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卷二十二 ? 列傳第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马成刘隆傅俊坚镡马武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轞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免为庶人。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演子冲为鬲侯。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王郎起,丹与况共谋拒之。况使丹与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卿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宏等于南,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威不悦。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顿首谢。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从击破五校于C62E阳,降其众五万人。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 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临嗣,无子,国绝。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苞弟遽为监亭侯。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来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缰、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数月征人,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F530,谈者F446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子禹嗣。禹卒,子坚石嗣。坚石追坐父禹及弟平与楚王英谋反,弃市,国除。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彊。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彊奔董宪。 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C549,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东转运。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赢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 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也。少为县吏。世祖徇颍川,以成为安集掾,调守郏令。及世祖讨河北,成即弃官步负,追及于蒲阳,以成为期门,从征伐。世祖即位,再迁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拜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击李宪,时帝幸寿春,设坛场,祖礼遣之。进围宪于舒,令诸军各深沟高垒。宪数挑战,成坚壁不出,守之岁余。至六年春,城中食尽,乃攻之,遂屠舒,斩李宪,追及其党与,尽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八年,从征破隗嚣,以成为天水太守,将军如故。冬,征还京师。九年,代来歙守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数月复拜扬武将军。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备北边,并领建义大将军朱祐营。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鄴,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劳,征还京师。边人多上书求请者,复遣成还屯。及南单于保塞,北方无事,拜为中山太守,上将军印绶,领屯兵如故。 二十四年,南击武B32F蛮贼,无功,上太守印绶。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就国。三十二年卒。 子卫嗣。卫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丰嗣。丰卒,子玄嗣。玄卒,子邑嗣。邑卒,子丑嗣,桓帝时以罪失国。延熹二年,帝复封成玄孙昌为益阳亭侯。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物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徵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徵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子安嗣。 傅俊字子卫,颍川襄城人也。世祖徇襄城,俊以县亭长迎军,拜为校尉,襄城收其母弟宗族,皆灭之。从破王寻等,以为偏将军。