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香村命名过程藏玄机

 三不侯组合 2014-01-24

            稻香村命名过程藏玄机               

只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大观园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在这个美妙的理想世界里,一群少男少女为我们演绎出了无数个难忘的故事。然而,大观园的原型为何地,却始终没有定论,袁枚家的随园,北京的恭王府等等说法总无法与大观园的美景联系起来,甚至有人由于找不到大观园的原型竟然会说出大观园就是曹雪芹的天才脑袋里凭空想像出之类的奇谈怪论。不过,事情的真相总有揭开的一天。本文试分析一下《红楼梦》第十七回稻香春命名过程暗藏的玄机。

一、宝玉为何改“野门”为“柴门”

大家知道,宝玉在为稻香村命名时引用了一句古诗“柴门临水稻花香”,大家一致认为此句出于唐代诗诗人许浑的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宝玉是因为诗中的“稻花香”三字将这里命名为“稻香村”,这么多年,红学界也就这么研究下来了。但有谁重视了至为关键的一点,宝玉“篡改”了许浑的原诗:

许浑诗是“野门临水稻花香”,宝玉所说的是“柴门临水稻花香”,宝玉把“野门”改成了“柴门”,一下子露出了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大家不禁要问,“野门”和“柴门”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院子外面的那道门吗?这是对西溪背景不了解所致,柴门者,柴家之门。因为,大观园中稻香村的原型就是李纨生活原型柴静宜居住的沈氏庄园。沈氏庄园不叫沈门而叫柴门,是因为柴静宜嫁到沈家后,丈夫早逝,柴静宜带着独子沈用济支撑着家业。所以称沈氏庄园为“柴园”合情合理,当时确实也有人在这么叫。为了坐实稻香村即为沈氏庄园,作者可算是费尽了心思,在书中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线索。

二、新建之园为何被“古人道尽”

 大家知道,第十七回,每次题字都是由众清客开始,到了稻香村也不例外,但是众清客在题字之前说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话:“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刚刚建好园子,怎么就会“古人已道尽”,“杏花村”怎么就成了“述旧”了。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由土默热红学来解答:

难道《红楼梦》书中的大嫂子李纨母子居然居住在一个开酒店的山庄么?用不着惊讶,事实确实如此。据《杭州府志》记载:宋时置西溪酒库,取泉酿酒,名为“梅花泉酒”,此酒与“安乐山茶”齐名,远近驰名。相传宋高宗过西溪时,曾入山村酒家,在西溪沈氏九间楼酒肆小饮,店掌柜以梅花泉酒供奉,高宗喜其甘洌清醇,御书禁酒界牌“不为酒税处”赐之,御准沈家卖酒从此不用纳税。沈氏家族从南宋起一直依傍“禁酒界牌”旁的西溪九间楼卖酒为业,并以“杏帘在望”的“杏花村”远近闻名。明末僧人释大善《西溪百咏》有《禁酒界牌》一诗专咏此事:“杏花村里酒帘摇,行伴寻香渡小桥。满架佳肴珍异备,几瓶娇艳座精标。店翁含笑庖童喜,仙客贪杯美酝招。能悦天颜留御笔,不为酒税至今朝。”

皇上都留下御笔的地方,后人当然会趋之若鹜了。虽然今天这些诗作留下的并不多,但有僧人释的“杏花村里酒帘摇”已经足够了,谁也别想否认沈氏九间楼酒家就叫“杏花村”,贾政表面上说“犯了正名”,要改掉,实际上是在强调这里的原来的正名就是“杏花村”。宝玉所引的江南才子唐伯虎的“红杏梢头挂酒旗”是不是写的这里,包括杜牧的那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的意境与西溪杏花村似乎更接近,“清明时节雨纷纷”和“牧童”这都是带具有江南特色的描写。苦于没有更多资料可供参考,这一话题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其实,《红楼梦》中能够证明稻香村就是西溪“杏花村”的特殊描写还不止这些。

三、稻香村前为何要立一题字石碣

 大观园的其它住所如怡红院,潇湘馆等都是在门前一匾一联,唯独到了稻香村这里,就就成了一块石碣,并且是反反复复地大加渲染。

    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 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

   令人奇怪的是众清客并没在这里题下范成大(即范湖石,笔者注)的“田家之咏”,而是提出了酒家的独特称谓“杏花村”,宝玉虽然是改“杏花村”为“稻香村”,但一句“杏帘在望”还是把这里锁定在了酒家。

   在石碣上题“酒家之咏”,这还只是这块石碣的第一个作用,更重要的是,沈氏酒楼前曾经就立过一块由唐高宗亲笔所题的“不为酒税处”的“石碣”(据余杭政府网站介绍,宋高宗在喝过沈氏酒楼的酒后“御书不为酒税处,并立碑。”)

四、贾政为何要补立酒幌

 在《红楼梦》里,贾政是个古板的人,对那些标新立异的东西从来就是持反对态度,对清客和宝玉的题词也是多有微词,而在稻香村贾政却是一反常态,清客们所题杏花村不但没有使贾政生气,反倒使一口一个“归农”的他认可了酒家的定位,而且还说什么: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这说明什么,贾政为一家之主,大观园的设计方案他是知道的,这里的定位就是酒家,只不过是忘记了挂酒幌而已,作者就是在用这种巧妙的手法,一次又一次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酒家”二字。尽管在《红楼梦》里,这里没能成为真正的酒家,但黛玉为宝玉所写的《杏帘在望》诗中的“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还是受到了包括元妃在内所有人的认可。稻香村是建在“杏花村”酒家的旧土上的“田园酒家”,作者已经把这一意思道尽了。而李纨则以大观园诗社祭酒的身份继续着蕉园传奇。

     附录:柴静宜与李纨比较表

 

柴静宜

李纨

家庭构成

早寡,带着独子沈用济。

早寡,带着独子贾兰。

 

亲属关系

为洪昇,林以宁(黛玉原型),钱凤纶(宝钗原型)等人的表嫂。

为宝玉大嫂,黛玉和宝钗表嫂

居住地

沈氏庄园。

具有田园风味的稻香村。

主要产业

家有沈氏九间楼酒家。

稻香村挂酒幌,有诗“杏帘招客饮,有望在山庄。”

 

命名

被人称作“杏花村”,有明代僧人“杏花村里酒帘摇”为证。

因“杏花村”犯了正名而改稻香村。宝玉题“杏帘在望”。有明唐伯虎“红杏梢头挂酒旗”为证

明显特征

宋高宗曾题“不为酒税处”石碑。

稻香村门前立一题字石碣。

诗社任职

蕉园诗社祭酒

大观园诗社祭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