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如何看待拿“苹果”求职被拒 ? 经典案例 ? 文库 ?

 天涯此时共书屋 2014-01-25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大学生求职莫名被拒:不要拿iphone5的富家子

微博@Delra曹某人这个天平很无奈:1月4日陪着表弟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他看中一个机房维护岗位。但是人事主管说:“不要拿着iPhone5的富家子弟。”

记者微访:拿着苹果手机的就是富家子、就吃不了苦?博主曹先生的奇遇遭不少网友的吐槽。曹先生是武汉人,表弟小徐是云梦人。小徐毕业刚半年,还在找工作。2014年1月4日上午,曹先生陪着表弟前往武昌武珞路的纳杰人才市场找工作。小徐头一次到人才市场,好奇地拿着手机东拍西照。

过了一会,小徐看中了一个招聘机房维护人员的岗位。坐镇的女人事主管询问了他的毕业学校和工作经验等问题,然后嘀咕了一句:“估计也吃不了什么苦”,直言小徐不太适合,原因是他拿着苹果手机、可能是富家子弟。两兄弟面面相觑,悻悻地走了。小徐委屈地说,他的苹果手机买了一年多了,都是用自己暑期打零工赚来的钱买的,不是家里给的钱。

求职被拒,皆因手机品牌高端?

求职,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毫无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机会难,竞争压力大的就业前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都变得极其堪忧,更不要谈专业是否对口,是否合适。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在找工作上都变的脆弱不堪,于是求职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更高,他们也下足功夫积极应对,尽可能准备完善。

手机品牌间接性代表时尚潮流,年轻人作为时代的宠儿,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各种上流社会才会购买的名牌手机,普通家庭通过分期付款,或者是利用暑假、寒假时间打工攒钱同样能够消费的起,品牌手机已经不能反射出家庭的富裕程度,更谈不上反映出手机使用者吃苦耐劳程度。

求职与手机品牌,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招聘者却能将两者联系起来,主观上认为,手机品牌越高端越反映出求职者吃苦耐劳程度弱,是富二代娇公子附身。职位限专业限性别限身高,这都是与职业的特殊性有关,限手机还是第一次,难道机房维护人员岗位就不能使用高端手机,于情于理不合,这给通过自己的努力未让家中出一分钱的求职者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招聘者设应聘岗位,是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来定,在茫茫人海中大海捞针般寻找,只为找寻最合适的一个,手机品牌也被设定为求职门槛,是否太过于牵强。请给求职者们塑造公平公正的求职环境,十年寒窗为求一职,莫草率决定求职者的命运,凭感觉决定去留。

“苹果男”求职被拒输在了细节

在小徐看来,求职被拒,全是“苹果”惹的祸,难免觉得委屈冤枉;表面上看,这位人事主管以求职者使用的手机品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吃苦,的确有失偏颇。不过,求职涉及多方面因素,简单归因,既显得轻率儿戏,也容易对其他人形成误导。

事实上,小徐自身在求职过程中就犯了很多错误,人事主管因“苹果”拒绝小徐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首先,在求职中,本无让他人发现自己手机品牌的必要,小徐的“苹果”被人注意到,是因为他头一次到人才市场觉得好奇,拿手机到处乱拍所致。这种不成熟的表现被人事主管尽收眼底,其印象分自然大打折扣。其次,小徐在求职中还拉着表哥作陪,这显示出他缺乏独立意识,没有足够的自信,也为人事主管做出“不能吃苦”判断提供了依据。最后,当人事主管说出“估计也吃不了什么苦”时,小徐的表现是“悻悻地走了”,并没有据理力争,强调自己用“苹果”并不代表不能吃苦。

由此可见,正是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导致了小徐求职的“悲剧”。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直以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纷纷使出各种高招、怪招。而这些招数多为注重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看应聘者的衣着打扮、故意在地上放置纸片看应聘者会不会捡起放进垃圾桶之类。虽然有被滥用之嫌,但出题者的本意都是为了考察面试者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一个求职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该据理力争的决不放过。不能像小徐这样,将失败的因素全归于“苹果”手机,更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汲取失败的教训,或许下一次求职就会成功。

