念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芈笑 2014-01-24
 
哈佛教授 约瑟夫?奈生

     2007年,“软实力”一词首次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形式出现在中共的十七大报告中。至此,中国的官方正式地将“软实力”作为政府必须引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来重视,软实力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各种研讨和论坛的主要话题中。其实,软实力的概念早在1990年就被美国学者提出来,这位学者就是约瑟夫·奈,并被公认为“软实力”概念的鼻祖。

     约瑟夫·奈(Joseph Nye),生于1937年,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后来重回哈佛,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该院教授。

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随即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2004年出版的新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他又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补充。

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其概念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论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近年来,他对中国“软实力”增长较为关注,并于2005年底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一文。

20091月刚刚履新的奥巴马政府中,约瑟夫·奈获提名为美国驻日本大使。他的新概念“巧实力”(Smart Power)也成为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主轴。

约瑟夫·奈在1973年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奠定了其新自由主义学派理论代表人的基础。

2012425来北大做了关于软实力的报告。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有三大特点:一是成本较低,不像军事干预和金元外交那么昂贵;二是效果更好,威权和收买只能起到暂时效果,而做到让别人心服口服,则是长久之策;三是较难操作,因为软实力并非单靠政府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社会和民间长期积累,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约瑟夫?奈认为根据民族主义的情绪所制定的政策对于国内的民众很有吸引力,但会让其他国家感觉到有所疑虑。所有的国家在制定策略的时候,都要思考运用硬实力过程当中会不会影响到软实力。
    
    在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后,约瑟夫?奈说,此前他曾猜测到安倍可能参拜靖国神社,如果参拜,将损害日本的软实力。“遗憾的是,这两个猜测现在都变成了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