别击京、密,破之,遣归颍川,收葬家属。 及世祖讨河北,俊与宾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郸,上谒,世祖使将颍川兵,常从征伐。世祖即位,以俊为侍中。建武二年,封昆阳侯。三年,拜俊积弩将军,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击破秦丰,因将兵徇江东,扬州悉定。七年,卒,谥曰威侯。 子昌嗣,徙封芜湖侯。建初中,遭母忧,因上书,以国贫不愿之封,乞钱五十万,为关内侯。肃宗怒,贬为关内侯,竟不赐钱。永初七年,邓太后复封昌子铁为高置亭侯。 坚镡字子亻及,颍川襄城人也。为郡县吏。世祖讨河北,或荐镡者,因得召见。以其吏能,署主簿。又拜偏将军,从平河北,别击破大枪于卢奴。世祖即位,拜镡扬化将军,封氵隐强侯。 与诸将攻洛阳,而朱鲔别将守东城者为反间,私约镡晨开上东门。镡与建义大将军朱祐乘朝而入,与鲔大战武库下,杀伤甚众,至旦食乃罢,朱鲔由是遂降。又别击内黄,平之。建武二年,与右将军万脩徇南阳诸县,而堵乡人董反宛城,获南阳太守刘驎。镡乃引军赴宛,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遂弃城走还堵乡。邓奉复反新野,攻破吴汉。时,万脩病卒,镡独孤绝,南拒邓奉,北当董,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镡食蔬菜,与士卒共劳苦。每急,辄先当矢石,身被三创,以此能全其众。及帝征南阳,击破、奉,以镡为左曹,常从征伐。六年,定封合肥候。二十六年,卒。 子鸿嗣。鸿卒,子浮嗣。浮卒,子雅嗣。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鄴,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进至安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刘永,武别击济阴,下成武、楚丘,拜捕虏将军。明年,庞萌反,攻桃城,武先与战,破之;会车驾至,萌遂败走。六年夏,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隗嚣,汉军不利,引下陇,嚣追急,武选精骑还为后拒,身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嚣兵乃退,诸军得还长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CD40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邓禹先对曰:“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帝曰:“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对,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二十五年,武以中郎将将兵击武陵蛮夷,还,上印绶,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以中郎将王丰副,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讠斤,将乌桓、黎阳营、三辅募士、凉州诸郡羌胡兵及弛刑,合四万人击之。到金城浩B238,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济与楚王英党颜忠谋反,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武孙震为D54F亭侯。震卒,子侧嗣。 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执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何者?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B025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C549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脩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大司空安丰侯窦融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太傅宣德侯卓茂 赞曰:帝绩思B06C,庸功是存。有来群后,捷我戎轩。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馬成 劉隆 傅俊 堅鐔 馬武 朱祐字仲先,東觀記「祐」作「福」,避安帝諱。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復陽,縣名,屬南陽郡。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前書曰,護軍都尉,秦官,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護軍也。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幸,舍止於中。祐侍讌,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日角,解在光武紀也。世祖曰:「召刺姦收護軍!」王莽置左右刺姦,使督姦猾。祐乃不敢復言。從征河北,常力戰陷陣,續漢書曰:「祐至南?,為賊所傷,上親候視之。」以為偏將軍,封安陽侯。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將軍。