求职不要“苹果男”是歧视更是提醒

仅仅因为手里拿了一部价值不菲的苹果手机,求职的时候就被拒绝,理由是“不要拿着iPhone5的富家子弟。”这家企业不问求职者的学历、专业、经验等等和工作相关的东西,而是仅仅因为其手里的一部苹果手机就“一票否决”,这显然有歧视之嫌了,也可能会让用人单位错过真正的“千里马”,毕竟拿苹果手机的未必就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看来,虽然这样的拒绝理由有歧视的成分在里面,但如果求职者真要为此维权的话,胜算几何先不说,维权的成本恐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担的。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多从自身反思求职失败的原因,总结求职失败的教训,对于问题的解决显然更加有利。用人单位在拒绝这位求职者的同时,还坦诚地表示,拒绝他的理由是他拿着苹果手机,怕是富家子弟,估计也吃不了什么苦。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包含着好几层意思:比如一般而言富家子弟对工作的专一性更差,更容易跳槽,这显然是用人单位所不愿意看到的;比如富家子弟缺乏吃苦精神,无法胜任稍微艰苦点的工作或岗位,不利于企业员工的稳定性等等。尽管企业这样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并不适合每一个富家子弟,有些时候难免会造成“误伤”,但企业有这样的顾虑,却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作为求职者,如果你真是富家子弟而又希望得到这份工作,就应该尽量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这种第一印象,打消别人的顾虑;如果你不是富家子弟,就更不应该给人留下这样的错觉,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就像新闻中这位被用人单位拒绝的“苹果男”,事后委屈地表示,他的苹果手机是自己暑假打零工赚来的钱买的,不是家里给的钱。可即便这是事实,但一方面用人单位未必相信这样的解释,显然更倾向于相信你是“富二代”;另一方面用暑假打工挣来的钱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是比买苹果手机这样的“超前消费”更合适?

因为使用苹果手机就求职被拒,说明当前的就业环境确实还需要改善、规范,但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更应该把其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更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毕竟,改善和规范就业环境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情,而如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减少自己求职过程中的阻力和意外因素的影响,则是求职者自己的事情。尤其在最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现实面前,更值得注意。

【启示与思考】

用人单位有权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他人不能干涉。但是,求职者使用苹果手机,就成了富二代,这样说也太武断了。而笼统以是否系富二代作为取舍标准,这种做法也很欠妥。用人单位拒收富二代,让人想起某些豪门场所设置的“xx禁止入内”的门规。所不同的是,豪门禁止的多半是底层人士,而那家用人单位想拒绝的却是豪门子弟。殊不知,这两种情形,都属于对一些社会群体的歧视。

事实上,富二代本身没有原罪,他们虽然没有机会选择父母的贫富贵贱,但却有权利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不可否认,富二代的新闻随处可见,其中不乏负面内容。有的富二代不学无术、自私自利,却热衷于跟风攀比、炫富斗狠;有的富二代道德失范、性格暴戾,成为破坏经济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害群之马。然而,富二代并非“问题青年”的代名词,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也是奋发有为的上进者。单位招聘“问出身”,并公开排斥富二代,明显存在不公,是对富二代的妖魔化,实不足取。

退一步讲,即便能用苹果手机的就是富二代,但他们能去人才市场求职应聘,其本身就是一个积极进步的行为,至少表明了他们不依赖富贵家庭,凭自己的双手和学识自食其力的决心。对于富二代的这种积极姿态,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上理应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并给予同等对待。更何况,富二代也是社会成员,也有就业的权利,企业不能设置专门针对他们的歧视性门槛,恣意剥夺他们的这项权利。

因此,给富二代一次机会,让他们在求职中平等参与竞争,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如果用人单位招聘时刻意排斥富二代,实际上是在加大一般民众和富二代之间的心理阻隔。这样的病态做法,既不利于富二代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