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解中医的“证”与“症”

 小歇66 2014-01-28
“辨病论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重要技术。首先,根据病的不同的临床表现,确认患的是什么“病”;然后,再找出不同的“证”,并根据证,确定治疗方案;最后,再根据“病”、“证”和“症”的综合再决定用药。

中医所说“证”是什么呢?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 质。意思就是说“证”是人的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整个体质反应特征和整体与周围环境(包括人与自然界与社会)之间、脏腑与脏腑之间、经络与经络之间 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

而“症”则相对简单,比较好理解。“症”就是症状,是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与医者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与现代医学基本相似了。

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证”是对“病”的客观反应,是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真实表现。

很多人对“证”不了解,认为这个概念很抽象,其实那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弄懂“证”的含义的原因啊。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证”的概念,包含着一个中医学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哲学思想。中医从来不把人看作是孤立的个体物质,认为人的机体无时不刻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关系:地域、时令、气候、生活习俗等等无一不成为影响人体的因素。

人体内部与外部协调交换,其内部各个脏腑、器官、经络、气血之间也必须功能相互协同,整体运作。

中医认为机体健康是脏腑、器官等各部分功能相互协调、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统一存在的结果。同样的,机体发生疾病,也是自身功能紊乱,不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造成的。

疾病可以有很多种,它可能会具体反应到某个不同的脏腑器官上,但从根本上说,是整体配合出现了问题。而且某一器官脏腑发生的疾病必然会牵连到其他的 脏腑器官,所以在治疗用药时必须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它也是区别于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方面。有了“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 想,才有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研究方法、观念、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手段等等方面根本的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