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夏王明玉珍传奇
2014-01-26 | 阅:  转:  |  分享 
  
这是一位几乎与我们的记忆擦肩而过的英雄人物,数百年前,他纵横巴渝,金戈铁马,为重庆历史留下了一段慷慨悲歌的传奇。



大夏王明玉珍传奇



发掘

1982年3月30日,一群普通的建筑工人在江北区上横街重庆织布厂的扩建工地挥汗苦干着,突然,一阵躁动传来,有人惊呼:“挖出古墓了,挖出古墓了!”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是出于贪财,次日上午有人便强行凿毁古墓外椁盖前半部,开启了内棺,从中取出多件金、银器皿和丝织物。至4月1日,土内又露出一块石碑的碑额以及五排文字。直到此时,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仍未对此墓给予重视,虽先后两次到场观察,但误认为系“清代一般墓葬”,对出土的棺椁、丝织品未予收存,以致一度遭到流散或损坏。直到4月6日,石碑全部出土,其完整无缺的碑文说明此墓确系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大夏政权建立者明玉珍之墓——叡陵。

史载,明玉珍于1357年攻入重庆,1363年在渝称帝,建大夏政权,1366年死于重庆,史称“葬于江北”,但究竟埋于何处则语焉不详。此番“叡陵”出土引起了文化部文物局、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博物馆立即组织精兵强将投入发掘工作中,至4月18日,田野工作基本结束。

据现场考证,明玉珍之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坑墓,墓坑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未见墓道。墓坑内填土共有九层,用于防潮。整座叡陵位于嘉陵江、长江交汇之处的江北,沿江有宝盖山,海拔261米,墓穴位于山腰东南之洗布塘,呈西北——东南向。遥想当年,此陵背靠宝盖山,东近扬子,南濒嘉陵,视野十分开阔,气势颇为壮观。

叡陵中随葬品较为简陋,金、银器少而丝织物多棺内未见骨骸以及衣、裤、鞋、袜等。据说明玉珍信奉“明教”,按教义实行“裸葬”,尸体被酸性地下水腐蚀以及明教提倡节俭所致。

另外,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便是原本立于外椁前的“玄宫之碑”,此碑高1.45米,宽0.57米,厚0.23米,碑文共24行,1004字。它详细记叙了明玉珍如何加入红巾军,如何攻入重庆,如何称王、称帝的全过程。弥补了许多史学家无从得知的史学空白,颇具研究价值。

而今再细读碑文,600多年前那段风起云涌、旌旗猎猎的峥嵘岁月又逐渐浮现于眼前。



从军

明玉珍,湖北随州随县人(今湖北省随县),生于1330年,原姓旻。据杨可学著《明氏实录》载,“母梦与神遇,遂娠而生珍,……身高8尺,二目重瞳,”“长有异象”。明玉珍少年时即有大志,性情直率,武功高强。

1351年,天下大乱,各地红巾军相继起兵反元,兵患横行。为求自保,明玉珍为乡绅长老推为屯长,召集乡勇1000多人结寨固守。当年冬,西系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改国号为天完,年号治平。1352年,徐寿辉派人招抚明玉珍,说:“我们起兵是为共伐胡人,你们来了,我们可以共商大事;不来,我就要攻打你!”在这种情况下,明玉珍一半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一半带着恐惧加入了红巾军。因红巾军信奉明教,为表忠心,他该姓明,至死未改。

明玉珍加入红巾军后隶属大将倪文俊部下,率兵镇守沔阳。此时,元将哈林秃(又作“哈林都”或“哈麻秃”)为患境内,明玉珍率军与之大战,从陆上打到湖泊里,连番恶战,明玉珍皆冲锋在前,不幸被流矢射中右眼,从此又有人称他为“旻瞎子”或“明瞎子”。



入蜀

红巾军兴起后,元军正规军完全不堪一击,元朝统治者于是利用汉族地主组织“义兵”,“出义兵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不等,而明玉珍之所以入蜀,则有两个地主武装头子杨汉和戴寿有极大关联。