建武二年,更封堵陽侯。堵陽,縣名,屬南陽郡,故城今唐州方城縣。堵音者。冬,與諸將擊鄧奉於淯陽,祐軍敗,為奉所獲。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復祐位而厚加慰賜。遣擊新野、隨,皆平之。隨,縣名,屬南陽郡也,故城今隨州隨縣。 延岑自敗於穰,遂與秦豐將張成合,祐率征虜將軍祭遵與戰於東陽,東陽,聚名,在南陽。大破之,臨陣斬成,延岑敗走歸豐。祐收得印綬九十七。東觀記曰:「收得所盜茂陵武帝廟衣、印、綬。」進擊黃郵,降之,賜祐黃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姦將軍侯進、輔威將軍耿植代征南大將軍岑彭圍秦豐於黎丘,破其將張康於蔡陽,斬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璽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車駕引還,勑祐方略,祐盡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窮困,豐乃將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轞車傳豐送洛陽,斬之。大司馬吳漢劾奏祐廢詔受降,違將帥之任,帝不加罪。祐還,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餘黨陰、酇、筑陽三縣賊,悉平之。 祐為人質直,尚儒學。將兵率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行唐,今恒州縣也。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鬲,縣名,屬平原郡。食邑七千三百戶。東觀記曰:「祐自陳功薄而國大,願受南陽五百戶足矣。上不許。」 十五年,朝京師,上大將軍印綬,因留奉朝請。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諸王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並去「大」名,以法經典。後遂從其議。 祐初學長安,帝往候之,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後車駕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無捨我講乎?」以有舊恩,數蒙賞賚。東觀記曰:「上在長安時,甞與祐共買蜜合藥。上追念之,賜祐白蜜一石,問:『何如在長安時共買蜜乎?』其親厚如此。」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從兄伯為外孫陰皇后巫蠱事,免為庶人。和帝陰后,吳房侯陰綱女也,為巫蠱事廢。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演子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也。少學長安。王莽時舉四科:東觀記曰:「王莽時舉有德行、能言語、通政事、明文學之士。」丹以言語為固德侯相,有幹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朔調,上谷也。副貳,屬令也。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復為上谷長史。王郎起,丹與況共謀拒之。況使丹與子弇及寇恂等將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丹等,笑曰:「邯鄲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聊應言然,王郎將帥數云欲發二郡兵以拒光武,時光武聊應然之,猶今兩軍遙相戲弄也。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東觀記曰:「上在廣阿,聞外有大兵來,上自登城,勒兵在西門樓。上問:『何等兵?』丹等對言:『上谷、漁陽兵。』上曰:『為誰來乎?』對曰:『為劉公。』即請丹入,人人勞勉,恩意甚備。」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為偏將軍,號奉義侯。從擊王郎將兒宏等於南?,兒音五兮反。郎兵迎戰,漢軍退郤,續漢書曰「南?賊迎擊上營,得上鼓車輜重數乘」也。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餘里,死傷者從橫。丹還,世祖謂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邪?」遂從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衆咸不恱。詔舉可為大司馬者,東觀記載讖文曰「孫咸征狄」也。羣臣所推唯吳漢及丹。帝曰:「景將軍北州大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大策之勳,謂發漁陽兵也。又誅苗幽州、謝尚書,苗曾,謝躬。其功大。舊制驃騎將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前書武帝置大司馬,號大將軍、驃騎將軍也。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驃騎大將軍。 建武二年,定封丹櫟陽侯。帝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櫟陽萬戶邑。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故以封卿耳。」前書武帝謂朱買臣之詞。丹頓首謝。