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情挥写 笔墨韵长——周志高?张友宪“恪守正脉”的艺术观

 红豆居士 2014-01-25
任情挥写 笔墨韵长
——周志高?张友宪“恪守正脉”的艺术观

扬州日报  2014123

    欧阳修词  周志高

    白居易诗 周志高

    菠萝蜜写生 张友宪

    晨觅图 张友宪

    芭蕉写生 张友宪

    罗汉 周志高

    2014年1月18日,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大境艺术馆展出的“笔墨大境——周志高、张友宪书画联展”,吸引了扬州众多的书画爱好者。很多受益于《书法》杂志的人对周志高特别熟稔,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书法杂志、组织了全国第一个群众书法大赛的周志高对家乡扬州也很有感情。以笔墨精良的罗汉、芭蕉让人记忆深刻的张友宪,这回也再次以其酣畅的笔墨语言打动人心。今天选登他们的作品,意在对中国书画的实践方向及笔墨语言作一次倾听。

    在中国书画心为目迷、骨气渐消的时代,这个展览很提神。尤其是张友宪的画,他那纵横任情的心绪表达,收放随心的线条笔触,淋漓痛快的水墨挥洒,使“笔”“墨”二字横生出无穷的趣味,古拙的佛像罗汉,苍劲的蕉叶竹枝,轻灵的人与动物,轻快的写生小景……最为突出的,是他无拘章法的构图,无意经营的点画,无论是尺幅还是巨制,都能随意牵拨你的神经,撩拨你的情绪,在急转动荡中,让你体验到破坏的快意,感受到出奇的空间意象。扬大艺术学院教授吴越滨欣赏张友宪多重灰度营造的丰富的意象空间,南大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聂危谷则对他的书画同构赞赏不绝。

    张友宪的水墨语言好似柳宗元“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的观点。以“适己为用”就是他恣肆汪洋的绘画成因。张友宪说,绘画,首先是自己喜欢画。你可以无视别人定义的传统或现代,但是,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并找到适合的方向。他认为,“笔墨既是规范的,又不会阻碍每个人对其心中情感的发挥,有了情感的笔墨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千年而不衰。否则程式化的不变的笔墨会有局限性,笔墨生命会走到头。因此我说中国画特别具有人性化。”张友宪绘画题材也宽泛,不管画什么,所有表达的对象都有内在联系——人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他最关注生命过程这个艺术最根本的东西。

    张友宪的中国画,使“笔墨”这个传统书画载体有了画面以外的气息与情绪。而周志高的书法,则能触摸到“笔墨”对人生阅历的承载。书如其人,周志高的书法当属一例。作为近三十年中国书法的引导者,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的书法中有着一种耐人咀嚼的厚度。有人说,当今书法,多重造型重形式缺内涵的作品,而缺少体现内在信息和人生历练的书作。人生历练当是周书内涵的最大体现。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委的周志高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友宪,他们都掌握着当代书画评选标准和话语方向,那么,当代书画的创作方向何在?周志高认为,追求笔情墨趣的江浙一带书画堪称中国书画的正脉,代表中国书画的方向,书画必须在传统中求发展。对于图像化现代书法的创作,周志高认为,以中国汉字为基础是中国书法必须坚守的底线。

    对于中国画创作的要求,张友宪以南京艺术学院的中国画百年文脉作为解答。他说,中国画创作首先提倡画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尽管有人不认同画品与人品的关系,但是中国画创作还是要倡导画品等于人品,人品高,实际上就是说人的立志追求要高。追求高,画品才能高。其次,强调取法乎上,“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所以中国画实践眼界要高,取法要高,笔墨是中国画最高精髓。第三,南艺相当重视“为学不作媚时语”的训导,学习任何东西不能跟着潮流跑,比如全国大展上满眼都是工艺化、制作性的作品,这就是“媚时”、跟风。坚持书写性,书写性情书写个性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方向。                       李蓉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