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市拟投资4452亿建“绿色株洲”,人均绿地面积将达41.5平方米 创建1个国家级自然保

 昵称907491 2014-01-24
    株洲网讯(株洲晚报 记者 苏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久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株洲,关于这个愿景,昨天有了更详尽的地方性答案——昨日下午,《绿色株洲建设规划》(2013-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会,规划提出,2020年建成“绿色株洲”,届时我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 ,人均绿地面积稳定在41.5平方米。
目标

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

“绿色株洲”是指以人为本、绿色经济主导、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形态。根据《绿色株洲建设规划》(2013-2020年),“绿色株洲”建设以“两型区域,生态典范”为主题,至2020年,将株洲建成环境宜居的生态城市、“两型”引领的创新城市、绿色低碳环保的文明城市。目标体系包括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和制度建设5大类别41项。

届时,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将达到96%。

亮点解读

林木:

森林进城、园林下乡

保护好全市24790株古树名木

株洲市城乡绿地系统建设分为株洲市建成区、县级城区与村镇三级绿地系统建设。

根据规划,其中市建成区要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至2020年实现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绿地面积稳定在41.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形成包含绿带、绿圈、绿道、绿岛等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是该规划中对村镇绿化工程的总目标。规划期内,预计完成村镇绿化总面积5520公顷,以便使全市村镇林木绿化率在2020年时达到43.0%以上,并实现全市新增立体绿化覆盖面积30公顷,立体绿化覆盖率达60%的目标。

古树名木的保护也将得到落实。规划指出,到2020年对全市24790株古树名木规范管理,完善档案资料,增加具体措施,实现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

湿地:

到2020年建成湿地保护区、公园8个

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我市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8个,湿地监测站6个,使全市50%的自然湿地、70%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

另外,将创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自然保护区(小区)2个,使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含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总面积达到7.3万公顷以上,占国土面积比例超过6.5%,基本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

交通:

4条市域城轨、4条地铁线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至2020年,株洲将完成长株潭城际轨道(株洲市段)交通建设;建好“湘-株-醴”线、“株-衡”线、“石-潭”线、“云-长”线等4条市域城际轨道交通,加强与长沙、湘潭、醴陵等联系。

规划建设4条地铁线路。具体为1号线(武广高铁株洲西站—云龙示范区)、2号线(石峰区—渌口镇)、3号线(白马垄站—航空城)、4号线(金山新城—株洲火车站),其中1号线、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规划建设铁路线3条:“株洲-醴陵”线(醴陵—航空城);“醴陵-茶陵”线改造;“株洲-朱亭”线(湘江新城—朱亭)。

展馆:

建设森林、湿地等多个博物馆

绿色株洲的建设离不开文化宣传。根据规划,我市将鼓励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广播、影视等艺术形式,精心打造反映株洲时代精神、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宣扬生态文明的文化精品。

同时规划建设一些宣教场馆,如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绿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株洲市科技馆、工业文明博物馆、湖南工业博物馆、株洲革命历史陈列馆、株洲市美术馆、株洲县民间艺人培训博物馆、森林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生态文化博物馆等。

研发:

建10家国家级研发中心

为在2020年打造出“水更清、山更绿、气更净”的生态空间,规划指出,我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依托株洲市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增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科技示范四个平台,建好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建好20家省级研发中心。

投资:

4452.80亿元,374个工程项目

“绿色株洲建设”目标将以保护生态环境体系、集约节约资源体系、推行绿色生产体系、促进绿色消费体系、弘扬绿色文化体系等5大体系为载体,并在充分考虑市县两级绿色株洲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和条件上,结合市、县相关发展规划,筛选出规划前期、中期和后期需要实施的五大领域,24个大项,共374个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总投资4452.80亿元。

专家意见

方案还可以“更株洲、更具体”

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典维昨日出席评审会并表示,建设绿色株洲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评审会上,来自省林业、环保、两型、科技、社科院等部门及中南林科大、湖南农大等高校的专家,对株洲在全省率先推进绿色发展表示赞赏,并建议方案结合株洲实际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提升。

记者会上获悉,2013年7月2日,我市成立绿色株洲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任组长;昨日专家评审会后,市绿建领导小组将对规划加以完善并付诸实践。

字体:大 中 小
稿源: 株洲网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