秋,與吳漢、建威大將軍耿弇、建義大將軍朱祐、執金吾賈復、偏將軍馮異、強弩將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從擊破五校於羛陽,聚名也,解見光武紀。降其衆五萬人。會陝賊蘇況攻破弘農,生獲郡守。丹時病,東觀記曰:「丹從上至懷,病瘧,見上在前,瘧發寒慄。上笑曰:『聞壯士不病瘧,今漢大將軍反病瘧邪?』使小黃門扶起,賜醫藥。還歸洛陽,病遂加。」帝以其舊將,欲令強起領郡事,乃夜召入,謂曰:「賊迫近京師,但得將軍威重,卧以鎮之足矣。」丹不敢辭,乃力疾拜命,將營到郡,續漢書曰「將營兵西到弘農」也。十餘日薨。 子尚嗣,徙封余吾侯。余吾,縣名,屬上黨,故城在今潞州屯留縣西北。尚卒,子苞嗣。苞卒,子臨嗣,無子,國絕。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苞弟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漁陽安陽人也。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將兵南及世祖於廣阿,拜偏將軍。旣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為梁功。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衞作玄武」,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帝以野王衞之所徙,史記曰,衞元君自濮陽徙於野王。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於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輒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詔勑,令止在所縣,而梁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梁前後違命,大怒,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梁。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旣至,赦之。月餘,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降之。三年春,轉擊五校,追至信都、趙國,破之,悉平諸屯聚。冬,遣使者持節拜梁前將軍。四年春,擊肥城、文陽,拔之。肥城,縣名,屬太山郡,故城在今濟州平陰縣東南。文音汶,故城在今兖州泗水縣西。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彊、蘇茂於楚、沛閒,拔大梁、齧桑,前書音義曰齧桑,縣名。或曰城名。史記張儀與齊、楚會戰齧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亦分道並進,歲餘悉平之。五年,從救桃城,破龐萌等,梁戰尤力,拜山陽太守,鎮撫新附,將兵如故。 數月徵入,代歐陽歙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慙懼,上書乞骸骨。乃下詔曰:「梁前將兵征伐,衆人稱賢,故擢典京師。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旣愆,迄無成功,旅,衆也。愆,過也。言衆力已過,而功不成。百姓怨讟,談者讙譁。讟,謗。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論語載孔子之言也。其以梁為濟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封阜成侯。阜成屬渤海,今兾州縣。十四年,卒官。 子禹嗣。禹卒,子堅石嗣。堅石追坐父禹及弟平與楚王英謀反,弃市,國除。 杜茂字諸公,南陽冠軍人也。初歸光武於河北,為中堅將軍,常從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將軍,封樂鄉侯。樂鄉屬信都國。北擊五校於真定,進降廣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陘侯。與中郎將王梁擊五校賊於魏郡、清河、東郡,悉平諸營保,降其持節大將三十餘人,續漢書曰:「降其渠帥大將軍杜猛、持節光祿大夫董敦等。」三郡清靜,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節拜茂為驃騎大將軍,擊沛郡,拔芒。芒,縣名也。郡國志曰後名臨睢,屬沛國。時西防復反,迎佼彊。五年春,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數月拔之,彊奔董憲。 東方旣平,七年,詔茂引兵北屯田晉陽、廣武,廣武,縣名,屬太原郡。以備胡寇。九年,與鴈門太守郭涼擊盧芳將尹由於繁畤,繁畤,縣名,今代州縣也。芳將賈覽率胡騎萬餘救之,茂戰,軍敗,引入樓煩城。樓煩,縣名,屬鴈門郡,故城在今代州崞縣東北。崞音郭。時盧芳據高柳,與匈奴連兵,數寇邊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謁者段忠將衆郡?刑配茂,鎮守北邊,因發邊卒築亭候,修烽火,又發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士,并賜邊民,冠蓋相望。茂亦建屯田,驢車轉運。先是,鴈門人賈丹、霍匡、解勝等為尹由所略,由以為將帥,與共守平城。丹等聞芳敗,遂共殺由詣郭涼;涼上狀,皆封為列侯,詔送委輸金帛賜茂、涼軍吏及平城降民。自是盧芳城邑稍稍來降,涼誅其豪右郇氏之屬,鎮撫羸弱,旬月閒鴈門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涼子為中郎,宿衞左右。 