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太极智者讲陈家沟那些事儿之一

 隐士的书屋 2014-01-27
分类: 太极杂谈

听太极智者讲陈家沟那些事儿之一

本人学习陈式太极拳有20个年头了。先是跟随一位朋友学会了老架一路的套路,后来又在一家全国非常出名的拳馆高级培训班学习,希望继续提高老架一路。再后来曾利用休假时间在陈家沟一家拳馆付高费学习老架,决心把功夫学到身。大家应该认为,我的功夫应该练的不错了吧。的确,本人也曾沾沾自喜,以为学有所成,常在人前秀太极,颇有陶醉。然而一次偶遇,在与一位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太极传人一番交谈、听他点评后,顿觉肤浅到皮毛,狭隘如坐井!
     
那么太极拳的井水到底有多深,且听俺慢慢道来

       89
年冬,认识一位王姓朋友。80年代初他在陈家沟武校学习老架。当时的教练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他在那里学了两个月,学会老架一路和二路。王朋友(为尊重起见,隐其真名,姑且叫他王五吧)的套路表演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之前只见过公园、广场上老年人练的杨式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体操形式而已。而太极拳那种刚柔并济、缠绕回旋的架式果被王五演练出了神韵风采,又听王五讲了不少陈家沟名家的武术事迹,羡慕死了,觉得陈家沟不仅功夫厉害,而且美感很强。遂恳请学习,王五很爽快地答应。
就这样,跟王五突击性学老架一路有两个月。很感谢王五的真诚付授,每个动作都尽量示范。没有丝毫的保守之意。这使我学的更投入,兴趣更浓烈,立志将陈式太极功夫练好。
   