杨汉本系元朝所封“义兵元帅”,有精兵5000余人,平时驻防西平寨,对抗“青巾军”。公元1357年3月,他率军移驻重庆江北。这时元朝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都驻守重庆正在募兵,便将杨汉召至府中,于酒席间将其杀害,妄图吞并那5000人马。不料消息走漏,杨汉部属纷纷反元,在复仇不成之后抢船顺江逃走,在巫峡偶遇正在此买粮的明玉珍。杨汉部下愿投明玉珍,并称,“重庆兵少将弱,右丞相完者都与左丞相哈林秃不和,若突袭重庆,一定可以成功。”明玉珍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十分犹豫,这时万户戴寿献计称:不如分船一半运粮回沔阳,另一半攻重庆,事成则据之,不成功就退回来,没有损害;而占据重庆后可攻陇蜀、保荆襄、开粮道,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明玉珍依计而行,率大军进攻重庆。

这时的重庆久无战事,人心疏备,突闻大军已至,城内大乱。完者都连夜逃往果州(今南充市),哈林秃仓促迎战被擒获,明玉珍此番也算报了当年瞎眼之仇。



平蜀

明玉珍占据重庆后,军纪严明,城内人心顿安,远近请降者络绎不绝。徐寿辉也封明玉珍为“广西两江道宣慰使”。下一步,就是平定巴蜀了。

这时的四川,三足鼎立。除明玉珍外,还有“青巾军”和元将完者都。“青巾军”其实就是刘福通红巾军的一支,当年被元军打败后溃入川内改称“青巾军”,其首领为李喜喜等人。明玉珍的首要目标就是打败或收编他们。

公元1358年,明玉珍率部由重庆沿涪江而上,连续打败李喜喜、王虎、郭成率领的“青巾军”于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平元(今四川广元)等地,数十万“青巾军”顷刻解散,明玉珍乘机改编了这支武装,自身力量越发壮大。由于战功屡著,徐寿辉授明玉珍为骠骑将军、陇蜀行小左丞。

原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都逃至果州(今南充市)后,于第二年又来到成都,与平章(官名)郎革歹、参政(官名)赵资(一名作“成”)聚兵嘉定(今四川乐山市)大佛寺,对重庆造成极大威胁,明玉珍遂派猛将义弟明三领兵围攻。

明三,原名万胜,智勇过人,他攻嘉定时,见乌尤山与大佛寺互为犄角,易守难攻,便派勇士“陈夜眼”半夜以绳攀上乌尤山杀死城门守军,一夜之间将乌尤山易手,随后又占领嘉定城,但大佛寺地形特殊,万胜举兵围城,相持半年之久,不能举胜。

这时,明玉珍率军已打至泸州,基本平定了四川西南部,便亲自率军围攻嘉定,并密令万胜率精锐尖兵直取元军老巢成都,这时成都城中守城士兵皆为新招募者,且城中几乎无守城之将,顷刻城破。万胜率兵轻易擒获郎革歹和赵资的妻子,不料在乘船赶回嘉定(今乐山市)途中,郎革歹妻子突然对船上人说:“吾家祖宗三世受羊皮宣命,吾为平章夫人,义不受辱。”投江自尽。赶回嘉定后,明玉珍劝赵妻招降赵资,两军再次交战时,赵妻被推至阵前。看着丈夫,赵妻声泪俱下,对丈夫说:“明公对我们很好,希望你念在结发夫妻份上,救救我们母子。”言罢嚎啕大哭,双方士兵虽身临战场也禁不住唏嘘不已。赵资却并未动心,厉声喊道:“平章夫人已经死了,你为什么不学她的样子!”突然一箭射出,正中其妻胸口,当时就死了。双方交战,元军大败。完者都、郎革歹、赵资逃到龙州也被追兵抓回。

由于这3人忠勇异常,明玉珍舍不得杀掉,便将他们押在重庆治平寺(今重庆罗汉寺),希望招降。谁料三人毫不领情,只说:“我们国破家亡只求速死!”这时又风传元军来攻重庆,不得已,3人被同斩于大什字街(今重庆解放碑一带)。明玉珍以厚礼将3人埋葬。时人称“三忠”。