涼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長八尺,氣力壯猛,雖武將,然通經書,多智略,尤曉邊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為兵曹掾,擊彭寵有功,封廣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脩,縣名,屬信都國也。十五年,坐斷兵馬稟縑,斷猶割截也。使軍吏殺人,免官,削戶邑,定封參蘧鄉侯。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與東平王等謀反,減死一等,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茂孫奉為安樂亭侯。 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也。少為縣吏。世祖徇潁川,以成為安集掾,調守郟令。郟,縣名,今汝州縣也。及世祖討河北,成即弃官步負,追及於滿陽,以成為期門,從征伐。世祖即位,再遷護軍都尉。 建武四年,拜揚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發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擊李憲,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應劭風俗通曰:「謹案禮傳,共工氏之子曰修,好遠游,舟車所至,足迹所逮,靡不窮覽,故祀以為祖神。祖,徂也。」進圍憲於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挑戰,成堅壁不出,守之歲餘,至六年春,城中食盡,乃攻之,遂屠舒,斬李憲,追擊其黨與,盡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平舒屬代郡。八年,從征破隗嚻,以成為天水太守,將軍如故。冬,徵還京師。九年,代來歙守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河池,縣,一名仇池,屬武都郡,今鳳州縣也。明年,大司空李通罷,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數月復拜揚武將軍。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備北邊,并領建義大將軍朱祐營。又代驃騎大將軍杜茂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西河,今勝州富昌縣也。渭橋本名橫橋,在今咸陽縣東南。河上至安邑,前書曰,河上,地名,故秦內史,高帝二年改為河上郡,武帝分為左馮翊。太原至井陘,太原,今并州也。井陘,屬常山郡,今恒州縣也。中山至鄴,皆築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勞,徵還京師。邊人多上書求請者,復遣成還屯。及南單于保塞,北方無事,拜為中山太守,上將軍印綬,領屯兵如故。二十四年,南擊武谿蠻賊,武溪水在今辰州瀘溪縣西。無功,上太守印綬。 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全椒,縣名,今滁州縣也。就國。三十二年卒。 子衞嗣。衞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豐嗣。豐卒,子玄嗣。玄卒,子邑嗣。邑卒,子醜嗣,桓帝時以罪失國。延熹二年,帝復封成玄孫昌為益陽亭侯。 劉隆字元伯,南陽安衆侯宗室也。王莽居攝中,隆父禮與安衆侯崇起兵誅莽,事泄,隆以年未七歲,故得免。及壯,學於長安,更始拜為騎都尉。謁歸,謁,請也,謂請假歸也。迎妻子置洛陽。聞世祖在河內,即追及於射犬,以為騎都尉,與馮異共拒朱鮪、李軼等,軼遂殺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亢父,縣名,屬東平國,故城在今兖州任城縣南。四年,拜誅虜將軍,討李憲。憲平,遣隆屯田武當。武當,今均州縣也。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歲餘,上將軍印綬。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長壽街上得之。抵,欺也。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勑,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於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姦狀。明年,隆坐徵下獄,其疇輩十餘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 明年,復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徵側等,隆別於禁谿口破之,交阯郡麊泠縣有金溪穴,相傳音訛,謂之「禁溪」,則徵側等所敗處也。其地今岑州新昌縣也。麊音麋,泠音零。獲其帥徵貳,徵側之妹。斬首千餘級,降者二萬餘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長平,縣,屬汝南郡。及大司馬吳漢薨,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隆奉法自守,視事八歲,上將軍印綬,罷,賜養牛,上樽酒十斛,前書音義曰:「稻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樽,稷米一斗為中樽,粟米一斗為下樽也。」以列侯奉朝請。三十年,定封慎侯。慎,縣名,屬汝南郡也。中元二年,卒,謚曰靖侯。子安嗣。 傅俊字子衞,潁川襄城人也。世祖徇襄城,俊以縣亭長迎軍,拜為校尉,襄城收其母弟宗族,皆滅之。從破王尋等,東觀記曰:「傅俊從上迎擊王尋等於陽關,漢兵反走,還汝水上,上以手飲水,澡盥鬚眉塵垢,謂俊曰:『今日罷倦甚,諸卿寧憊邪?』」