因工作需要,王五去了很远的地方。从此我只能靠自己练了,周围没有练陈式的,也没有陈氏村人开馆,所以自己就是练着感觉着,时有小进步,也很高兴。我很投入,买有不少书、
dvd, 还把陈鑫的《图说》当作工具书。2003年我调到省城工作,就在一家很知名的太极拳馆报名参加了里面的高级培训班,因为我认为自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怀着久旱逢甘霖的心态,天天晚上去学。每班课两个小时,头一小时热身练基本功,后一小时,先跟教练走一遍老架一路,然后教练再教几个动作。教练再带领着学习几遍这几个动作,最后再练一遍老架一路。本人学习的兴致很高,练得很投入许多练太极拳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一片空白到学会一个太极拳套路,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这个时候心里因为终于掌握了一套惠及终生的健身方法而感到非常自豪,练拳的兴致到了顶峰。日练不辍,陶醉于其中,自娱自乐,如此这般半年过去了,忽然发现每个招式的运动方法都还不够规范,运动的道理还是空白,自己练的那套太极拳仅是空架子而已(被大家嘲笑为“太极操”),于是,困惑了,恍惚了,知不足而开始寻师访友,继续深造。有条件的,就会到就近的太极拳馆继续学习。
  我在该拳馆学习了两个月,学习的效果却远没达到本人的期望。陈式太极拳(各家太极拳都是如此)的一招一式,都需要教练员细致到位地讲解其运动的方法和道理,也就是拳法和拳理,否则就是动作上的错误,内功上的偏差。遗憾的是,那几个教练是只管叫怎样摆架势、走套路,其他几乎避而不谈。教练要求你“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沉肩坠肘、内三合外三合”等等,反复强调“放松”,但当我向几个教练请教具体的方法时,都给含糊回避了,或几句不明不白的解释给打发了。我当时甚至有气愤的冲动。因为我有几年的练拳经验了,而且买了好多太极拳书籍、光盘学习钻研,所以我知道我需要教练员多讲方法和拳理,需要教练员不断指出自己的错误地方(自己很难发现)。比如又一次走套路从懒扎衣到六封四闭时,一教练说我下捋的两手相隔太远,我赶忙虚心问两手相隔要多远为合适?那教练假装没听见,扭身走开了,当时气得我真想和他论理:我是掏了高级培训班的学费的,你没有理由不给我指导!更有意思的,可能好多学员都经历过,你在做动作时,教练会很“认真地”说“你的腰没放松”、“把胯松开”等等,若你问“怎么松开呀?”,哈哈,我可以猜到,他要么一通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你讲的一头雾水似懂非懂忽忽悠悠找不着北,要么很干脆“中肯”地说:“多练习,慢慢你就会有感觉的”。他把你教的膝盖越来越疼,你问他原因,他说是你没热身好、缺少锻炼等等借口,而丝毫不承认是自己不懂技术,教错了。就这样,在那个拳馆的高级班提高学习了俩月,套路练得没的说,到个晨练场所走一边架子,那叫个“动若游龙、行若流水”呀,洋洋大观、潇潇洒洒,总会听到一些练习太极拳的称赞,虚荣心膨胀起来了。但内心里确实清醒得很:仅是花拳绣腿而已。较之于陈鑫、陈长兴所言之拳理拳法,以及陈家沟所流传的陈氏历代高手之武技,本人连门槛都还没有迈进,内心里即惭愧又无奈。
  但是,我的太极梦依然美丽着呢。2008年夏天,单位事情不多,请了一个月的假,欲到陈家沟拜访名师,力求学得太极真功。到了陈家沟,寻个旅店住下,头两天,咱决定先来个调研侦查,选个能真正学点东西的去处,于是先去那几家拳馆转悠,又与村人聊天打听。有村人推荐一老拳师,在自己家里开馆收学员,有功夫,教拳严肃实在。在村人的带领下,拜见了陈老拳师(隐去真名),60岁左右,神态端肃而不乏和气,一看便知是个庄重、有见识的老者。我先介绍了来意,叙述了学拳的过程,练拳的效果,以及此次学拳的目的。陈老拳师眉头微皱:“像你这样的练拳的我见到不少,越练越有瘾,越练越感到问题多,需要指导......对太极拳是又爱又恨。”-----说道心窝里了。
   陈老拳师家里挺宽敞,已经有3个外省的学员住在他家学习。每天上午下午共四个小时的课,陈老拳师的两个儿子执教,陈老拳师有空时也过来指点一会。因为来一次不容易,我们这四个学员都很勤奋,天一亮就起床自己练功,晚上至少再练拳俩小时,每天早上起床时腰腿都疼得不想动,两个教练也挺认真的,耐心地讲授、比划、指点每一个招式的运动方式和技击要领。比起原来所在的拳馆,我暗自庆幸找对地方了。
  一天下午下课后,去街上的商店买点东西,就与店主闲聊起来。店主约摸35左右,听出我是外地口音,就问:“是来学拳的吧?” 我说是。
   店主:“在哪一家学的?” 我报出陈老拳师的名字。
  店主:“他教拳还是不错的,有功夫。” 我也附和称是。
  聊了一会我学拳的情况和求学的迫切期望后,店主突然来了一句:“你既然这么有决心想练功夫,为啥不学小架?”
  我:“没见过小架,小架比老架好吗?村里怎么没有一家小架拳馆?”
   店主欲言又止,稍停顿,悠悠道:“以后你慢慢就会知道的。”
  见他没有解答的意思,我也就不再追问,道别离去。
