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玉雕乐伎组合

 珠江大鹏 2014-01-28

唐代玉雕乐伎组合

 

作者:许洪明 孙迎春

《古玉鉴藏录》中收录有一套5件的玉乐伎组合,每件高28厘米左右,系唐代玉器精品之一,乃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局部受朱砂沁(图1)。这是一组乐伎全身像,按今天的语言来形容,系属于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五位乐伎分别胯垂腰鼓、手摇铜铃、反弹琵琶、抑扬铜鑔、怀抱排箫,形态各异,婀娜多姿。上述五位乐伎,个个花插宝髻,浓眉大眼,直鼻小唇,脸形丰圆,耳垂环孬,上体裸露,身挂帔帛,胸饰璎珞,臂戴镯钏,腰系长襦,赤脚外露,双手奏乐,技法娴熟,姿态优雅,落落大方,衣裙飘曳,帛带飞舞。既有西域美女特点,又有盛唐时期的气势。他们手持乐器,本为乐伎,但又翩翩起舞,似为舞伎,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感染力[1]。此组玉雕对于研究唐代服饰、歌舞艺术等具有相当价值,甚至对于研究敦煌壁画飞天的形象来源亦有裨益。

1、玉乐伎组合

在敦煌壁画的飞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持乐器飞舞的,乐器是飞天最重要的配饰,也叫做飞天伎乐或者伎乐飞天”,飞天的演奏形态其实就是乐伎演奏乐器时的状态,区别是在佛国世界里乐器是不弹自鸣的。唐代用通俗的方法演绎佛经的经变文为伎乐飞天配上了赞美之词:“无限干达婆(GANDHARVA),挣念乐器行。琵琶弦上急,羯鼓杖头忙。并吹箫兼笛,齐奏笙与簧。描绘了飞天所处的欢乐气氛[2]。中唐壁画中反弹琵琶的飞天,造型优美,形象如同现实的舞伎模样。

提起中国古代女装,人们往往会认为是将女性人体包裹得密不透风。其实那是指唐代之前和唐代之后。而唐代本身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最为辉煌的朝代,它强大,富裕,开放。这一时期的女装充满活力,不拘一格。襦裙、男装、胡服成为唐代最流行的三大女装。袒领服是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配以曳地裙和长帛,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坦领服一般只坦露胸部,但也有坦露乳房的,如敦煌飞天及柘枝舞妓。坦露的胸脯尽显女性性感的魅力,给当时的诗人无穷无尽的遐想。袒胸装不仅在宫内或歌舞伎中流行,而且日渐影响到民间,有诗为证: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这是周濆《逢邻女》诗对袒胸邻家女子美妙形象描绘。唐代长安才女赵鸾鸾所写《酥乳》一诗有云:粉香汗湿瑶琴轸,春逗酥融绵雨膏。浴罢檀郎扪弄处,灵华凉沁紫葡萄。 唐代敦煌一些文字资料与壁画,亦反映了当时女子确有露乳之风。裸装或半裸装,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时尚。它不仅表现在女子日常生活着装中,也盛行于乐舞习惯上[3]

请看敦煌壁画复原图中乐伎和舞伎的衣着打扮:在精美建筑的平台上,舞者戴宝冠,饰耳珰、璎珞、手镯,腰系石榴裙,赤裸上身,手握帔帛,舞姿舒缓,动作轻柔,属唐代软舞。伴奏者四人一组,对坐两侧,是唐代吐蕃之初的绘画风格。其赤裸的躯干几乎与玉雕乐伎毫无二致(图2)。

2、敦煌壁画复原图之舞乐图

 

再看下图的《吹笛飞天》。此吹笛飞天伴随无数香花、幢幡、璎珞、微妙染彩,同时能散发出奇妙的香味,拖着长长的飘带纷纷扬扬,轻盈地飞来,仿佛要降临人间(图3)。

3、敦煌壁画复原图之舞乐图

请看敦煌壁画复原图之六臂伎乐飞天(图4):

4、敦煌壁画复原图之六臂伎乐飞天

 

    飞天六臂各弄乐器,掠空而来,两手上举击铙,两手拨弄琵琶,一手摇驼铃,一手吹笛,飘带长曳,裙裾飘逸,仪态潇洒,极富音乐韵味[4]。不仅造型优美,服饰华丽,而且袒胸露乳的形象如同唐代现实的舞伎一样(图4)。

5、唐代彩塑菩萨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局部)

 

再看唐代菩萨的造型,男身女态,上身也只有帔帛而无上衣。其特点都是“颈系项圈,华丽璎珞,双手残阙,高腰扎带,长裙贴体,轻薄柔软,帔帛绕身,横穿腿部,娉婷腰肢,扭转轻移,肩臂右倾,薄纱垂曳,婀娜多姿”。虽云佛教造像,却也反映现实生活(图5)。

正是:

何方仙女展蛮腰,器乐和鸣震云霄。半裸身躯帔帛带,盛唐乐伎美玉雕。

 

 

参考文献

 

[1]许洪明、孙迎春著《古玉鉴藏录》,图284,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311印;

[2]侯英囡:《唐代舞蹈服饰对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影响》,佛缘资讯,2012-12-28

[3]巴方:《唐代老祖宗的暴露装》,广州《南国今报》2009-01-13

[4]欧阳琳、史苇湘、史敦宇、金洵瑨绘:《敦煌壁画复原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511印;

[5]敦煌莫高窟第45窟(图) 佛教在线-文化艺术内容 2008-07-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