称帝

就在农民军军力大盛之时,徐寿辉天完政权内部矛盾也激烈起来。公元1357年,野心家倪文俊阴谋杀害徐寿辉,被徐发觉,倪文俊慌忙逃奔黄州,为部将陈友谅杀死,而陈友谅也绝非善类,他吞并了倪的部队,又自封“平章”,积极准备夺权。

1359年12月,徐寿辉准备迁都江西,当他率部到达江州时(今江西九江市),陈友谅佯作欢迎,突袭徐的卫队,将随从全部杀死,将徐幽禁。次年在采石矶五通庙杀害徐寿辉。随后,他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汉”。

明玉珍在四川得到消息后义愤填膺,当即命部将莫仁寿守夔关,“绝不与通”。又在重庆城南立徐寿辉庙,春秋祭祀。1361年,他被部属推为陇蜀王,承徐寿辉国号,“犹舜之宗尧也”。

明玉珍称王完全出于谋士刘桢的策划。刘桢,泸州人,明玉珍攻嘉定时过泸州,有人向他举荐了刘桢,两人一见如故,刘桢在明玉珍心目中的地位渐重,至1361年,完全以刘桢为“参谋,朝夕相处”、“裁决政事”,不少军国重事,刘桢都参与其中。

刘桢认为明玉珍称蜀王仍未符合当前的政治形势,一日他摒开左右劝明玉珍,称:“西蜀形胜,虽小,沃野千里,……今民遭青巾之苦,幸获扶养,颇得苏息,人心之归,天命可知……此时若不称大号以系人心,军士俱四方之人,思其乡土而去,明君虽自保全蜀尚难,况欲天下乎。”几经劝说,明玉珍终于同意了。公元1363年明玉珍登皇帝位,建国“大夏”,改元天统。

大夏建国时,川内战乱几乎平复。建国后明玉珍着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大力加强政权建设,川内人民在元末兵荒马乱之中稍稍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经济竟有所恢复和发展。

建国后,明玉珍实行轻税政策:“赋税,十取其一。”他还实行屯田制,以备军用,同时减轻民众负担。为改变元末货币混乱的局面,明玉珍下令重铸钱币,大约有两种:一种为隶书的“天统通宝”,一种为篆书体“天统元宝”,都是小平钱。这足以说明明玉珍统治时期,大夏社会物价是稳定的。难怪1367年,夏使至南京见朱元璋时,十分自豪地称夏国“险且富饶”,引得朱的大为不满。

建国之初,云南尚在元朝统治之下,为了北伐,明玉珍必然南征,这与当年诸葛亮的意图完全一致。即位之初,他命万胜、邹兴等三路大军攻滇,可惜万胜孤军深入而两路援军不至,打下昆明后便撤兵回重庆。



覆灭

为图大业,明玉珍多次派兵北伐攻打巴州(今巴中)、兴元(今汉中)等地,终因兵力单薄未能继续北进。公元1366年2月6日,明玉珍因病含恨而死,死前大呼:“元虏未遂,余志不能遂也。”

明玉珍死后传位皇太子明昇,年仅10岁,妻子彭氏垂帘听政。这时内乱骤起。丞相万胜与知院张文炳不和,派人欲杀张。明玉珍义子明昭得知,令人假太后懿旨命万胜入宫,缢杀于崇文楼下。,由此大夏内乱,诸将争权,张文炳、明昭皆被杀。国势渐弱。

朱元璋此时军力正盛,见有利可图,便于1370年假道攻云南,被拒后于当年冬以汤和为西征将军率军攻夏,大败而还。次年春,明将傅友德率10万大军从北向南攻,廖永忠从湖北从东向西攻,夏左右不得顾,于当年6月重庆被围。6月21日,夏幼主明昇及其母彭氏于重庆朝天门投降。夏亡。

西蜀平定后,朱元璋封明昇为“归义侯”,在南京赐府第。















































献花(0)
+1
(本文系四川依然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