我的习惯是,别人不愿意说的,不去勉强,因为人家有不愿意说的理由。但是,此番谈话给我留了一个心结。晚饭后只要没事,就想去街上与村民聊天。次数多了,了解到了不少陈家沟历代名人的逸闻趣事,也理解了那个商店店主的一席话。在陈家沟的拳馆,全部是教老架的,也就是说没有一家小架拳馆。而在截止到解放前,村里面四分之三的人是练小架的。至于为啥现在练小架的这么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治原因。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本人也不敢轻易谈论。4毕竟练习老架多年了,再改学小架,还是于心不忍的,而且又不认识有名气的小架拳师,所以就坚持着学习老架。转眼一个月的学期结束了,应该感谢陈老拳师和他的两位公子,教拳认真实在,对我的水平提高不小。没算白来一趟,有一定的收获。同时又了解了不少陈家沟的太极拳历史渊源、名人轶事,甚至一些秘闻传说。
  其中,陈鑫的故事就很值得一提。陈鑫是陈太极传人中首位将陈式太极拳武功秘籍系统地形成文字,编写了《太极拳讲义》和《三三六拳谱》。《太极拳讲义》本欲付梓印刷时,却被人弄丢了,十几年的心血被摧毁了,陈鑫因此大病不起,村人为之震动,至今还有村人提起此事时,愤然不平。现在市面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图说》,是陈鑫后人搜集他的手稿整理出来的,并非原作。《三三六拳谱》的故事更有一说了。《太极拳讲义》讲的是太极拳基本层的东西,是入手、演练的指导性权威著作,《三三六拳谱》则是陈式太极拳高层次的最珍贵的精华内容,当时手抄两本,一本给了春元,一本给了克忠,“能传则传,不能传则焚之,勿落妄人之手”就是陈鑫交付此书时在病榻上的嘱托。民国时期唐豪到陈家沟调研,听说了此书,找到春元,想看看《三三六拳谱》,春元不肯。经唐豪恳请,春元才让他了书的封面,目录的内容只允许扫一眼。这足以体现出《三三六拳谱》的宝贵。陈克忠将那本书藏在红薯窖里面(够隐秘的了),若干年后红薯窖坍塌了,书本被毁坏了,但毋庸置疑,陈克忠深得《三三六拳谱》之秘笈。事实上,他当时的功夫在陈家沟独一无二,陈发科晚年回乡,偶尔看到他的动作,就大为惊叹感慨,自感不如(陈发科的功夫已经够出神入化了)。陈春元那本书传给了陈立宪,若干年后陈立宪回乡时,告诉乡亲们那本书已给销毁了,原因是他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被日寇围追堵截、生死难卜的危急关头,怕此书落入日寇手里,遂趁黑夜将书撕碎,踩入泥泞里面。两本《三三六拳谱》的结局如是,甚为可惜。我曾问陈家沟村人:“那本书那么珍贵,应该会有再抄本吧,村子里面应该还会有谁家珍藏的。”那村人怔怔地眼望前方,略有沉思,悠悠道:“应该会有吧,陈立宪读书有过目不忘的天份。
我问:“可是我看到有人写的书上说,《三三六拳谱》主要讲的只是太极拳与形意拳之间的理论分析,对不对?”
  村人:“不对,里面仅是有一章关于太极拳与形意的功法介绍,但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太极拳的真东西。”
   “你看过吗?”
   “怎么可能呢?谁得到这本书不是金贵得不得了?!还光怕别人知道有这本书,不敢张扬。”村人话题一转:“你从哪里看到有人这样写的?你看看写书的人是谁,就知道他为啥要这样说了。”
  我:“陈鑫练的是小架,他的《图说》里面的图画和讲的招式动作都是小架的,跟我们练的老架有些动作不一样。老架和小架哪个比较好?”
   村人:你对《图说》熟悉吗?
  我:“我有一本,经常看。有些内容还会背。”
  村人:“陈鑫老在书里面根本没有提到大架、小架、老架的,陈鑫老还在序言里说他写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怕后人分门分派,把拳练偏了。八一年有本书印刷了我们陈家的太极拳传承表,上面还专门提到陈式太极拳本没有大架、小架、老架、新架、新新架的,只有圈大圈小之分。” 我:“那现在不是已经分成门派了吗?”
   村人:“我们以前世代练的那个拳,就是现在的小架拳,老架拳其实应该说叫大架,当初耕耘老跟陈有本老学拳时候,把架子改了,动作放大,绕大圈,耕耘老往下传,后辈人把他的架子叫大架,发科老在北京时候,又把大架的架子有改动,为了区别,把他编的架子叫“新架”,以前的大架叫“老架”。”
   我:“大架和小架哪个比较好?”
  村人:“我年轻时候练得也是大架,现在练小架。人家陈XX(隐去真名)55岁又把大架改成小架了,跟老伯祥学的,现在一天最少练俩小时小架。人家小旺为啥比那三个(金刚)功夫高得多?小旺跟陈立宪有交情,他那时候经常骑个自行车跑多远到沁阳县城人家家里学,一去就是好几天,他学到好东西了。俺村有个大架名人人曾经跑到西安想跟陈立清学小架,人家不教。文革时候,俺村有个人大架名人想跟立忠老学小架,立忠老不教,那人就整他,挂牌子斗他,他还是不教,结果那个人硬是没学到手,呵呵呵,立忠老是宁死不屈呀!”
  我:“听说小架不好学,是不是?”
  村人:“小架上手才快呢,只不过要求比较严,要求规规矩矩的。”
   我:“只有这样才能练出东西来。”
  村人:“是啊。可是现在这些教拳的,都是光教架子,哼,就连架子都教不端正,还说出功夫呢,才稀奇呢。”
  我:“这样说的话,象我们这样的外边的人,更学不到东西了?”
  村人:“那倒不是,遇到个真教家儿,学着也快。有人说‘十年太极不出门’,你要是遇到个真教家儿,只需要三年就行了。更何况太极拳的功夫深着呢,你能学到十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