以為偏將軍。別擊京、密,破之,遣歸潁川,收葬家屬。 及世祖討河北,俊與賔客十餘人北追,及於邯鄲,上謁,世祖使將潁川兵,常從征伐。世祖即位,以俊為侍中。建武二年,封昆陽侯。三年,拜俊積弩將軍,與征南大將軍岑彭擊破秦豐,因將兵徇江東,揚州悉定。七年,卒,謚曰威侯。 子昌嗣,徙封蕪湖侯。蕪湖,縣名,屬丹陽郡。建初中,遭母憂,因上書,以國貧不願之封,乞錢五十萬,為關內侯。肅宗怒,貶為關內侯,竟不賜錢。永初七年,鄧太后復封昌子鐵為高置亭侯。 堅鐔字子伋,東觀記「伋」作「皮」。潁川襄城人也。為郡縣吏。世祖討河北,或薦鐔者,因得召見。以其吏能,署主簿。又拜偏將軍,從平河北,別擊破大槍於盧奴。世祖即位,拜鐔揚化將軍,封?強侯。?強,縣名,屬汝南郡。?音於靳反。 與諸將攻洛陽,而朱鮪別將守東城者為反閒,私約鐔晨開上東門。上東門,洛陽故城東面北頭第一門也。鐔與建義大將軍朱祐乘朝而入,與鮪大戰武庫下,洛陽記曰:「建始殿東有太倉,倉東有武庫,藏兵之所。」殺傷甚衆,至旦食乃罷,朱鮪由是遂降。又別擊內黃,平之。建武二年,與右將軍萬脩徇南陽諸縣,而堵鄉人董訢反宛城,獲南陽太守劉驎。鐔乃引軍赴宛,選敢死士夜自登城,斬關而入,訢遂棄城走還堵鄉。鄧奉復反新野,攻破吳漢。時萬脩病卒,鐔獨孤絕,南拒鄧奉,北當董訢,一年閒道路隔塞,糧饋不至,鐔食蔬菜,與士卒共勞苦。每急,輒先當矢石,石謂發石以投人也。墨子曰:「備城者積石百枚,重十鈞已上者。」身被三創,以此能全其衆。及帝征南陽,擊破訢、奉,以鐔為左曹,常從征伐。六年,定封合肥侯。二十六年,卒。 子鴻嗣。鴻卒,子浮嗣。浮卒,子雅嗣。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也。少時避讎,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陽三老起兵於郡界,武往從之,後入綠林中,遂與漢軍合。更始立,以武為侍郎,與世祖破王尋等,拜為振威將軍,與尚書令謝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鄲,請躬及武等置酒高會,因欲以圖躬,不剋。旣罷,獨與武登叢臺,故趙王臺也,在今洺州邯鄲城中。從容謂武曰:「吾得漁陽、上谷突騎,欲令將軍將之,何如?」武曰:「駑怯無方略。」世祖曰:「將軍乆將,習兵,豈與我掾史同哉!」武由是歸心。 及謝躬誅死,武馳至射犬降,世祖見之甚恱,引置左右,每勞饗諸將,武輒起斟酌於前,世祖以為歡。復使將其部曲至鄴,武叩頭辭以不願,世祖愈美其意,因從擊羣賊。世祖擊尤來、五幡等,敗於慎水,武獨殿,還陷陣,故賊不得迫及。殿,鎮後也,音丁殿反。言兵敗而鎮其後也。進至安定,次小廣陽,即廣平亭也,在今幽州范陽縣西南,以有廣陽國,故謂此亭為小廣陽也。武常為軍鋒,力戰無前,諸將皆引而隨之,故遂破賊,窮追至平谷、浚靡而還。平谷,縣名,屬漁陽郡。浚靡,縣名,屬右北平郡。靡音縻。 世祖即位,以武為侍中、騎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與虎牙將軍蓋延等討劉永,武別擊濟陰,下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明年,龐萌反,攻桃城,武先與戰,破之;會車駕至,萌遂敗走。六年夏,與建威大將軍耿弇西擊隗嚻,漢軍不利,引下隴。嚻追急,武選精騎還為後拒,身被甲持戟奔擊,殺數千人,嚻兵乃退,諸軍得還長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鄃侯。鄃,縣名,屬平原郡,故城在今德州平原縣西南。鄃音俞。將兵北屯下曲陽,備匈奴。坐殺軍吏,受詔將妻子就國。武徑詣洛陽,上將軍印綬,削戶五百,定封為楊虛侯,因留奉朝請。 帝後與功臣諸侯讌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高密侯鄧禹先對曰:「臣少甞學問,可郡文學博士。」帝曰:「何言之謙乎?卿鄧氏子,志行脩整,何為不掾功曹?」餘各以次對,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盜賊。」帝笑曰:「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闊達,大度也。敢言謂果敢於言,無所隱也。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回,曲也,曲法以容也。遠方貢珍甘,必先徧賜列侯,而太官無餘。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二十五,武以中郎將將兵擊武陵蠻夷,還,上印綬。顯宗初,西羌寇隴右,覆軍殺將,朝廷患之,復拜武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副,與監軍使者竇固、右輔都尉陳訢,將烏桓、黎陽營、三輔募士、涼州諸郡羌胡兵及?刑,光武置黎陽營,見鄧訓傳。合四萬人擊之。到金城浩亹,活亹,縣名,屬金城郡,故城在今蘭州廣武縣西南。浩音閤,亹音門。與羌戰,斬首六百級。又戰於洛都谷,湟水一名洛都水,西自吐谷渾界入,在今鄯州湟水縣。為羌所敗,死者千餘人。羌乃率衆引出塞,武復追擊到東、西邯,酈元水經注曰邯川城左右有水,自北出,南經邯亭注于河。蓋以此水分流,謂之東、西邯也,在今廓州化隆縣東。大破之,斬首四千六百級,獲生口千六百人,餘皆降散。武振旅還京師,增邑七百戶,并前千八百戶。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濟與楚王英黨顏忠謀反,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武孫震為漻亭侯。漻音胡巧反,又力彫反。震卒,子側嗣。 論曰: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然咸能感會風雲,風雲,已具聖公傳。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易通卦驗曰:「黃佐命。」