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淘金

 隐士的书屋 2014-01-27

旧文淘金-----之一  徐国昌其人

 

 

 

旧文淘金-----之一  徐国昌其人

博主序语:半年前,本博曾转载了《 徐国昌老师传授的一些习拳和推手的经验--- 张钢》一文。由于当时开博才两个月,光临的人较少。加之,当时将几篇文章放在一处,篇幅较长,即便看了,大多是走马观花,没有发挥到这些文章应有的作用。近日,笔者重温旧文,感觉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宝藏。读这些文章,我觉得对初学者、探究者、甚至练过几十年而没能碰上明师者,尤其是对吴氏风格想了解者无不是极好的指导教材。我分四篇将这块乌金挖出,其目的是使其作为一件上好的礼物,馈赠给一直关爱我这片净土的博友。只要您细品,里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徐国昌老师我只遇到过一、两次,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比徐老师强的圈内人肯定大有人在,但能如此大公无私地将很多密不授人的东西写出来、发出来的却不多见。愿博友能花点时间细品,甚至可以练一段时间再反复看看,检验一下自己的行拳推手。里面的东西可能不是我们三两年所能消化的。

徐国昌,生于1954年,早年曾从师学少林、螳螂,七十年代初期拜入丁德三老师门下,学习吴公仪传吴氏太极拳,至今习练不辍。
   
丁德三老师,在上海与其兄丁晋三老师并称“二丁”,当时家与徐国昌相邻。徐国昌常见诸多少壮,在年过六旬的丁师手下,如弄婴儿,很是奇怪。终有一日,上前求试,丁师颔许。未见丁师如何动作,徐国昌亦不例外,已是随举随跌。既有地利之便,徐国昌就此从丁师学习太极拳,孜孜矻矻, 历二十余年。
2000
年, 丁师遽归道山, 徐国昌虽无明师导路, 惟以默想丁师遗影,师兄弟间切磋琢蘑,与同道交流学习,不弃不舍,求以寸进。经多年的联系, 研究,虽不可及丁师技艺,徐国昌对于本派拳艺特点有一得之见,有所总结。除了在上海传授了一些学生, 徐国昌在台州、江阴等地也有部分传人。2004年底,应徐谷鸣邀请,参加了2004 INTERNATIONAL MARTIAL ART CAMP, 出任教练。同时,徐老师也是上海心意六合拳协会副总教练之一,中华武术会的教练。

徐国昌老师印象:笔者曾于05-06年于沪工作数月,其间有缘接触上海的一些太极拳老师。经热心拳友介绍,徐国昌老师一群人常于周末在虹口足球场8号门前推手。与其说碰到,不如说候到。一个周末早晨我终于碰到徐老师。徐老师50来岁,瘦高个儿(身高175cm左右,体重在130斤左右),与人和善,没有大师架子,见人一脸笑,很有亲和力。大家伙儿到了,没有太多的话,除了简单地打个招呼,伸出手来,就开始动工。在与徐老师轮番推手的人中有的码子也挺大(身材魁梧),但能占便宜的不太多。印象最深的是体悟跟劲时的景象:无论你身材多高大,他都会象端一盆水把你从他的左侧轻松地端到右侧,反过来搬他时,就好像他的脚生了根,他既不用力,也不与你抗,就那么任你搬。也许看了下面的文章会有所理解。我有幸跟他搭手。但距离较大。沾粘、松沉、听劲的分寸感均不在一个档次。出于好奇,我让他来搬搬我这90公斤的肉疙瘩,照样是如端一盆水。我反过来搬他,就是有劲用不上,软塌塌,没有把手好抓。站在旁边的拳友笑着对我说,徐老师象一团做馒头的发酵面,全身往下坠的,而你一搭手,身上有不少劲还没有卸掉,所以你给他很多支点。上海吴式推手与其叫推,不如叫揉。这种玩法也挺有趣味,不在输赢,而在劲法的理趣。祖师吴鉴泉就是以柔化而著称。今天偶然在太极人生的BLOG中看到这篇写徐老师的一些习拳和推手的经验的文章,很有看头,转载于此,让更多的太极爱好者了解上海吴式丁德三一支传人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