鄭玄注云:「黃者,火之子。佐命,張良是也。」已上皆華嶠之辭。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筭,固將有以焉爾。若乃王道旣衰,降及霸德,王謂周也,霸謂齊桓、晉文公。猶能授受惟庸,勳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史記曰,管仲、隰朋修齊國之政,齊人皆恱事之。管子曰:「管仲寑疾,桓公問之:『若不可諱,政將安移之?』對曰:『隰朋可。』」國語云,文公使趙衰為卿,辭曰:「先軫有謀,臣不若也。」乃使先軫佐下軍。公曰:「趙衰其所讓皆社稷之衞也。」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於翼扶王運,皆武人屈起。屈起猶勃起也。音其勿反。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灌嬰,睢陽販繒者,樊噲,沛人,以屠狗為事,皆從高祖。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樊噲封為舞陽侯;灌嬰為丞相,封為潁陰侯。阿,倚也。衡,平也。言天下依倚而取平也。故埶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埶位過,則君臣相疑。侔,等也。蕭、樊且猶縲紲,信、越終見葅戮,不其然乎!蕭何為丞相,為人請上林中空地,上大怒,乃下廷尉械繫之。燕王盧綰反,樊噲以相國擊燕,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帝大怒,使陳平即軍中斬噲;平畏呂氏,執噲詣長安。韓信封為淮陰侯,人上書告信反,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彭越為梁王,呂后令其舍人告越謀反,遂夷宗族。刑法志曰:「夷三族者梟其首,葅其骨肉。」彭越、韓信皆受此誅。自茲以降,迄于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侯。自高祖至于孝武凡五代也,其中宰輔皆以公侯勳貴為之。遂使縉紳道塞,賢能蔽壅,縉,赤色也。紳,帶也。或作「搢」,搢,插也,謂插笏於帶也。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世及謂父子相繼也。禮記曰:「大人世及以為禮。」抱關謂守門者。前書曰,蕭望之署小苑東門候,王仲翁謂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關為?」其懷道無聞,委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矯,正也。違,失也。枉,曲也。孟子曰:「矯枉者過其正。」雖寇、鄧之高勳,耿、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鄧禹為大司徒,封高密侯,食邑四縣。耿弇好畤侯,食邑二縣,奉朝請。賈復封膠東侯,凡食六縣,以列侯加特進。觀其治平臨政,課職責咎,將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者乎!論語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人免而無恥。」若格之功臣,其傷已甚。格,正也。若以上法繩正功臣,則於其有害也。何者?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參任則羣心難塞,並列則其敝未遠。參任,謂兼勳賢而任之。則羣臣之心各有覬望,故難塞也。若遵高祖並用功臣,則其敝未遠。不得不校其勝否,即以事相權。勝否猶可否。即,就也。權謂平其輕重。故高秩厚禮,允荅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建武之世,侯者百餘,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賈復傳曰「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遂不用。是時列侯唯高密、固始、膠東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遇甚厚」也。其餘並優以寬科,完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于後。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前書曰,上望見諸將往往偶語,張良曰:「此謀反耳。陛下起布衣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耳,故相聚謀反也。」見高紀。而郭伋亦譏南陽多顯,郭伋傳曰:「光武以伋為并州牧,帝引見,伋因言:『選補衆職,當簡天下賢俊,不宜專用南陽人也。』帝深納其言。」鄭興又戒功臣專任。鄭興傳曰:「興徵為太中大夫,上疏曰:『道路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則人位謬矣。』」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臺,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係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爾。 太傅高密侯鄧禹 贊曰:帝績思乂,庸功是存。庸,勳也。言將興帝績,則念勳功之臣也。有來羣后,捷我戎軒。捷,勝也,謂寇、鄧之徒翼佐王烈,戎車所至,皆克捷也。婉孌龍姿,儷景同飜。婉孌猶親愛也。龍姿謂光武也。儷,齊也,偶也。言諸將齊景飜飛而舉大功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